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角膜塑形鏡采用透氣性硬質角膜接觸鏡材料,即通常所說的RGP材料,RGP是英文Rigid Gas Permeable的縮寫,即“透氣性硬質材料”。它是在不透氣的硬質材料PMMA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市場上經常會見到的“OK鏡”實際上就是角膜塑形鏡。角膜塑形鏡起源于美國,歷經50年的發展,己在全球34個國家得到應用;它是采用一種特殊逆幾何形態設計的角膜塑形鏡片,其內表面由多個弧段組成。鏡片與淚液層分布不均,由此產生的流體力學效應改變角膜幾何形態,在睡覺時戴在角膜前部,逐步使角膜彎曲度變平、眼軸縮短,從而有效地阻止了近視的發展,被譽為“睡覺就能控制和矯治近視的技術”。
關鍵詞:角膜塑形鏡,眼科發展,檢驗醫學
角膜塑形鏡是一種特殊的RGP鏡片。普通的RGP鏡片用于矯正視力,而塑形鏡用于“矯形”,即通過改變角膜集合形態來提高視力。“矯正”型的RGP鏡片,其內表面與角膜的表面相平行,互相吻合,通過改變鏡片的外表面來調節鏡片光度。而“矯形”用的塑形鏡則相反。其外表面較簡單,內表面相對復雜。塑形鏡的內表面不再與角膜平行或吻合,而是在鏡片角膜之間制造一些間隙,利用淚液的作用達到“矯形”效果。
角膜塑形鏡共經歷了四代設計,而前三代已經不適合現代人們的需要,而最新一代設計屬于第四代,其治療效果較以往快速很多,所以又稱為“快速塑形法”。患者配戴一夜后即有非常顯著的矯治效果,之后的治療期為10--30天,達到最終的治療效果。
現代角膜塑形鏡采用四區設計。四區分別為:基弧區,又稱中央光學區或治療區;反轉弧區;定位弧區,又稱配適弧區;和周邊弧區。
兩組角膜上皮熒光染色比較兩組試戴期及戴鏡后1d、1周、1個月時角膜上皮熒光染色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角膜中央上皮缺損治療組82例(164眼)在試戴期間和戴鏡后1d、1周、1個月后復診均未出現。對照組2例患者在戴鏡后1周出現角膜中央上皮缺損,6例患者在戴鏡后1個月出現角膜中央上皮缺損,但停戴后用藥痊愈。
近視患者在角膜塑形鏡驗配過程中會反復試片,驗配師取戴過程對角膜上皮是一種刺激,如果患者不配合就會造成周邊球結膜及角膜上皮的損傷。患者初戴時由于緊張、動作不熟也會對結膜和角膜上皮造成刺激。
在初戴角膜塑形鏡時,由于塑形鏡對中央角膜施壓較大,會引起角膜反應,如水腫、角膜上皮點狀剝脫等,從而使患者出現異物感、畏光、刺痛、流淚等不適癥狀,甚至影響患者對角膜塑形鏡配戴的耐受能力。卡波姆的結構可以較長時間粘附于角膜的表面,對角膜上皮起到保護作用。
本研究表明,卡波姆對配戴角膜塑形鏡初期患者,對球結膜組織以及角膜上皮具有保護作用。近年來,青少年近視發病率不斷提高,且發病年齡越來越低。同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近視患者及家長對于如何摘除框架眼鏡及控制近視發展速度的需求逐年上升。目前,治療近視最有效的方法仍是近視激光手術,但遺憾的是,近視激光手術只適合18歲以上近視度數穩定一年以上的成人,且近視必須在一定范圍之內。
角膜塑形鏡的出現極大地充實了青少年近視治療的方法。現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鏡對矯正青少年近視的效果確切、安全[1-2],對控制青少年近視度數的發展也有一定作用[3]。隨著新材料的不斷研發,硬性角膜接觸鏡的透氣透氧性能越來越高,設計和加工也更為精密,角膜塑形鏡成為青少年控制近視發展的首選。已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鏡對角膜內皮細胞的形態和密度無明顯影響[4],對基質層細胞的密度影響也較小,但可能對角膜上皮產生一定損傷[5]。
因此,如何合理運用角膜塑形鏡和減少其對角膜上皮的損傷成為很多眼科醫生研究的課題。我院眼科中心自2008年開展了夜戴型角膜接觸鏡的驗配工作,為了減少青少年患者的結膜、角膜在試戴和配戴后的反應,應用了卡波姆滴眼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角膜塑形鏡的配戴過程中,使用卡波姆滴眼液,能大大降低球結膜充血出現和角膜上皮剝脫的發生率,并且在配戴初期就能起到對眼表的保護作用,從而減少了配戴對象的不適癥狀,增強其對角膜塑形鏡的耐受能力。本研究對卡波姆滴眼液的作用觀察僅局限在戴鏡后1個月,因此,對于卡波姆滴眼液的長期療效,以及對眼表的角膜、結膜、淚膜組織的影響,尚需要進一步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