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澧縣西北山區地形復雜,山巒盆地交錯,水力資源豐富,作物品種繁多,且多為間作套作業。農業機械化有它的特殊性和艱巨性,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把握發展農機化事業的良機,進一步發揮農機化的作用,從而推進新農村建設,是農機化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山區 農業機械 效能
一、合理編制機組以提高機具效能
機組是指由動力機、作業機械及連結構件組成的能進行一項或幾項作業的組合體,是機器系統發揮功能的實體單元。不同的機組在作業中獲得的經濟效益相差很大,所以合理編制機組就顯得更加必要。
1、編制拖拉機牽引式機組。
主要根據拖拉機相應工作的額定牽引力及農具比阻來決定工作幅寬,由幅寬再計算出農具臺數。但由于作業中農具阻力不穩定和發動機后備系數較小(1.1~1.2),因而編組時常把頭擋(1擋)作為后備擋,以克服阻力增大和爬坡時的應用。
2、編制拖拉機牽引兼驅動式機組。
在編制牽引兼驅動式機組時,發動機功率一部分用于驅動農具,一部分消耗于運行時各種功率損失,只有一部分變成了牽引功率。
3、編制拖拉機驅動固定式機組。
拖拉機用于驅動固定式機具不如用于牽引農具有利,編制時主要根據各種固定作業機器工作時所需功率來計算,常用輔助傳動裝置帶動多臺機器。
為充分發揮設備潛力,在實際工作中還需通過負荷考核來重新考查和調整機組的組成,考核負荷的簡單方法有根據拖拉機工況、驅動輪轉數和機組通過一定距離后所需的時間等。
二、加強機具管理與維護以提高使用效益
1、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正確操作農業機器。
目前,山區農業機械使用性能不良,壽命不長,田間及運輸農業機械經常出現安全事故,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其主要原因,就是機手沒有安全意識,沒有很好地執行操作規程,沒有完全正確操作農業機器。正確操作的含義,應該是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選擇合適的操作規程。操作規程是農業機械性能和使用條件相結合的內在反映,是農業機械使用科學規律的具體反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操作規程本身也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為把農業機械在山區的使用提高到一定的科學程度,相關人員要熟悉《山區田間作業機械操作規程》、《山區農業機械公路運輸操作規程》和《內燃機低溫啟動操作規程》等資料,并對機手實施強制培訓。
2、加強技術維護,提高農業機械技術狀況。
農業機械完好率是指技術狀態良好,隨時可以投入使用的農業機械的臺數之比,它是考核農業機械技術狀態的一項主要指標。農業機器的保養周期和保養項目是根據零配件磨損規律確定的,它是機器技術狀態變化規律的內在反映,應該提高認識,從而提高技術維護的自覺性。山區自然條件惡劣,應加強農業機械技術維護科學的研究,制定出合理的保養間距。目前,農業運輸、農牧加工、排灌機械等作業機械發展較快,應加快保養知識的制定及宣傳。在技術維護中應特別加強拖拉機“兩大系”(燃料供給系和電系)、“三大機構”(轉向、行走、制動)的保養,適當縮短保養周期,提高保養質量,以適應這些部分的工作性能,適應山區使用的特點。
參考文獻
[1]龔肇蘭 南京農業機械化學[M].北京農業出版,2007,10。
[2]余友泰 農業機械化工程[M].中國展望出版杜,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