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各個學科和領域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有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現代多媒體技術論文:多媒體技術在現代農藝技術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期刊征稿《《《
現代教學中,多媒體已經完全應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在授課過程中,深深知道多媒體給教學帶來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為教學活動增添了新的活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我們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基礎又差,在學習時,往往很難理解抽象的知識。例如我講授《植物保護技術》和《蔬菜生產技術》這兩門課時,學生對于很多種農業昆蟲不認識,對于許多的南方果蔬也很陌生,而我采用多媒體進行授課,把文本、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等文件整合成多媒體課件帶入課堂,生動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耳目一新,也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學起來更主動,更積極,下面就多媒體技術在現代農藝技術教學中的運用談一點我個人的看法和感受。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把靜態變為動態,化抽象為直觀,并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
我講授的《植物保護技術》是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升學現代農藝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是高考的專業課之一,又是一門貼近生活、自然和社會的學科,而且也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有些知識屬于抽象的理論知識,教學上沒有直觀的教學方式,學生很難理解。為求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作為專業課教師的我必須力求做到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直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就把相關的《植物保護技術》中的相關知識由“靜”變“動”,由“死”變“活”,教學效果尤為顯著。例如在學習植物病蟲害知識的時候,要講授農業昆蟲和植物病害的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把農業昆蟲的外部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和生理功能真實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甚至是好多微觀的現象都能得到宏觀的表現。我講授“第一章《農業昆蟲的基本知識中的“昆蟲的食性”》時,此時的季節已經到了昆蟲的越冬時期,我們要想細致的觀察昆蟲的活動和過程是不可能的,更看不到昆蟲取食的情景,于是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昆蟲世界(三)》的視頻,鮮活的再現了微觀世界的毛毛蟲群集在一起,爭先恐后取食樹葉的場景;播放《蜣螂推大糞的豪邁人生》的視頻并具有配音,引起學生捧腹大笑,覺得這些昆蟲的行為非常有趣,進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蜣螂(屎殼郎)的食性是糞食性,理解蜣螂這種昆蟲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特性,把卵產在糞團里并推回家貯藏起來,既儲藏了食物又保護了自己的孩子,當學生們在捧腹大笑的評論蜣螂的時候,我則在旁邊進行解說,我引導并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屎殼郎的生活行為對我們人類有什么意義?學生在我的啟發下回答說:屎殼郎能分解糞便,對環境起到凈化的作用,對生態環保有貢獻,我們不應該嘲笑它,而是尊重并愛護它。我又進一步提出第二個問題——屎殼郎推糞團的過程那么艱辛卻又非常愉悅,這是為什么?學生在我的啟發下明白了屎殼郎在盡一個偉大的父親的職責,屎殼郎也是在為孩子付出,保護自己的孩子,隨即我馬上聯系到我們人類的父子親情,告訴學生們,你們的父母何嘗不是在深愛孩子的同時辛苦勞作啊!此時,課堂不再有剛才的捧腹大笑,而是換來學生的片刻沉思。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要想上好一節課,必須有精致的教學設計,尤其是每堂課的課堂導入——也就是創設情境的環節,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很關鍵的,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導入能極大的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好的學習本節知識。多媒體課件能圖文并茂、聲像結合,將它運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那生動形象的畫面和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講授昆蟲的趨光性時,首先通過視頻實例導入,觀看《飛蛾撲火》的情景,并配上浪漫的愛情故事,然后讓學生直接帶著問題——飛蛾為什么撲火?是為了心中執著的愛情而獻身嗎??讓學生們帶著疑問去探究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昆蟲的習性”之“昆蟲的趨光性“,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徹底明白了飛蛾撲火的自然現象的實質是飛蛾的趨光性。
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種刺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給學生生動的,真實的形象,并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我在講授第一章第三節《昆蟲的食物鏈》時,給學生播放螳螂捕蠶的過程,學生看到黃雀捕捉螳螂時,就很容易理解動物之間的食物鏈了,既能感受昆蟲世界的神奇,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這能使學生處于一種新奇、興奮的求知狀態。最終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環保和生態平衡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現代教育學認為: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學中就有意識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相信、鼓勵學生,創造一切可能的機會,幫助他們自主探索,通過實踐來獲得能力的提高。多媒體課件促使學生更自主地探討知識,使學生學習更主動,更積極,這樣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就更積極主動參與合作探究了,其教育教學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生物界是豐富多彩的,但是教材中無論是昆蟲界還是植物界內容的都比較枯燥,概念的抽象以及在教學中無法實踐的難題,我們都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及時來模擬,以具體、形象、生動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還能使學生更自主地去探討知識,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多媒體課件使教學難點更易突破。比如我在講授《植物保護技術》中的“昆蟲的擬態和保護色“,運用視頻資料《昆蟲世界之——異型螳螂》,通過觀看視頻,學生直觀生動地了解到‘殘忍的捕殺機器——螳螂’的捕食和交配過程,以及螳螂的擬態、偽裝和隨著環境而改變身體的顏色的等等特征,這些都讓學生非常好奇,進而學生主動去探究昆蟲的其它生活行為和生態意義,最終會給我們人類帶來什么利與弊?與我們人類的生態環境有什么直接關系?這些內容都在學生的探究中得到答案。也就實現了我的教學目標。
在《蔬菜生產技術》學科中,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在農業生產中如何運用農業昆蟲的各種習性去防治果蔬病蟲害,比如在溫室和大棚中進行設施栽培果蔬時,為了栽培既環保又健康的作物,我們可以利用昆蟲的趨光性采用黃板誘殺法誘殺蚜蟲,利用頻振燈誘殺法消滅多種夜出性害蟲,還利用昆蟲的趨化性采用性信息素、性誘劑、趨避劑和誘殺劑等方法防治害蟲,保護作物不受或者少受藥害,從而減少使用化學農藥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拓展開來,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主題上,通過環環相扣的教學情節,增強了學生對自然界的充分認識,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生態平衡的理念,從而使學生對在農業生產中使用農藥來防治病蟲害的措施進行了理性思考。于此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設想,這也就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綜上所述,隨著多媒體技術廣泛地運用于課堂教學,我們要正確使用多媒體技術,使之恰當地出現于不同的課堂和不同內容的講授之中,更好的為我們的教學服務。以上是我個人在現代農藝技術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的一點體會,敬請同行們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宋蘭(1973—),女,1999年7月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農藝教育專業,農學學士,吉林省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吉林市中等職業學校現代農藝技術專業(學科)帶頭人,吉林省樺甸市職業教育中心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