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作為中國內陸港建設的首倡者和陸港建設標準的引領者,西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選址所在地——西安國際港務區,是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基地和陜西自貿區的核心板塊,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其區域累計投資超過350億元,以招商局物流、中國郵政、京東、傳化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龍頭企業紛紛落戶。西安陸港型國家樞紐正在成為國家構建向西服務全國、向東服務西部地區的主要抓手與核心平臺,其打造的“樞紐設施集成連片布局+產業依托樞紐聚集發展+港城一體化同步躍升”的發展模式,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示范,為世界與中國解決內陸地區創新發展問題提供了“中國樣板”。
關鍵詞:物流樞紐;關中城市群;樞紐經濟
一、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發展方式、轉換發展動能、拓展發展空間形勢緊迫,亟需各個領域尋找突破口。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影響,在新時期肩負著新使命。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步進入成熟期,全面連接的物流互聯網加快形成,物流數字化、在線化、可視化成為常態,正重塑物流行業新生態。物流樞紐的布局應運而生,成為新基礎設施的關鍵節點,以“互聯網+ 交通樞紐”釋放經濟活力,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銜接的智慧型樞紐經濟新形態。伴隨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后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及《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方案(2019-2020 年)》等文件,我國正式邁入物流樞紐發展新時代,將以組織中心的角色,推動物流系統的各資源要素實現聯網、運算、優化、運籌,讓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四流合一,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
二、國家物流樞紐的現狀
經過10多年發展,政府與市場有機結合的投資建設模式不斷推廣復制,我國物流節點設施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建成運營的物流園區等超過1600個,大大超過規劃的212個國家物流樞紐的數量,為國家物流樞紐整合資源、布局網絡創造了良好的基礎環境和條件。
我國物流節點設施不僅數量多,更在于與商貿、制造、交通設施等匹配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類型:港口、空港、內陸港、商貿物流、生產物流、電商物流園區、快遞物流園等,充分體現了我國物流業界在提質降本增效方面的積極探索,以及我國物流服務需求的多樣化和市場細分的深化。因此,在總結成就時,人們給予了物流業諸多肯定—用很短的時間和實踐,我國就處于趕超歐美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水平,甚至部分領域超越的階段。
物流節點設施存在的理由和發展壯大的邏輯是網絡化,只有處于網絡化中的節點,并在節點之間形成網絡化的運行業務,才能產生物流服務的規模經濟效益和效應。在本次多個城市編制國家物流樞紐申報方案中,讓我們在驕傲于物流節點設施成就的同時,發現了短板所在。
短板之一是盈利能力弱。設施盈利更多聚焦于土地增值收益,通過經營物流業務盈利困難重重。不少企業經營多年后依然難現物流節點設施運營盈利的曙光,部分企業開始轉讓退出,或者轉做非物流業務補貼物流。物流節點設施不能通過物流運作獲得足夠的利潤,在參與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中,這種狀況依然很難改觀。如果不能改變這種狀況,國家物流樞紐就有可能淪落為僅僅成為企業的一般企圖獲取盈利的招牌,而無法承載國家物流骨干網絡功能,這個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注意。
短板之二是缺乏網絡運作能力。這主要源于目前物流節點設施非網絡化運作下帶來的業務創新困境。國家物流樞紐申報方案中明確要求對樞紐的“干支配”進行表述,許多申報方案也能提出“干支配”模式,但內在聯系卻非常弱,部分根本沒有內在聯系,處于分割狀態,這種狀態也決定了申報的國家物流樞紐將很難承擔國家功能和組構國家骨干物流網絡。
短板之三是樞紐經濟發展困難。盈利能力弱和網絡化運作缺乏,使得申報的國家物流樞紐較難聚集更優質的物流要素資源和進行“干支配”網絡化、一體化運作,依托樞紐的制造、商貿、平臺、供應鏈協同等樞紐經濟發展將面臨較大的困難,即便部分方案中提出了樞紐經濟的發展目標和方案,其實現的可能性也是很難的。
三、西安市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通知,正式啟動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按照《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0年)》等有關文件要求,2019—2020年是國家物流樞紐的起步建設階段,重點依托已投入運營、發展潛力較大、區域帶動作用較強、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物流設施,推動構建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基本框架和重要支撐。2019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2019年23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陜西西安在名單之列。
西安作為西部重要城市,西安具有文化、科教、戰略、交通、特色產業(旅游業、文化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優勢產業,近年來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促進地區發展的國家和省市政策密集出臺:
2018年1月15日,《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獲國務院批復,2018年2月西安正式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2018年12月3日,陜西省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以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為引領,著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2018年12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共同發布《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西安作為西部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為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等4種類型樞紐疊加。
2019年1月《西安建設“一帶一路”綜合改革開放試驗區總體方案》印發,2035年全面建成“五都一樞紐”。(“一帶一路”創新創業之都、全球硬科技之都、世界文化之都、世界旅游時尚之都、現代生態宜居之都、國際重要門戶樞紐)。
推薦閱讀:物流供應鏈論文如何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