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高中文言文教學應用管理的新發展方向有哪些?應該如何去加強對文言文的教學管理呢?同時語文教學的技巧有哪些呢?本文主要從高中文言文閱讀的重要性和對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分析以及怎樣能提高高中文言文閱讀有效性的措施等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本文選自:《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月刊)創刊于1979年,由首都師范大學主辦。本刊是全國性中學語文專業學術期刊。創辦20余年來形成了學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辦刊特色,在國內同類刊物中獨樹一幟,頗受廣大讀者好評。近年來,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本刊登載了大量有關文章,成為業內人士了解教改動態的重要窗口,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
摘要:文言文本身對學生而言屬于比較陌生的事物,特別是通假字、一詞多義和詞句翻譯等內容,可是教師卻將多半精力放在了詞句的講解上,忽視了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而閱讀能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入情入境提升對文章的理解,但多數教師并沒有將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好好利用。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語文教學,教學管理
Abstract: the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itself is a strange thing for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words tongjia characters, polysemy and translation, but will likely focus on the teacher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and sentences, neglected the student to the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of reading, and reading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anguage sense, through into the entry and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cle, but most of the teachers did not make good use of it in class teaching.
Key words: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1.高中文言文閱讀的重要性
首先,閱讀能幫助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理解。閱讀的次數越多,越能把握語調和加深理解,從而促進了文言文的教學效率。其次是閱讀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漸漸培養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收獲到的知識遠比教師講解的價值大得多。閱讀對文言文的學習是極其重要的。
2.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學方式仍采用以往的傳統式教學模式。一般文言文的教學思路都是先讓學生熟讀一遍課文,對課本當中的生詞進行認識和熟知,這些學習的過程教師會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完成,之后就全依靠教師的講解,從文章的背景入手,講述文章的時代背景和主體思想,再逐字逐句的翻譯,并要求學生做好記錄,再就是對文章中的個別詞和句子進行解析,最后是要學生對文章進行背誦。這種套路的文言文講解方式,一方面導致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以及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另一方面學生根本就不會真正明白文言文學習的意義。
(2)多數教師和學生都對文言文學習存在偏見。文言文是古人們通用的書面語言,但現在是以白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的時代,導致多數學生認為文言文歷時太久,沒有什么實用價值,從而產生了對文言文學習的輕視。另外學生一般都會對比較新穎的事物有興趣,比如網絡語言等,所以對文言文這種比較舊且不流行的知識,會產生一種抵觸的情緒。而部分教師也認為文言文的學習也主要是應付高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對考試重點進行講解,不會花費很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采用相應的措施來增加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和閱讀的興趣。文言文屬于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陶冶學生的情操和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教育部門也對文言文的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鑒于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生學習的效果,有必要采取相應措施來提高高中文言文閱讀的有效性。
3.提高高中文言文閱讀有效性的措施
依據現階段高中文言文教學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地解決措施,并結合教學案例來分析,定能提高高中文言文閱讀和教學的有效性。
(1)改善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態度。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就體現了閱讀的重要性,對于文言文而言,其作用表現得更為明顯,因為閱讀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文言文讀起來非得點咬文嚼字,要求讀的時候講究抑揚頓挫,如果出現閱讀時斷句錯誤的話,很容易對詞句的理解產生偏差。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理解起來不難,但分析其中個別詞語時,就會發現問題。很多學生會將句子中的“可以”理解為現代文中詞組中的“可以”,雖然從翻譯的角度來說大體意思差不多,但是從本質上看卻大不同,“可以”的古義是可以憑借,后面肯定是有賓語的,而這個賓語就是省略了的“之”,所以在讀的時候“可”和“以”是分開的,而不是連讀。通過這個例子就可以發現,只有閱讀才能發現其中的奧秘,以及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中也是蘊含了不少值得探究的知識,從而提高文言文閱讀的有效性。
(2)營造良好的文言文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從而促進教學效率。一是高中語文教師對文言文的掌握情況和熟悉程度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文言文要求一般都能背誦出來,教師在講課時就可以采用脫離課本的形式,并對作者相關作品中的名句也能隨時進行列舉,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潛移默化地對文言文的學習和閱讀產生興趣,希望也能像教師一樣滿腹經綸。二是一般語文教學都有音頻資料,教師也可以將其播放給學生聽,讓其邊聽邊看文章,通過播放情感豐富的音頻文件,能間接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熱情,從而提高文言文閱讀的有效性。三是可以在班級舉行朗讀或是背誦比賽,并且設立獎品,通過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喜歡上文言文的學習和閱讀。
(3)改良以往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來提高有效性。以往都是教師主講,對詞句進行翻譯,現在要互換角色,每學習一段,就要求學生來閱讀一段,并且詞句的翻譯也要學生自己進行,按照座位的編排順序來翻譯,當一個學生翻譯完后,教師要給與適當性的鼓勵和錯誤的糾正,在遇到一詞多義的時候,也可以要學生進行講解。比如在講解《陳涉世家》時,其中“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的“數”就有多重意思,這時教師就可以將以前學生學過的文章中關于“數”有不同含義的句子進行列舉,包括《赤壁之戰》中的“蒙沖斗艦乃以千數”,《六國論》中的“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掌握詞的不同含義,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鞏固之前所學的知識。另外這種問題的解答,也可以采用小組比賽的方式,每當文章中有一詞多義的時候,就讓每組派一個代表進行解答,這種比賽式的方式也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4)以情景導入為主線,并結合自主閱讀的方式來提高高中文言文閱讀的有效性。在每講解一篇新的文言文時,教師都可以采用講述關于這篇文章或是作者的相關小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阿房宮賦》是一篇借古諷今的文章,其主要是總結了秦朝如何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警告,那么教師就可以大致將秦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事例向學生進行簡述,一方面使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編寫背景有詳細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有學好這篇文言文的積極性,樂于閱讀和了解其講述的內容。
此外,教師可以擴寬文言文閱讀的范圍,每次課前讓一兩位學生閱讀一篇課外的文言文,并大致講解一下內容,這樣既能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增強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文言文閱讀的有效性。
總之,高中文言文閱讀對文言文的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應通過改進教學方式、教學觀念來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