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爱免费观看_日韩在线免费_97成人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三区_美女福利视频网站_色伊人

對抽象物質自然觀之物質概念的反思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環境科學時間:瀏覽:

  摘 要:抽象物自然觀認為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是一種主觀能動的反映。尤其是對關于物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這一概念的理解,更是暴露了抽象物質自然觀的根本謬誤。本文通過分析物質概念與唯心主義精神概念的同構性,嘗試揭示抽象物質自然觀對馬克思自然觀的誤讀。本文認為,馬克思反對把自然界與人相分離的觀點,而是把人當成一種在感性對象性活動中創造自身、創造歷史的存在。只有在人類歷史中即在人類社會的產生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才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

  關鍵詞:自然界;物質;感性對象性

自然界論文

  馬克思在《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寫道:“因為人和自然的實在性,即人對人說來作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對人說來作為人的存在,已經變成實踐的、可通過感覺直觀的,所以,關于某種異己的存在物、關于凌駕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問題,即包含著對自然界和人的非實在性的承認的問題,在實踐上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了。”[1]

  在這里,馬克思為我們提示了一條理解自然界的思路。這一理解絕不是抽象物質自然觀所展示給我們的自然界的物質存在樣式,它毋寧說是一種實踐唯物主義或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這一理解把自然界置入歷史的發展視野,把自然界理解為感性的、現實的、對象性的屬人存在,徹底顛覆了近代以來意識內在性的思維模式。更為重要的是,它與抽象物質自然觀對自然界的理解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一、抽象物質自然觀的基本觀點

  抽象物質自然觀對馬克思的理解,通常是一種前康德水平上的誤讀,物質世界被當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這是一種獨斷論的、舊唯物主義式的理解。在他們那里,自然界成了與人無關的客觀存在,喪失了它的屬人性,它的惟一作用似乎只在于為人類的發展提供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不僅歷史被從自然界中放逐,變成抽象的社會發展過程;連人本身也被從自然界中放逐,變成了所謂自然界進化的必然產物和偶然過客。而人的思維能力,則變成了人天生所固有的屬性,就如同堅硬是石頭的固有屬性一樣。這種對自然界的理解和對人的理解當然不符合馬克思的本意,甚至是與馬克思關于自然界“作為人的存在”這一理解相違背的。抽象物質自然觀的主張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自然界是自古就有的。在抽象物質自然觀看來,自然界是自有天地以來就客觀存在的。根據現代物理學的研究成果,宇宙本身來自一次大爆炸。大爆炸產生了空間和時間,數以萬計的星球也在這次大爆炸中產生,地球就是其中的一個。地球上本來是沒有生命的,后來才出現了植物,之后慢慢有了單細胞動物,接著是多細胞動物,再經過漫長的進化,最后出現了類人猿。類人猿就是人類的祖先。勞動使猿進化成人。人類出現以后,自然界的發展就開始打上了人類的烙印。當前我們看到的自然界,就是經過人類改造過的自然界。比如說,喜馬拉雅山上的一棵橡樹,在人類出現以前就一直在那里,這是毫無疑問的。人類出現以后,這棵橡樹所在的山區被辟為風景區,于是這棵橡樹因其古老而成為風景區的一處美景,但是這棵樹仍然是那棵橡樹。在抽象物質自然觀看來,這之間并沒有什么區別。因為橡樹本身是物質的,而物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2.世界統一的基礎是物質。抽象物質自然觀認為世界是統一的,而世界之所以具有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這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最根本的區別所在。作為與精神概念相對應的物質概念,指的是世界之所以具有統一性的基礎。唯心主義把世界的統一性解釋為精神的存在,作為對這一認識的“矯正”,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存在。這尤其可以從日常生活經驗來加以論證,比如一座房子,它當然是物質的,是外在于精神的,無論對其施加什么樣的精神作用力,它都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改變;再比如自然界中的各種規律,像四季輪回、日出東方等等,都是外在于人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所無法左右的;從社會現象來看,很多社會發展規律也是不可更改的,比如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國家之間交往越來越強調互惠互利等等;即使從精神自身的現象來說,它也證明了世界的物質性,比如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所顯示的種種精神發展規律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證明世界統一的基礎在于物質,在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3.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無時無刻不處于運動變化之中。抽象物質自然觀認為,萬事萬物都是在不斷變化運動之中的,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也沒有任何運動不是物質的運動。運動性是物質所固有的性質,不管什么事物,都無時無刻不處于運動變化狀態之中。自然界中的各種變化,像風雷雨電、日出日落、生長繁衍等等,都證明了物質的運動性。即使是看上去不動的東西,事實上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比如看似不動的石頭,其實不斷地被風化;看上去沒有變化的陸地,時時刻刻都在受著地殼變化的影響;即便是我們拿來當參照物的地球自身,也是一個不停地高速旋轉的球體。所以說,沒有什么不是運動變化的,自然界本來就是一個時刻運動著的自然界。

  4.精神是自然界發展的結果。抽象物質自然觀把精神當成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現象,是自人類產生以來才有的,是自然界進化的必然結果。人類的思維能力是人的大腦所特有的功能,其它物種都沒有這樣的能力。而大腦是物質的,是自然界進化到人類階段之后才產生的,所以歸根結底人的思維能力也是自然界進化的結果,從而精神現象也就是自然界發展的必然現象。而且,人的思維能力是固有的,只要有人的大腦就會有人類所獨有的思維能力,這種思維能力在社會活動中獲得它的物質內容,就會產生人類的認識和精神。

  5.自然界的運動遵循辯證法的規律。抽象物質自然觀主張,自然界的各種運動并不是無序的混亂的,而是有規律可循的。像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循環往復;水在低于零攝氏度的條件下會結冰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經常拿來做例證的說法。從自然界運行的規律來看,可以主要歸納為以下三大規律,即矛盾統一規律、質量轉化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這三大規律是物質世界最為基本的規律,是物質運動所必然遵循的。自然界的客觀辯證法被人類所認識把握之后,就轉化為人類的認識規律,成為人的思維過程所必然遵循的主觀辯證法。主觀辯證法是以客觀辯證法為基礎的。

  6.我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是一種能動的反映。抽象物質自然觀把自然界是外在于人類,認為我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是經由我們的感官來能動反映的。先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然后是更深刻的理性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其本質。這種反映不僅僅是對自然界的摹寫,而且是包含了人的大腦活動的能動過程。我們不僅認識自然界的諸多現象,更能掌握自然界的運行規律,從而對自然現象達到本質的認識。這些都是需要靠人的理性思維能力來完成的。而且,我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離不開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實踐,人的實踐在對自然界的認識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人類的實踐在人類認識能力和被人類認識的自然界之間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人類才能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深化對自然界的認識。

  7.人類歷史外在于自然界的歷史,它是人類產生以后才開始的過程。如前所述,自然界是自宇宙產生以來就有其發展歷史的,而人類的歷史只不過是人類產生以后的歷史。人類歷史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界和自身不斷進化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塑造的過程,外在于自然界的歷史。如果說自然界與人類歷史有什么關系的話,那就是人類在自身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離不開自然界。自然界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是人類生存的基礎。離開了自然界,人類根本就無法生存,更不用說創造自己的歷史了。而自然界的歷史卻與人類歷史無干,即使沒有人類產生,自然界仍然會按照自身的發展規律繼續發展下去。只不過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人類的活動給自然界帶來了許多變化,所以自然界的發展留下了人類活動的痕跡。

  二、對抽象物質自然觀的疑問

  抽象物質自然觀的上述論點,當然站不住腳。尤其是我們在對其進行深層拷問之后,比如:

  1.關于自然界的歷史問題。按照抽象物質自然觀的主張,自然界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是宇宙大爆炸的產物。除非宇宙消失,否則自然界將會永存,即使人類滅亡。但是,我們知道,世界的存在不是非對象性的孤立的存在,它的存在除了那個nothing的來源,還有人的因素的影響。在人類出現以前,根本不應該存在什么自然界。如果非要說有什么東西存在的話,只能是那個不知為何物的nothing。它對于人類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是一種非存在。抽象物質自然觀關于自然界的永恒存在的主張,只不過是一種猜想,是從所謂被證實的物理學原理出發所作出的推理,甚至有些是從最粗陋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所做出的主觀臆斷。我們說,只有在人類出現以后,自然界的存在才是可能的,因為它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不過是人類的“共識”。從個人的角度出發,自然界似乎是永恒存在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存與死亡不會對自然界的存在有絲毫的影響。但是對于整個人類來說則并非如此。最后一個人類個體的死亡,其意義將絕不僅僅意味著在數量上的歸零,而是類意識的消亡。而類意識消亡了,自然界也就不再成其為自然界,而是——nothing。同樣的,在人類出現以前,自然界同樣是nothing。

  2.關于自然界的客觀辯證法問題。我們知道,自然界本身的存在是屬人的,那么,它的客觀辯證法也就不會是內在的。如果動物也有認識能力的話,那么自然界的存在將會符合動物的認識能力,按照動物的構造而成為另外一種模樣。而在人類看來,自然界的運動遵循客觀辯證法的規律,那么這種辯證法也就應該是人所賦予給它的,而不是內在于自然界自身的。人的意識的力量當然不會對自然界的運動所遵循的辯證法起到任何的影響,不管人類多么一廂情愿地希望自然界成為自己所需要的樣子。但是,如果不是人類的意識賦予其辯證法的外觀,那它的運動對人類來說就是遮蔽的、無序的,就像原始人類所看到的那樣暴虐而充滿神秘的力量。

  3.關于精神的來源問題。精神是人類所特有的現象,也是最難以說清楚其來源的東西。因為如果你想要說明其來源,就先已經假設了它的非存在,而非存在的東西又怎么能夠說的清楚?抽象物質自然觀認為思維能力是人類的大腦所固有的,是自然界進化到人類這個物種以后所必然具有的屬性。但是,為什么具有思維能力就會產生精神?它是如何產生精神的?按照自然界的進化理論,在人類產生之后必然也會產生更高級的生物,他們的思維能力將比我們更發達。那時候,是不是人類的精神現象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場鬧劇?他們會不會如同人類觀賞猴子吃香蕉一樣看待我們的行為?另外,為什么偏偏是人類的大腦具有能夠產生精神的思維能力?這個判斷是誰做出來的?如果只是人自己做出這樣一個判斷,會不會太過于主觀主義?就像一個精神病人理智混亂的時候宣稱自己是上帝一樣,沒有任何根據,因為他根本就無從知道別人的想法。人類還有那么多的未知領域,我們怎么就能夠那么確切地知道,只有而且恰恰人類才具有能夠產生精神的思維能力呢?如果這個判斷只是一部分學者的臆斷,那我們倒應該考慮一下,他們在做出如此判斷的時候,是否不自覺地將自己置于人類之外?或者確切地說,是否不自覺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

  4.關于自然界的認識問題。抽象物質自然觀認為人類對于自然界的認識是通過感覺器官達到感性認識,進而上升到理性認識,然后完成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之后再由實踐回到理性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種理論是洛克白板說的翻版,它把人的大腦看成是一塊未經涂抹的白板,人對自然界的認識過程就是一個在白板上涂抹痕跡的過程。我們姑且不論自然界本身的屬人性,單單就人的這一認識過程來看,我們怎么能夠保證人類所認識的自然界就是認識前的自然界?如同我們看伸到水里的一根筷子是彎曲的,但是實際上筷子本身是直的。同理,我們怎么能夠保證我們在認識自然界的時候不會犯把水中的筷子誤作彎曲的筷子這樣類似的錯誤?我們說自然界如何如何,那么會不會有這樣一種情況——由于我們感官的失誤而導致我們所認識的自然界其實與真正的自然界本身大相徑庭(如果所謂“真正的自然界”的確存在的話)?我們憑什么如此相信自己的感覺器官?另外,既然我們的認識能力是精神性的,而自然界本身是物質性的,我們的精神又如何能夠從容地穿透物質,然后又從容地從物質那里帶回我們的認識對象?[2]難道精神和物質本是相通的嗎?如果是那樣,我們又何必在精神和物質之間劃分那么明顯的一道鴻溝?

  5.關于人類歷史與自然界歷史的關系問題。人類歷史與自然界歷史是互為外在的嗎?或者說自然界的發展只是被人類的活動打上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嗎?如果是那樣的話,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就像水與油一樣,的確互不相干了;自然界是自然界,人類是人類,在人類滅亡之后自然界仍然存在和發展??墒?,我們怎么能夠知道自然界在沒有人類的情況下的歷史發展狀況?就像我們不能夠知道上帝在造人之前是一種什么狀況一樣。那完全是空想,是有神論的虛構。自然界本身的所有形式、概念和辯證法都是在人類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它的歷史發展又怎能離得開人類的存在?如果說自然界有自己獨立的歷史,那也只不過是我們把邏輯強行塞進了類似康德所謂的“物自體”上面。而邏輯本身是屬人的,是離不開人類存在這一前提的。按照馬克思的看法,“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部分”[3]。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本身就是自然界的歷史發展過程,在歷史的維度上,人與自然界應為一體。

  三、物質概念與精神概念的同構性分析

  我們看到,抽象物質自然觀的基本主張,很多是站不住腳的。而其中最為可疑的,就是其最基礎的概念——物質??梢哉f,弄清物質概念存在的謬誤,那么,其一系列錯誤主張的根源也就了然。下面我們就從物質這一概念入手對其進行考察。

  抽象物質自然觀的物質概念其實本來源于恩格斯。根據恩格斯在《反杜林論》里的闡述:(一)“世界的……統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4](二)“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時間以外的存在和空間以外的存在,同樣是非常荒誕的事情”;[5](三)“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無論何時何地,都沒有也不可能有沒有運動的物質……任何靜止、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對的,只有對這種或那種確定的運動形式來說才是有意義的”。[6]但是,這些說法被蘇聯唯物主義誤讀,進而被以蘇聯唯物主義為基礎的國內抽象物質自然觀當作金科玉律。經過對恩格斯的一連串誤讀,物質被定義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但是,“物質”是什么呢?“物質”存在嗎?確切地說,“物質”只不過是一個抽象用語,一個語詞概念而已。存在“物質”這樣的東西嗎?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具體事物。在恩格斯那里,“物質”其實還并沒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這樣的含義。他在《關于〈反杜林論〉札記》中寫道:“注意。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想創造物和純粹的抽象。當我們把各種有形地存在著的事物概括在物質這一概念下的時候,我們是把它們的質的差異撇開了。因此,物質本身和各種特定的、實存的物質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著的東西。”[7]恩格斯是非常強調“物質”本身和實存的物質這兩種不同的東西之間的差異的。按照他的觀點,“物質”本身作為“時間以外的存在和空間以外的存在”,當然也應該“同樣是非常荒誕的事情”。在他那里,更重要的是現實的事物和個別的事物。他在《自然辯證法》中強調,“像‘物質與‘運動……要不研究個別的實物和個別的運動形式,就根本不能認識物質和運動本身;而由于認識個別的事物和個別的運動形式,我們也才認識物質與運動本身。”[8]

  在“物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的定義下,“物質”成為抽象物質自然觀最為核心的概念,用來解釋世界統一性的基礎,被當作萬事萬物的抽象本質,這也成為抽象物質自然觀用以反對唯心主義最為有力的依據。不過,如果這樣來反對唯心主義,實在是一樁天大的冤案。唯心主義如果連最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懂,那它實在不該存在。像這樣不堪一擊的理論學說,又怎么會成為與唯物主義相對立的一大陣營?這對于唯物主義來說豈不同樣也是一種莫大的恥辱嗎?

  事實上,唯心主義是有它的極為合理的成分的。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到,“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發展了,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的。”[9]那么,唯心主義所發展了的能動方面究竟是什么呢?難道就是我們所批判的違背生活常識的那種弱智般地把世界當成精神的存在嗎?當然不是的。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也就不會被馬克思在文章里給予贊賞了。

  唯心主義之所以具有與唯物主義相抗衡的資本,的確就在于馬克思所說的,它“發展了能動的方面”。那么,它是如何“發展了能動的方面”的呢?我們通常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一種對能動的反映,實際上暗含了世界本身的現成存在這樣一種理解。這就把世界的被構成性排除在外了。我們想象如果動物有認識能力的話,那么它們所認識的世界也和我們是一樣的現成擺在那里的。但是我們沒有想過,世界之所以是世界,正因為它是被人類所認識的世界。換句話說,在世界被認識之前,它并非現在所認識的世界,而是不知為何物的渾沌,或者說什么也不是,也就是非存在——nothing。而我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卻恰恰忘記了作為認識者的人類本身,忘記了作為世界構成因素之一的人;而僅僅只是關注被認識的世界,以至于把被認識的世界當成了現成存在的世界,似乎它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被人類認識一樣。唯心主義的合理性就在于它發掘了世界作為被構成的世界或者說世界的屬人性質這樣一種理解。所謂被構成,當然不是抽象物質自然觀所理解的憑空建構出一個世界或者從精神生發出物質來,而是指世界之所以成為我們現在所認識的世界而不是其它樣子的根據。按照康德的說法,我們所認識的世界,實際上是包含了兩個源頭,一個是世界被構成之前的nothing,另一個是世界在被構成過程中的人的因素,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認識能力(注意:這種認識能力也不是先天的,它本身也是被構成的)。亞里士多德曾經把世界的構成最終歸結為質料因和形式因,所謂質料因大致就可以理解為世界被構成之前的nothing(按照抽象物質自然觀的說法就是所謂的“物質”),所謂形式因可以大致理解為世界在被構成過程中的人的因素,也就是被唯心主義所發展了的“能動的方面”。在唯心主義看來,世界之所以成為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是因為人的因素占主導,人類把自身邏輯的東西加入nothing之中,所以才構成現在我們所認識的合邏輯的世界(注意:唯心主義通常所謂的邏輯是既成的東西,是內在于意識的)。從西方哲學史上看,唯心主義的發展是占主導地位的。特別是近代以來,德國古典哲學把唯心主義發展到了一個非常精致的地步??档碌南闰炚軐W提出世界乃是人類將先驗形式加諸物自體之上所形成的現象,在此之外則是人類知性所不可認識的物自體。黑格爾則把真理看成是絕對精神自身的發展過程,自然界只不過是絕對精神的外化,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本來就是絕對精神對自我的認識。他們的唯心主義體系如此精致,以至于讓粗陋的舊唯物主義自愧不如。

  但是,唯心主義的謬誤就在于過于強調了“能動的方面”。抽象物質自然觀對唯心主義的批判,就是直指其把世界的本原認作是精神的。但是,抽象物質自然觀卻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抽象物質自然觀把世界理解成現成存在的物質世界,武斷地把我們所認識的世界當成世界自身,這就丟棄了人的“能動的方面”。

  我們說,世界當然是人類所認識的世界,只有在人類存在的情況下才有我們的世界,離開了人類也就談不上世界。我們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一個非洲土著走進美國世貿大廈,他會發現什么?什么都不是,他看到的只是一堆與他不相干的東西。他的世界是由毛皮、樹葉、骨針……所組成的一個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世界,而世貿大廈里的一切只會讓他厭倦,因為那不是他的世界,那里沒有意義。對他來說,那里只有surrounding,沒有world。抽象物質自然觀把世界當成一個等待我們去認識的客觀物質世界,這與唯心主義武斷地構造出一個“理念世界”、先驗形式或者絕對精神,有什么區別呢?只不過一個執著于nothing的一面,而另一個執著于人的因素的另一面。歸根結底,它們和基督教的“上帝”都沒有什么兩樣,都是執著于先行存在的概念。那個所謂的“物質”,不就是理念、先驗形式、精神或者上帝的另一種稱呼嗎?盡管抽象物質自然觀可以拿日常生活經驗來證明“物質”的存在,但是“物質”作為人類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僅僅只是一個概念而已。“‘物質范疇所意指的乃是‘物相,并且完成為抽象的‘物性——作為范疇,它仍被封閉在‘思維(概念、邏輯、反思形式等等)的范圍內。”[10]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抽象物質自然觀的“物質”概念與唯心主義的精神概念是同構的,而這也正是導致抽象物質自然觀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出現誤讀的根本原因。

  而在馬克思那里,自然界的存在和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基礎上歷史地發展出來的。自然界在人以其為感性對象的活動中成其為自然界,人在與自然界的感性對象性活動中成其為人,自然界與人在對象性活動中歷史地渾然一體。自然界的存在以人的存在為前提,只有在社會的人那里自然界才成其為自然界;人的存在也必須以自然界的存在為前提,只有在自然界那里人的感覺才成為現實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說“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11],“歷史本身是自然界的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部分”[12]。這樣,自然界和人不再被抽象地分割開來,而是在實踐的或者感性對象性活動的基礎上歷史地融為一體,而這才是唯物主義最為堅實的基礎。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是一種歷史唯物主義。

  注 釋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131頁。

  [2]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譯,三聯書店,1987年,75頁。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128頁。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48頁。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57頁。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65頁。

  推薦閱讀:自然科學類國內a類期刊目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久精品 | 国产黄色免费小视频 | 欧美日日干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 | 影音先锋国产 | 国产精品久久7777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 99久久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99re在线播放| 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 | 国产三区二区一区 | 日本欧美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成人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 日韩av在线免费 | 精品成人一区 | 欧美高清成人 | 91超碰在线播放 |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妇女 |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网站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豆腐 | 日韩电影中文字幕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免费怡红院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夜夜嗨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黄色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日韩 | 91免费看片神器 | 天天夜夜操操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簧片 | 亚洲天堂一区 | 91视频观看 |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