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留置導尿是臨床常用護理技術,也是多數手術患者的術前常規操作。由于留置導尿是一種侵入性操作,在導尿全過程中會涉及患者的隱私暴露,產生疼痛刺激以及可能造成尿道黏膜的損傷,帶來活動受限等影響,都將在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甚至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留置導尿后的不適應與麻醉后心理適應缺失有關,與麻醉后操作者的主觀麻痹、動作過猛、過重有關,與不同麻醉方式對大腦皮層及脊髓排尿中樞的抑制程度有關,與插管過程中操作熟練程度、插入深度掌握不當有關,與患者的性別有關(1)。因此,為了最大限度的減輕患者的痛苦,體現“以人為本”的舒適護理,近年來,對術前留置導尿時機及舒適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現綜述如下。
1 留置導尿時機與舒適度的關聯
1.1 傳統手術患者的留置導尿均由病房護士在術晨實施,常于術前1.0-2.0h置尿管(2)(3)。由于尿道有豐富的神經支配,副交感和交感神經分布于整個尿道。感覺交感神經纖維傳遞疼痛、觸覺及溫覺(4)。因此,在清醒狀態下進行留置導尿操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適、疼痛感,而大腦皮層對這一過程有著記憶,使患者在術后留置尿管期間逐漸適應,患者能夠接受導尿管的存在。因此,麻醉前留置導尿在麻醉清醒后至拔管前較長時間內不適及疼痛的發生率大大少于麻醉后留置組,其舒適度較好。由于傳導尿道感覺的傳人纖維在陰部神經,麻醉后導尿導尿者在留置尿管時傳人神經被阻斷,尤其全麻病人插管是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進行,所以麻醉后插管時這一短期內疼痛、不適的發生率較低。但由于大腦皮層對留置導尿的過程毫無記憶,因此導致了麻醉后對尿管存在的不適應和不接受,麻醉清醒后留置尿管期間不適、疼痛的發生率就大大增加,尤其是全麻病人。在未完全清醒時已表現出對尿管存在極大的不適應,甚至煩躁不安,嚴重者自己撕拉尿管導致拔管(5)。
1.2 由于導尿術也是一種應激源,可加重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6)。手術病人越臨近手術,焦慮、恐懼程度越高(7)。尤其中老年患者,特別是老年男性患者,常因生理解剖及前列腺肥大或增生等原因,導致麻醉前導尿管置管失敗,且常常因清醒置管所致的疼痛刺激給患者帶來緊張、煩躁、恐懼等情緒反應,甚至會自行拔除導尿管或放棄手術。采用顯微鏡觀察導尿后紅細胞形態的變異,鑒別紅細胞的性質,根據非腎小球紅細胞陽性率確定尿道黏膜損傷程度,結果顯示麻醉前后導尿有統計學差異(7)(8)。因此,多數患者在心理上不能接受麻醉前導尿。提示在不違反操作原則的基礎上,術前導尿應尊重患者的意愿(9)。而麻醉后留置尿管在心理上避免了病人清醒狀態下留置導尿的疼痛和不適導致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反應(10),在生理上減輕了疼痛和對尿道黏膜的損傷。
因此,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對患者舒適度的影響各有利弊,但權衡利弊,認為如果患者均為成人,無特殊的心血管系統并發癥(11),且術后不是立即拔除尿管者,在婦科手術患者的最佳時機應該在麻醉前5min左右(5)。而對導尿實行人性化管理,在麻醉后留置尿管,降低患者對插導尿管的應激反應,防止因留置導尿所致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認為手術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時機為麻醉給藥后10min(12)。尤其是通過分析不同留置導尿時間對全麻男性手術患者的影響和優點,確定在麻醉前用藥后15 min、全麻誘導前行導尿管置管術為較好時機(9)。同時,在對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導尿時機進行探討,也認為全麻后導尿對患者的心理、生理創傷小,耐受程度增加,有助于降低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并發癥(13)。
2 不同麻醉方式與時間對留置導尿的作用
2.1 蛛網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滯麻醉是將局麻藥物注入蛛網膜下隙或硬膜外腔,產生感覺阻滯和運動阻滯,使患者對手術操作沒有感覺,使肌肉松弛,有利于手術進行。同樣,麻醉后進行導尿,可降低或解除因插管引起的疼痛,使尿道擴約肌松弛,降低尿道狹窄程度及尿道內阻力,有利于尿管順利插入,提高導尿成功率(14)。由于麻醉后導尿的無痛性,使患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導尿術。同時,隨著術后患者自控鎮痛(PCA)的廣泛應用,也可有效減輕麻醉后導尿的心理缺失問題。
2.2 掌握留置導管的時間 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患者在麻醉藥物推注3分鐘后進行留置導尿,硬膜外阻滯麻醉患者一般在麻醉藥物推注15分鐘左右進行留置導尿(8)。全麻患者在麻醉誘導后進行導尿術,雖然意識喪失、肌肉松弛,鎮痛效果好,但由于心理缺失的問題,導致蘇醒后對留置導尿的刺激從心理、生理上均不耐受,產生躁動不安甚至試圖自行拔管等不良后果。因此,應在全麻誘導前5分鐘的清醒狀態下,用丁卡因或復合利多卡因膠漿,在表面麻醉下進行留置導尿(15)(16)。
3 小結
通過對術前留置導尿時機及舒適度的研究發現:在麻醉前患者清醒狀態下進行留置導尿,雖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影響,但大腦皮層對這一過程有認知,避免了術后疼痛不適的心理缺失,較好的保障了術后較長時間留置期間的舒適度。同時,為了有效的解決患者對留置導尿技術的依從性,可以在實施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后進行留置導尿,在硬膜外阻滯麻醉后15分鐘左右進行留置導尿,操作中注意動作輕柔、準確,體現了人文關懷。此外,還可以在插導尿管前使用表面麻醉膠漿來減輕疼痛,采用術后患者自控鎮痛(PCA)的技術改善術后留置導尿的舒適度問題。
參考文獻
[1]耿向旭.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效果比較.社區醫學雜志,2005,3(11)
[2]王志霞,趙玲.對手術病人術前留置導尿時機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23
[3]孫海玲,趙巖,郭清陽,等.老年男性患者術前留置導尿時機的選擇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1):33
[4]楊翠芳,趙哲玲,肖華.全麻手術病人導尿時機的選擇.中華護理雜志,2002,37(2):89-90
[5]王桂娣,王美芳.婦科手術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舒適度的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05,9(40):705-706
[6]衛美華.婦產科病人術前插導尿管時機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8):714-715
[7]蔣芝英,甘明艷,吳夏云等.手術前病人導尿時機的研究.護理研究,2004,18(5A):75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