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地方維修單位保障裝備維修任務的不斷增加,地方維修單位會產生的一定的技術、經濟、信息、管理等風險,通過對此分析,提供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裝備維修;管理風險;保障策略
隨著大量裝備的列裝,單獨依靠部隊自身維修力量進行保障不僅耗時耗力,也會影響裝備重復使用率和完好率。為適應新形勢需要,適時、合理引入社會維修保障力量,充實完善裝備維修保障體系力量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引入社會維修保障力量避免了基礎設施重復建設,提升基礎設施使用效率、資金使用效率,使部隊專注于核心軍事能力建設。但隨著社會維修保障力量的不斷增強,地方維修單位的保障任務量也大大增加,引發的不穩定、不確定的風險明顯增多。只有對社會維修保障力量參與維修進行風險分析,并進行針對性的改進才能更好地發揮出社會維修保障力量帶來的技術和管理優勢,實現安全的資源合理配置。
一、文獻綜述
趙鵬晧等(2017)分析了地方參與部隊科研中的關鍵風險因素,從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知識產權風險、組織管理風險、融合關系風險、科研過程風險6個方面對進行風險評估[1]。趙靖等(2021)從技術風險、管理風險、協同風險、安全風險、環境風險5個方面構建軍民融合領域協同研發項目風險指標體系[2]。張程(2018)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4個維度,分析后勤裝備維修軍民融合式保障風險評估的誘因,運用層次結構模型建立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并應用于后勤裝備維修保障管理實踐[3]。魏慧源和張躍東(2019)將軍民融合效率風險進行分類,得出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效率風險水平較低,危害程度不高的結論。學者對不同領域的軍民融合風險進行了分析評估,對進行軍民融合式裝備維修保障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4]。
二、風險分析
在學術文獻、新聞報道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從地方維修單位產生的技術、經濟、信息、管理風險進行分析。
(一)技術風險
地方維修單位在人員技術水平、維修零部件使用、維修技術工藝、裝備的檢測試驗等技術環節上可能存在質量管理問題,用臨時工代替雙方約定的維修人員,對約定的維修質量打折扣等。在特殊情況下,維修單位對部隊環境的快速變化做不到快速反應,不能準確理解部隊方面的業務和目標。
(二)經濟風險
維修單位靠提供維修服務獲取利潤分配,受市場經濟影響較大,一旦出現經營不善,資金投入會銳減,使裝備保障能力受損。除了自身的經營風險,部隊一些項目受到保密性要求,很多資料不能公布,進行融資比較困難,再加上部隊內部嚴格的流程會使應收賬款時間過長,都會造成財務壓力。
(三)信息風險
部隊與維修單位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一方為保護自身的核心利益會對另一方有所隱瞞,在實際維修過程中,利用信息優勢,掩蓋不利信息,從而造成假象。維修單位往往掌握更多活動信息和數據資源,存在著數據造假的可能,地方維修單位通過隱蔽方式減少維修要素投入提高不合法收益。
另一方面在維修單位進行維修保養,數據記錄在維修單位,產生的數據造成一定的泄密風險。對于特殊的信息安全設備,可能會造成文件泄密、失控,裝備耗損、維修需求、方案決策等情報的準確性也不容忽視,如有偏差和錯誤將會降低維修保障的整體質量效果。
(四)管理風險
在地方維修單位,維修人員更多追求利益最大化,當發生人才流失時,特別是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流失后,必然會造成裝備維修保障體系能力的損失。在戰時等特殊時期,面對殘酷的戰場環境對維修人員心理變化都將直接影響戰時裝備維修保障能力。
三、相關對策及建議
一是對地方維修保障單位關鍵環節有針對性的進行監督,建立相應機制,提升合作水平。在確保保密的情況下,采取部隊、地方維修單位和領域專家捆綁作業方式,基于維修流程,研發簡潔、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在線運用,提升維修保障水平。
二是針對地方單位的財務問題,部隊相關單位需要進一步優化財務流程,也可選擇部分付款的方式,降低地方單位的資金壓力,促進地方單位提供更多的優質資源,提升裝備維修軍事融合式保障的軍事效益。同時地方單位可以積極申請政策福利,提升對應收賬款的風險意識,充分利用部隊優質的應收賬款信用,進行應收賬款融資,緩解資金壓力。
三是提高地方單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消除利用信息優勢獲取不正當利益的內在驅動,針對地方單位的信息泄密問題,應加強相關方面的培訓,充分認識到軍事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四是部隊需加強與地方維修單位溝通,可以協助地方維修保障單位留住核心人員,做好關注人員的思想狀況、心理素質和生理狀況,盡可能地消除人為風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趙鵬晧,李其祥,段俊逸.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軍民融合裝備科研風險評估[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7(7):216-218.
[2] 趙靖,杜荔紅,李廷鍇.基于COWA-DEMATEL的軍民融合領域協同研發項目風險識別[J]. 管理現代化,2021,41(3):99-103.
[3] 張程.基于態勢分析法的后勤裝備維修軍民融合式保障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8,127(1):105-111.
[4] 魏慧源,張躍東.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效率風險評估[J].兵工自動化,2019,38(1):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