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的主要內容是“管理、控制和協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市政建設,大規模的開展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公園,橋梁和鐵路等等一系列的基礎設施的建成很大空間的提升了城市人民的居住和投資的環境,是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是實實在在的為人民服務的工程。但是,在這些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之中,如何有效的控制財政投資的市政工程的造價,進度和質量,充分的發揮投資的價值,盡可能多的建設好的市政工程,為人們造福成了當務之急。尤其是在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方式情況下如何有效的進行項目管理就成了市政工程建設者和管理者必須馬上面對的問題。控制進度、質量和成本是市政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內容。
一、控制進度
在市政建設工程項目上,控制進度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按照合同或者是上級的規定來按要求完成工程建設。要控制進度首先要制定工程的施工計劃,控制進度,就是按施工計劃合理有效的進行施工計劃的施行。在施工計劃的制定過程中,一定要精確到周、日甚至精確到小時。為了保證在合同或者指示內竣工,必要時也要對施工計劃稍作改動或者補充。
1、項目計劃階段,劃分進度級別化管理。
一級計劃是控制總體進度的施工。一級計劃的目標就是總的施工目標,就是最后的交工期限。為主要的施工部分設立開工時間和最終交工確切的日期。計劃一經簽訂就成了建設中的綱領性文件,工程涉及的各方都要嚴格遵守、施行。同時在合同中還應該有明確的、對應性的獎罰措施。
施工單位要明確確立施工各個分部所有的施工階段性的工期計劃。階段性的分部工期計劃必須符合總計劃和總進度的要求。同時階段性工作計劃在實施之前要報告有關上級部門審核通過。這是施工項目計劃的第二級計劃管理。
第三級是總的包工單位要制定的周計劃。周計劃也要上報相關的上級審批通過,作為施工的最終的依據。施工后每周都要進行進度的調整和制定新的施工計劃。
2、進度的調整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如果遇到干擾,出現實際施工進度與施工計劃進度不一致的情況,就要與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共同進行協商調整,緊急采取措施加以管理。出現較大天數的偏差時,要認真分析偏差原因,找出根源及時修正、調整。
二、控制質量
保證質量是市政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核心之一,貫穿于整個工程的實施過程之中。參照我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FIDIC土木工程施工通用合同條件》及有關規范、標準的規定,制定完善的市政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制度及質量控制程序、措施。
1、質量保證系統的建立
對于施工的企業來說,一定要保證質量地完成工程體系的建設。而工程質量的形成過程中,人、材料、時間和機器都會對質量的形成造成重要的影響。施工單位要經常對這幾大要素進行監督和管理,以確保建設良好的質量作為工程的基礎。提高用工人員的技術和素質,確保施工過程中減少因素質低、技術差所導致的質量問題。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是保證質量的重要因素。嚴格控制原材料,對選用的原材料要嚴格檢查出場合格證和出場檢驗報告;合格證書和檢驗報告為復印件的一定要加蓋供貨單位印章才能有效。認真核查數量和標志、型號等師父符合要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原材料按質、按量地供應是保證質量的最有效的辦法。同時控制好工序和對成品的保護也是保證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2、工程項目質量的控制過程
首先還是要在項目開始時制定計劃,保證工程有效并且系統的完成質量的保證。另外還要在施工過程中監督和檢查實際施工的質量和情況并且記錄成表。對于實時質量不達標的工程要及時尋求問題所在,對于不符合條件的及時返工。返工所耽誤的時間,在新的進度中要及時的予以推進。用適當的方法避免同類錯誤的再次發生。
要將項目施工的結果與最初制定的標準進行鑒定和比較,如果存在差異,要尋求形成差距的根源。同時從已經完成的項目之中借鑒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使整個市政施工的過程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工程。
三、成本的控制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都對施工階段的造價管理提起了重視,從表面現象上看,工程項目的合同價格形成于施工招標投標階段,而占造價比重最大的人、財、物的投入主要在施工階段。事實上,一個工程項目的決策是否正確,方案是否經濟可行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造價。 我們所說的建設項目的實施階段,就是把設計圖紙和原材料等等變成工程實體的過程,是實現工程項目實用性的主要階段。
想要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考慮。
1、通過競爭降低成本
有競爭才有進步,在整個企業內部的員工之間形成競爭體制,能夠提高勞工素質,提高生產率,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降低成本、確保效益最大化。在競爭中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更有效的促進工程的規范化、制度化。
2、選擇最優的包商團隊
從某種程度上講,工程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包商的團隊整體的素質水平的高低。而工程成本的高低取決于包商的團隊整體的管理是否嚴格。選擇最優的,符合資質包工團隊是關乎工程質量的一個大的影響力。
3、對成本造價進行預算
成本預算在工程的整體運行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作用。實行項目核算制度,檢測成本盈虧狀態,讓成本的利用率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發揮最大的價值。在中期過程中更要切合實際的檢測和計算成本的運用率,加強中期的審查、審計。在施工的第一天起開始記錄過程中的使用和預算,抓好合同管理,減少索賠和返工工程。制定返工、索賠等相關條例。
設計如果有相關變更應盡量提前,變更發生得越早則損失越小,總工程的成本就越低。如果在設計階段有需要變更,那么只修改圖紙,沒有其他費用,損失有限;如果在采購階段有需要變更,不僅需要修改圖紙,而且設備、材料還須重新采購;若在施工階段有需要變更,除圖紙、材料和設備的費用外,已經施工的工程還須拆除,勢必造成重大損失,不僅耽誤工程進度還造成高成本、低收益。所以要統籌計劃,使變更為降低成本服務。
4、加強竣工階段的造價控制
工程竣工階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階段。竣工的同時要根據規定或者有關的法規來認真審核成本。審核各分項工程使用的綜合單價是否與投標或合同簽訂時的綜合單價一一對應,審核竣工決算總金額,使審核后的結算真正體現工程實際成本。
在竣工資料齊全、準確的情況下,工程成本的最終總金額數要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工程造價咨詢單位進行審計,由其出具審計報告,以確保工程造價的公平、公正和具有法律效率。
于此之外,還要在施工階段從技術和材料上減低成本。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廣泛利用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從而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在經濟方面,還要嚴格控制好現場的經費和總部的管理費用,合理使用。
只有加強對控制成本和審查,通過控制來發現管理上的問題和相對薄弱的環節,促使市政投資和管理不斷完善。
四、結語
在市政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上,質量、成本和進度是統一和對立的關系。按常理來說進度快就要增加成本,質量也會相對較弱;成本低就直接造成質量的低劣。他們三者之間相互統一、對立。這就要求施工單位要根據工程自身的特點和要求,利用先進的科技技術,三者兼顧;分清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從而給工程目標帶來最大的效益。
城市市政工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建設更好更強大的民心工程。
參考文獻:
[1]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S].1999.
[2] 周文.論建筑施工企業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M].時代經貿.2008(9).
[3] 劉建省.試論建筑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管理[M].山西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