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巖土工程勘察與基地處理是工程項目建設質量安全的基礎保障,不同地區地質條件也不相同,做好勘察與地基處理能夠提高基礎結構穩定性。文章對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處理問題與對策展開探討。
關鍵字:巖土工程;工程勘察;地基處理;處理問題
引言
巖土勘察工程研究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達國家已有50多年的歷史。我國的技術勘測系統以建國之初前蘇聯的知識為基礎,包括地形勘測、技術地質和水文地質。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各類項目的土建施工迅速發展,國內市場快速增長,帶動了工程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工程地質研究逐漸轉向巖土工程研究。為了保證基礎的穩定性,要在施工前對施工現場進行地面調查,了解基礎實際情況,為基礎的選擇提供依據。在地基處理方面,必須根據巖土工程數據選擇相應技術,以保證地基處理的有效性和施工的順利進行。
1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處理概述
1.1巖土工程勘察
巖土工程勘察通過采取多項測試手段與方法,對建設工程現場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分析,掌握水文地質條件、巖土工程條件與地質環境特征。在勘察結果基礎上編制勘察文件,直觀反映建設工程存在的不良地質問題,準確預測后續所開展工程活動與內外部因素對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從工程建設層面分析,巖土工程勘察活動的順利開展,可以為地基處理方案的編制提供決策性建議與信息支持,是解決巖土工程不良地質問題的關鍵。
1.2地基處理
地基是指承受上部結構荷載的土體,地基作為所有建筑物的基礎,對保障建筑物的堅固耐久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要保證建筑的質量,就必須提高地基的強度和穩定性,而土壤的好壞與地基的強度密切相關,因此,在施工前,要檢測施工現場內的土壤質量。地基穩定性好不好,土壤是其中的關鍵影響因素。
2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處理問題
2.1機構之間欠缺溝通
在具體施工中,在地基設計機構與巖土勘察機構間大部分資料是利用書面模式實施傳遞,鑒于文字描述與理解的影響,極易產生錯誤理解,同時讀資料化費諸多時間,二者間未進行資源同享。溝通的匱乏讓地基設計者不能把自身所需設計參數傳給勘察者,而勘察者為了盡可能符合設計者設計應求實施大量數字勘察,而其中有大部分數字是沒用的,致使勘察量與具體應用相差很大。溝通的匱乏致使數據交流不暢,勘察目標不確立,收集的數字過少或過多,對勘察者的規劃、勘察辦法、采樣模式的科學性均有影響。
2.2勘測人員技能水平欠缺
巖土工程較為復雜,實施技術難度較大,因此,要求有關人員具備相應理論知識和勘探能力。但是,很多巖土勘探部門沒有對此給予足夠重視,沒有為建設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提供足夠的資金,而吸納業務能力欠缺的人員并不能保證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果。雖然我國巖土工程培訓日益增多,但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際經驗是制約測量技術迅速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
2.3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處理手段單一
在現代巖土工程中,隨著工程建設規模的擴大,將面臨更復雜的地質環境,對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處理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工程項目中,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處理手段單一,無法全面、客觀評價工程現場的地質環境特征與工程條件,也無法取得理想的地基處理效果。單項地基處理技術與勘察測試手段存在應用局限性,不適用于全部的工程項目。以工程地質勘探采樣為例,常用鉆探方法為沖擊鉆進、振動鉆探、沖洗鉆探與回轉鉆進,回轉鉆進法適用于鉆進黏性土、粉土、砂土等類型地層,沖洗鉆探法適用于鉆進粉土與砂土地層。如果僅采取單獨一項鉆探方式,無法有效鉆探全部地層。
3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處理措施
3.1加強勘察的監督力度
勘察和施工密不可分,管理者要加大巖土工程勘察監管力度,要對勘察結果進行檢查,確保勘察工作的規范性和統一性,勘察結果的可行性與科學性。有關部門要對人員進行有效配置,確保監管工作可以有序進行。同時,相關人員還要對勘察前的準備工作進行監管。勘察初期的準備工作非常關鍵,施工能否有序進行與前期準備工作息息相關。因此,不光要落實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還要對其進行有效監管,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管體系,優化和完善監管流程,明確每個工作人員的權責。
3.2應用合理的地基處理措施
3.2.1換土處理技術
該技術事實上是把部分存有土質不佳的地基土質類型通過高承載性能的土質加以替換,同時該技術也是現今建筑工程地基夯實施工中最為多見的一種地基處理技術,特別適用在以軟土為主的南方區域。倘若工程地基以軟土為主那么一定會對今后工程安全性穩固性及施工質量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軟土層地基類型采用換土處理技術來實施處理,就是把此類軟土層地基用質地較硬砂石與土質或較大的巖石實施替換,以此達到強化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質量的目標。另外,憑借換土處理技術的科學應用,能在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基礎上,提高施工作業安全性,加快施工效率。
3.2.2強夯技術
強夯技術是基礎施工技術中常用的技術之一,具有施工簡單、加固效果好、經濟適用等優點。目前應用廣泛,值得推廣應用。確定強夯法在基礎施工處理中的應用技術,要求具備巖土工程勘察的詳細資料、結構資料和需處理土層的性質,還需調查場地的原始地形地貌和現場的排水條件,根據工程現有要求和處理的依據,結合工程實際,了解當地有特殊要求的地基處理設計條件,了解類似工程在其他類似設施領域的應用,以及場地周圍的環境條件。現場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強夯,以達到預期的處理效果,在試驗設計參數確定后,有必要了解原因,對方案的設計參數進行調整或變更。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期間應時刻關注施工區域的土層的變化,施工人員應對施工完成的區域進行專業的檢測,確保土層夯實。
3.2.3砂石樁技術
砂石樁技術作為常見類地基處理技術,一般需要和其他的技術相互配合運用,可以運用在地基誠招能力較強需求的工程中。該項技術不但可以提升地基密度,促使地基土質可以變得更為密實,還可以提升地基穩固性。例如,在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的時候,可以先運用換填處理技術,而后運用砂石樁技術對地基進一步處理,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地基所具有的穩固性。在對飽和性高類流塑地基進行處理的時候,需要對其開展預壓處理,而后運用砂石樁技術對地基進行處理。
3.3做好地質勘察工作
首先,可行性研究。對建設單位提供勘察任務委托書、現場規劃總平面圖等資料文件進行分析,持續收集地形地貌與地質資料等數據,初步對擬建場地的適宜性與穩定性進行評價,在其基礎上確定勘察依據和工作思路。其次,編寫勘察綱要。按相關規范格式,結合已掌握工程條件與勘查工作內容,編寫勘察綱要,在綱要內明確勘察操作流程與具體標準,如勘探點、線、網的布置要求,勘探線、點的間距要求等。將所編制勘探綱要提交審核論證,修改綱要中不合理與不規范部分,綱要審核通過后,組織開展后續勘察作業。另外,現場踏勘定位。為正確掌握場地情況,勘察人員應前往工程現場進行實地調查,將現場情況與所收集資料信息進行對照分析,對布置鉆孔位置的孔口標高進行測量校正。
結語
綜上所述,相關的工作人員完成好巖土勘察工作是確保地基施工處理工作順利的前提,而且完成好地基施工處理工作對工程整體質量安全有著重要意義,對此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巖土工程建設水平,保證工程項目結構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俞璟睿.芻議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施工處理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14):101-101.
[2]宋佳旺.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施工處理技術探討[J].四川建材,2020,(02):71-71.
[3]陳祥生.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施工處理技術探討[J].建材與裝飾,2020,(10):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