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實踐教學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與理論教學是相互支撐、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統一體離開了實踐活動片面地強調能力的培養,充其量只能向社會輸送“半成品”。①高等院校是培養和造就高層優秀人才的搖籃,當前我國高校教學改革應當從根本上解決好“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的問題。
1 修訂專業培養計劃,增加“應用型、實踐性、操作性”實踐教學內容
在行政管理專業的培養計劃修訂中,要遵循“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教學新思想和“手動、腿動、腦動”的實踐理念,以實現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能力為目標。在專業基礎課、必修課和選修課中設計和增加“應用型、實踐性、操作性”的實踐內容。具體講在增加課內實踐環節的時數的同時,增加專門的實踐性課程,并增加專業實踐的周數,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建立實踐教學三條線和三個環境:課程實踐教學一條線、基地實踐教學一條線、虛擬管理實踐教學一條線;實驗室環境、仿真模擬環境、真實管理環境,并使其高效率地服務于全面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需要進一步強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措施。大力加強行政管理基礎的教學力度;高年級學生實行分層培養,強化科研能力的訓練和實踐技能的訓練;課余時間,組織多種類型的課外興趣小組,重視信息技術和虛擬管理模擬的訓練,增強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2 創新教學方法,完善“走出去、請進來、坐下來”的“三位一體”立體式實踐教學模式1 強化課堂實踐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長期以來,課堂實踐教學一直被行政管理專業教師有所忽視,但這一實踐教學形式在時空選擇的靈活性上、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上以及教師的跟蹤指導上都優于其它實踐教學形式,從本質上講,行政管理專業也適合于實行課堂實踐教學。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取代“填鴨式”教學方法,徹底改變教師講,學生被動聽、記的局面。應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使課堂由教師“要求學”變成學生“主動學”。根據行政管理屬于應用性科學的特點,改變單一講授法教學模型,可多采用案例分析法、討論法教學。這不僅使學生由被動地聽、記轉變為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而且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采取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徹底改變“一支粉筆”“一根教鞭” ②這種傳統教學手段,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2 豐富社會實踐在感性學習中的內涵
第一,管理一線見習。在對學生進行專業課學習之前,可以聯系本專業的對口企業,把學生帶入生產經營現場進行考察、觀摩,使學生對自己未來所從事的專業有一個總體的感性認識。這是實踐技能教學的第一步,目的是使學生明確所學專業應掌握哪些基本實踐技能。
第二,專業實習。現在大多學校在該專業第八學期安排畢業實習,但這一做法至少有兩個缺點:一是時間較短,一般均只安排八周左右時間;二是一旦學生在實踐中遇到問題,難以再回到書本中去。因此,建議在第五或第六學期即安排10周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去單位頂崗上班,掛職鍛煉。這將有助于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更易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習收效,增加實際工作能力。待第八學期再安排10周時間去實習時,學生就會有更多的理性和知識,處理問題或許更加老到成熟。另外,任課教師也可結合所授專業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題性社會實踐活動。應該建立穩定的行政實習基地,為學生進行行政實踐提供可靠的平臺。這也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行政管理人才的需要。③
2.3 發揮科研實踐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中的關鍵性作用
結合社會實踐、課堂實踐的具體內容積極開展科研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行政管理專業課的科研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的能力,也是促使理論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可結合學生撰寫調研報告、自學講稿、命題論文、討論提綱等形式完成。任課教師可以通過提出編寫要求、規定評分標準等方式指導學生進入研究的狀態和研究領域。專業協會與興趣小組是學生課外活動的良好基地。通過專業協會與興趣小組這種具有共同專業知識和興趣的群團活動,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在群團活動中得以展示和檢驗。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某項實踐活動或學術討論,不僅能增加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和動口能力。在指導其活動時,要盡可能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動員大多數學生參加活動,還要注意正確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把學生活動的目標落實到培養科研和開發的能力上。比如我校的政治與行政學院的“政府管理學社”由學院原時事調研社發展而來,是我院青年學生中的群眾性學術團體,是結合我院的專業特色而成立的一個以“政府管理踐、學、研”(政府管理實踐、政府管理理論學習、政府管理調查研究)為主的學習型社團。社團定期舉行配套的專題講座、論壇、研討會、辯論、沙龍、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形式趨于多樣化,使社團更加朝氣蓬勃,富有生命力,有效地補充和發展了科研實踐。
3 豐富的教學資源是有效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條件
實踐教學環節對教學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離開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的支撐,實踐教學則難以開展。當下實踐教學出現的各種異化問題,就或多或少的與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相關。當然,就理想層面而言,教學資源越豐富多樣,就越能夠滿足各種類型實踐教學的需要。但是,我們提出的豐富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即確實是實踐教學所必須的基礎條件。首先加快實踐基地的開發與建設。實踐教學是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進行,實踐基地是聯系學生與社會的中介和平臺。實踐教學除了要求實踐基地數量充足外,還要求實踐基地類型多樣,能夠滿足不同目的的實踐教學的需要。另外,實踐基礎的工作人員也是指導學生實踐的重要力量,這就需要學校與實踐基地之間具有良好的溝通。結合相關章節的教學要求,帶領學生深入管理實踐現場教學,以拓寬視野。二是行政管理專業要盡快加快實踐操作平臺建設,創建模擬實驗室,為實踐教學活動提供基地。根據行政管理的專業屬性及特征,模擬實驗室內要設置開展專門實踐教學的電子政務、決策分析模擬廳、國家有關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文獻資料室、我國公共管理體制模擬展廳等。學生在這些模擬教育實習實驗室里,通過參與實踐教學活動,逐步形成較強的專業技能。三是編撰突出實踐教學的行政管理專業特色實踐教材。這是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物質保證。在制定實踐計劃的基礎上,要編寫與之相匹配的實踐教材和實踐指導書。在編寫實踐性教材時,要把其技術指導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放在首位,詳細闡述學生該掌握的本專業的知識要點、實習目的、方法和作業。在實踐環節設計上,要注重行政管理專業課程的完整性,實現人財物等傳統資源管理的一體化;在實踐內容的設置上,注重反映教學重點及行政管理過程的實際要求。
4 提升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能力是實踐教學實效提高的關鍵
教師是大學的靈魂,師資隊伍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沒有良好的師資隊伍,再合理的培養模式也無法實行和取得成效。實踐教學隊伍,應該是由實驗專家與學者、實驗技術能手和實驗管理人員組成的群體。學校要制訂相關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采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辦法,提高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學歷層次,優化隊伍結構。行政管理專業的許多專職教師是科班出身,他們從學校到學校,缺乏社會經歷,懂行政學理論,卻沒有行政管理的實踐經驗,這勢必導致對行政管理實際工作理解不深不透。④因此,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增加行政管理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如選送一部分專職教師“走出去”到政府部門掛職鍛煉,到行政管理實踐崗位進行調研,了解現實政府運作情況,參與政府的行政管理相關課題研究,結合講授的專業課程,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把那些具有豐富黨政機關工作經驗的領導者“請進來”為學生講解我國行政機關的機構設置、各層次的權責劃分以及運轉情況、地方機構改革的難點分析和對策等,這種鮮活的實地教學,與呆板的課堂講授相比,其教學效果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