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導讀::南京地鐵車輛維修模式的變革。開始在南京地鐵探討“全效修”模式的應用及其適應性條件。提出了軌道交通車輛“隔日檢”的創新性維修工作模式。
論文關鍵詞:維修模式,全效修,隔日檢
0 南京地鐵車輛維修模式的變革
南京地鐵一號線車輛早期采取的修程與修制基本是參照車輛供應商提供的維修手冊進行編制的。南京地鐵車輛采用的是法國ALSTOM生產的交流電動地鐵列車。ALSTOM提供的維修手冊,僅根據各系統和各部件提供了以運營里程為節點的維修說明,因此,南京地鐵依據維修手冊和其他兄弟地鐵線路的維修經驗,編制了適用于南京地鐵一號線ALSTOM列車的修程與修制,分為日檢、雙周檢、三月檢、定修、架修和大修。
2007年之后,隨著南京地鐵車輛的技術狀態變化,開始在南京地鐵探討“全效修”模式的應用及其適應性條件,在2008年即啟動了對修程與修制的重大變革,在不降低列車維護保養的質量情況下,取消原來的日檢、雙周檢、雙月檢、定修,借鑒上海地鐵的均衡修理念,旨在沒有增加新車的情況下提高運能,對地鐵一號線車輛實施“全效修”維修模式。
2009年,為適應地鐵運營對車輛維修所提出的更高要求,車輛系統在目前電客車每日回庫進行日檢維護的基礎上,決定進一步推進車輛維修制度改革,通過對現有的日檢規程、流程進行評估、優化,在合理調配人力資源成本的情況下,保障維修質量,提升檢修效率,提出了軌道交通車輛“隔日檢”的創新性維修工作模式。自2010年1月7日起南京地鐵一號線既有列車全部實施“隔日檢”。
1 南京地鐵車輛隔日檢概況
1.1 “隔日檢”實施必要性
⑴維修體制創新的需要
南京地鐵一號線車輛早期的維修模式是計劃預防維修,分為廠修、架修、定修、月檢和雙周檢,通過實際驗證后,發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車輛、材料、人工的浪費,導致車輛投運率、資源組織配置效率與工作效率都較低。南京地鐵在開通初期,由于人員和檢修經驗方面的原因,修制等級和范圍主要參照了國鐵和其他地鐵的維修模式。現階段全效修,車輛運能和運用率的矛盾造成高負荷運轉,車輛故障數逐漸增多;車輛配屬與上線數量的矛盾,導致車輛保障壓力持續增大。因此,不斷創新車輛維修策略,優化現有的維修體制,保證車輛的可靠運行和投運率是亟待研究的課題。
⑵保障列車上線的需要
隨著上線列車數量的增加,現有維修體制已經很難滿足供車數量的需要。“全效修”作業利用早晚高峰窗口時間進行作業,大大提高了車輛上線率。運營四周年后,每周一上線車輛數增加到18列,必須要保證夜間所有車輛的性能,日檢面臨的主要壓力是車輛回庫后的故障處理任務論文網站。
隨著2009年底車輛全部出質保,大量的臨修故障必須由自己完成。如果按照原有的日檢模式,班組8人的定員很難再去完成這些任務,所以實施“隔日檢”后,相對以前的日檢工作量會有所減少,班組可以通過適當的人員調配,在按計劃實行“隔日檢”的同時,去處理一些臨修故障,提高夜間故障處理的效率和效果,保障第二天的車輛上線數量。
⑶地鐵網絡化運營的需要
2010年5月,南京地鐵開通二號線和一號南延線,初步形成網絡化運營的格局,“隔日檢”的實施無疑將會解決今后作業安排、調度組織過程中的一些矛盾。當前一號線實施“隔日檢”,重點考慮的是加強人員合理配置,提高夜間檢修效率,而二號線和南延線開通以后,隨著上線車輛數增加,為了便于生產和行車組織,馬群基地、油坊橋停車場包括小行基地、江寧大學城,需要在夜間同時停放車輛,“隔日檢”的實施能合理解決夜間停放和作業安排的問題。
⑷提高員工素質的需要
不斷提高員工技能素質是企業長期持續的工作,如果一直局限于簡單的、程序的、流水線式的生產維護作業,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員工業務技能的提升。雖然在日檢作業過程中能夠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但對于質保期內質保方和廠家處理的一些難度較高故障,由于技術不夠全面,員工在處理問題時心里沒底,這就需要不斷積累,積極參與到這些工作中,由原先的車輛簡單維護深入到處理故障、解決問題上來,力求“精一、會二、學三”。
1.2 “隔日檢”實施目標
車輛“隔日檢”的實施目標在于在分析現有日檢作業規程和故障數據的基礎上,根據“隔日檢”實施工作內容和進度安排,制定“隔日檢”作業流程。通過合理的推行,統計、分析各項數據指標,確定日檢作業最終的優化模式;加強對重要部件和關鍵點的檢修,保障列車可靠性,提高服務質量;完善生產組織方式,按照“提升車輛維護標準,探索多線運營檢修模式”,“協同配合,建立網絡化設備維修機制”的指導思想;在“隔日檢”驗證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一號線列車日檢制度的改革,形成“安全、可靠、高效”的車輛維修體系,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1.3 “隔日檢”推行規劃
“隔日檢”作為南京地鐵車輛維護手段的創新嘗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過合理的推行規劃逐步開展項目推廣工作,根據“隔日檢”實施目標及推行原則全效修,南京地鐵車輛“隔日檢”推行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⑴“隔日檢”驗證實施階段
為了加強試行的針對性和對比性,同時便于更加全面的論證“隔日檢”工作量和相關統計指標,南京地鐵選擇已出質保的T5和T15兩列車從2009年4月20日起試行,到2009年8月20日結束,試行時間三個月。兩列車試行三個月后,南京地鐵統計并分析了故障數據,試行車輛質量相對穩定,沒有因為“隔日檢”影響第二天正常運營的情況發生。
⑵“隔日檢”推廣實施階段
隔日檢擴大試行工作,于2009年8月20日到2009年11月20日,實施了一個季度,將原先得實施的2列車擴大到8列車,在三個月的擴大試驗工作中,過程平穩,擴大驗證車輛狀態良好。
⑶“隔日檢”全面推廣階段
一號線20列車自2010年1月7日全面實施隔日檢,根據隔日檢全面推行方案,在1月7日,前10列車實施隔日檢;1月8日,后10列車實施隔日檢,交叉進行,到2010年4月7日共實施了3個月,在3個月的全面實施工作中,過程平穩,車輛狀態良好。
2 結語
在南京地鐵全面實施“隔日檢”后,從日檢角度,報障數量有所下降,對于一些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故障,如4次報半自動車鉤支架有裂紋,均被及時發現并處理,消除了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南京地鐵運營分公司.南京地鐵網絡化運營籌備管理模式研究[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