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氧化碳的性質
CO
2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微溶于水,溶解度為0.144g/100g水(25℃)。在20℃時,將CO
2加壓到5.73×10
6 Pa即可變成無色液體,常壓縮在鋼瓶中存放,在-56.6℃、5.27×10
5 Pa時變為固體。液態CO
2減壓迅速蒸發時,一部分氣化吸熱,另一部分驟冷變成雪狀固體,將雪狀固體壓縮,成為冰狀固體,即俗你“干冰”。“干冰”在1.013×10
5 Pa、-78.5℃時可直接升華變成氣體。CO
2比空氣重,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977g/L,約是空氣的1.5倍。CO
2能部分地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具弱酸性。常溫、常壓下,每千克液態CO
2可氣化膨脹為0.59m
3的氣體。
2 液態二氧化碳洗井原理
液態CO
2洗井,就是通過CO
2的形態變化,將低溫高壓裝八杜瓦瓶里的液態CO
2經過高壓管道送入井底,由于壓力變小,溫度升高,由物理學氣態方程P
1V
1/T
1= P
2V
2/T
2,PV/T=常數,液態CO
2的相變特性瞬間產生高壓氣流和強烈的正負水擊作用于含水層的孔隙淤積,強力疏通含水層的來水通道,伴隨著液態CO
2急劇氣化而產生爆發性的氣舉能力,推動水體上升,并夾帶大量泥砂、碎石等直至噴出井外。瞬間,井內為負壓狀態,這時被壓入含水層中的CO
2氣體與水的混合物等又在地層和水頭壓力作用下向井內補給,形成無數條內向激流,這時滯留于含水層孔裂隙中的淤塞物便隨之帶入井內,并使井壁泥皮再度遭到破壞,使含水層水路疏通,增大井孔出水量,達到洗井的目的。
3 洗井實例介紹
CO2洗井已得到廣泛應用,下面結合永城市1號水文孔進行分析。該孔孔深1037m,井管直徑0.127m,靜水位30m,水溫16℃。管匯閥門至井口高壓膠管長度為20m,膠管管徑0.035m。送氣鉆桿(內徑0.040m)下入孔內深度為440m。預計井噴高度17m,
3.1 CO2用量計算
采用CO
2洗井,其CO
2用量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用量過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用量過少又達不到洗井的目的,因此在理論上建立個CO
2用量模型,減少CO
2用量盲目性,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CO
2洗井的過程就是液態CO
2壓力釋放進化為氣態的過程,體積迅速膨脹作功而產生的效果,其運動形式符合氣態方程,即
……………①
式中:P為孔內液體的壓強
V為所需CO
2氣體體積
T為CO
2的絕對溫度
μ為CO
2的摩爾分子量(μ=44g/mol)
R為氣體常數 (R=8.314 J/mol*K)
根據公式①得出CO
2用量:
……………②
式中壓強P的數值只有在大于孔內液柱壓強的情況下,才能產生井噴,根據洗井經驗,取值約為液柱壓強的1.5倍。CO
2 氣體體積應該能排開鉆孔內液體的體積,預計井噴高度所占的體積(V
1)、井口至靜水位井簡體積(V
2 )及輸送CO
2高壓膠管從管閥門出口至鉆桿出口處長度內所占CO
2氣體體積(V
3 )三項之和。根據經驗還要乘上鉆孔的不均勻系數1.2。根據永城1號水文孔的數據,那么
V
1+V
2= =0.595m
3
V
3= =0.578m
3
V=(V
1+V
2+V
3) 1.2=1.173 =1.1076m
3
P= 61.5(atm)(1atm=1.01 Pa)
T=273.15+16=289.15K
代入公式 得:
=
=1.6 g=160kg
每瓶液態CO
2重量為20kg,則需要8瓶。
3.2洗井情況
第一次洗井:同時打開10只鋼瓶,向井內輸送液態CO
2。此時,表壓力隨著時間急劇增加上升,繼續向井內輸送CO
2液時,壓力表讀數增大,大約2分鐘后壓力值反而有下降的趨勢,隨后聽見井內有鳴聲, 10秒鐘后,井口逸出清水,隨后有混濁水流出,孔口水柱逐漸增高,一瞬間巨大的水柱伴隨著雷鳴般的隆隆聲,從井口噴出,噴出高度達到18m,場景十分壯觀。隨后壓力表數據急劇下降,1分鐘后,關閉總閥。從井噴的全過程可以觀察到井水的顏色是呈清一混濁一較混濁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