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由于工作定位、工作機制上的轉變,決定了我們的工作方法必須隨之改變,這就需要我們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進入21世紀,城市發展的新情況和行業改革的新趨勢,已把城市管理事業引領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隨著我區城市人口的大量導入,城市管理與執法面臨著許多新課題。如何有效緩解人口導入給城市管理負荷帶來的壓力,通過有力、有序、有效地管理,解決市容與繁榮、保護市容環境與加快城市化進程之間的種種矛盾,最終實現環境與經濟發展、人口導入的和諧互融,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最優化,我局專門成立了課題調研小組,對全區外來人口對城市管理的影響以及存在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查情況闡述如下:
一、人口導入對城市管理的影響
1、基本情況
我區流動人口現狀大致呈現三個特點:一是流動人口流入量逐年增多。據有關資料顯示,2000年,我區外來流動人口為11.22萬人,截止到2004年12月,登記在冊的外來流動人口已經達到42.67萬人。外來人口數量正迅速接近本地常住人口數量。二是外來人員流動速度和比例相對較高。據區外管辦統計,外來人員居住3-12個月的有167356人;2年以上的有83755人;3年以上的有25752人;4年以上的有23204人,一年以內的就占了整個外來人口的56%,可以說,流動非常頻繁;三是外來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流動人口大多來自于不發達地區或貧困山區,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流動人口的文化程度在小學和初中之間,其中文盲也占不少比例,由于文化素質和受教育不多的影響,法制意識較為淡薄,更無從談起環境意識。
2、導入人口的來源
在日常的城市管理中,根據我們的粗略統計,現有我的導入人口主要分為三類人。一類是投資商,這幾年到我來投資、辦廠的人開始多了起來,但是,從數量來看,這些人并不是很多。從城市管理的角度來看,這類人由于整體素質較高,因此,在城市管理中違章的很少,但是由于他們對城市管理的要求往往很高,所以對我們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礎設施質量產生了較大的壓力。
一類是企業、建筑工地的務工者,這批人數量較大,是我外來人口的主體。還有一類是流動人口。他們往往是跟隨企業、建筑工地的務工者一起來到我“淘金”的。但是,由于找不到工作,因此,到處流動。當前嚴重影響我市容環境且公然抗拒行政執法的阻力主要在這類人群中,由于他們流動性大,沒有固定工作,因此,經常會“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其中,尤以新疆、西藏、三峽移民三類人員突出。據統計,在我城區從事無證經營活動的新疆人有六十多人。長期在我城區從事無證設攤、兜售自制藥材、刀具、工藝品的西藏人有二十多人。
二、當前面臨的形勢
一是面對工作定位上的挑戰。我區目前正面臨著外來人口的不斷導入、城鄉二元化結構的不斷打破、市民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等新形勢,容不得我們有絲毫的松懈。長期以來形成的市容、城管執法屬于簡單勞動的觀念,使得整個行業的科技含量太低,缺少懂得現代城市管理的人才。在工作定位上,我們一定要把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信息化的要求具體落實到工作措施、工作流程上去。同時,要積極提高我們的工作能力。今后的城市管理要求我們要從具體的、直接的業務管理,到以規劃、法規、科技、宣傳等宏觀的、間接的管理轉變。
二是面對工作機制上的挑戰。2004年7月,我區初步建立了綜合執法機制,但是執法力量沒有得到直接的改觀。區屬各鎮市容中隊在去年脫掉服裝后無法正常行使管理職能,而新隊伍遲遲未能組建到位,造成近一段時間以來事實上的執法真空,致使各地原本遏制住的一些馬路菜場重新興盛起來,后續管理難度很大。而在城區街道,長期在一線執法的城管隊員不到40人,人手嚴重不足,面臨欲管無力的尷尬局面。另外,由于沒有把綜合執法部門的人員歸并在一起,導致目前還是“牌子掛了,執法各管各“的局面,執法權力分散、保障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