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目的 分析內科護理管理中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該院工作的78名內科護理人員,采取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39)與對照組(n=39),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管理,比較兩組護理管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認知水平、各項護理質量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內科護理管理中實施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可明顯提高護理人員認知水平,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內科護理;優質護理管理;護理認知水平;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
推薦閱讀:婦產科護理著作如何發表
內科每天接診患者數量眾多,涉及疾病種類復雜,對護理工作要求較高,給內科護理人員帶來了更大挑戰;且護理工作極易受護理人員主觀思想、行為影響,導致醫療糾紛。臨床醫護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探索科學高效的內科護理管理方法,對護理工作所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進而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經濟效益,改善內科護理質量[1]。該次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選取在該院工作的78名內科護理人員展開研究,主要分析內科護理管理中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工作的78名內科護理人員,采取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39)與對照組(n=39)。對照組39名,男1名,女38名,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31.40±7.85)歲;工齡1~15年,平均(8.02±1.44)年。觀察組39名,男2名,女37例;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31.28±7.76)歲;工齡2~15年,平均(8.47±1.56)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嚴格依據科室護理管理大綱開展相關工作等。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管理,具體為:①分級管理。考慮內科科室工作特點與要求,依據各護理人員年齡、工作經驗、職稱等資料對人員實施分級管理,由工作年限超10年主管護師擔任護士長,由工作年限超5年且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護理人員擔任組長,由工作年限低于3年護理人員擔任助理護士與責任護士崗位;②職責規劃。建設嚴格管理模式,護士長崗位應負責統籌規劃內科所有護理工作,協調相關科室配合工作;護理組長需積極輔助護士長工作,同時協助其他護理人員做好日常護理工作,加強平時巡查,對各護理人員工作進行監督與考核;助理護士與責任護士需認真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與疾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構建護士長、護理組長、助理護士以及責任護士管理模式,并保障其個人職責落實到位;③護理質量控制。強化護理培訓流程,涉及輸液流程、接待流程、交流以及患者隨訪流程等,使護理人員明白優質護理內容以及實施意義。護士長每周組織護理人員召開小組討論會,對科室護理工作進行相關總結,鼓勵各成員分析談論在日常護理中所出現的問題,并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法,投入到下周工作中。制定考核制度,對于表現優秀護理人員給予實質性獎勵。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護理人員認知水平。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認知水平問卷由護理人員填寫,問卷包括對于疾病了解程度、護理態度、護理行為、護理管理知識、護理管理環境5項,得分越高,護理人員認知水平越高。②兩組護理質量評分。由護士長對參與研究的護理人員工作質量進行評價,包括基礎護理、病房管理、設備管理、文書書寫能力、危重患者護理等。采取百分制,得分與護理質量成正比。③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價患者滿意度,分值0~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視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低于80分為不滿意。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選取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兩組護理人員護理患者,各75例,對護理人員滿意度進行評價。
1.4 統計方法
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分析,護理人員認知水平、護理質量評分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護理滿意度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人員認知水平
觀察組護理人員各項認知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85.33%)(P<0.05),見表3。
3 討論
醫院護理管理水平的高度對臨床護理質量、護理水平產生直接影響,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醫療改革的的不斷深入,居民對于自身健康水平愈來愈重視,對于醫院護理質量提出了較高要求[2]。內科屬于醫院重點科室,其就診人數逐年攀升,絕大多數內科就診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在陌生治療環境中承受疾病折磨,難免產生焦慮、緊張等一些負面情緒,抵觸或抗拒臨床中各項診療工作,影響治療效果[3-4]。常規護理管理中護理人員往往依據自身工作經驗、臨床醫囑開展相關工作,忽視患者心理、精神方面康復情況,患者多是被動接受各項診療措施,護理人員在實施過程中暴力操作、態度惡劣等均會增加護患之間矛盾發生幾率,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5]。優質護理管理要求各護理人員在各項工作中均以患者為中心,充分考慮患者主觀因素與需求。在加強各項基層護理工作基礎上,根據患者是病情以及科室條件制定恰當護理干預,并嚴格要求各護理人員按照規劃開展工作,加強日常監督巡查,保障各護理責任得到有效落實,進而提升護理質量。該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各項護理管理質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優質護理管理可明顯改善護理管理質量[6]。此外,優質護理管理在內科倡導分層管理制度,根據護理人員工作年限等基本資料分為護士長、護士組長、護理人員等3個等級,將職責落實到個人;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工作,保障各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優質護理管理概念、實施步驟、護理政策等,提升其護理管理認知水平,盡可能規避各種護理風險[7]。故該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人員各項認知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以上分析一致。在優質護理模式下積極與患者溝通,針對病情需要予以飲食護理、生活護理、用藥護理等,并注意觀察患者康復情況,根據患者反饋對護理工作進行調整,不斷完善與改進護理服務,也使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認真與負責,增強患者信任感,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8]。故該文中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為85.3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可通過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內科護理管理中實施優質護理管理模式,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華秀芝.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7):262-263.
[2] 李富曉.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7):1336-1337.
[3] 張鳳君.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9):190-192.
[4] 張利歌.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2):245.
[5] 王月萍.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腎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4(9):66-68.
[6] 關秀梅.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腎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0):164-165.
[7] 王香玲.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5):2844-2845.
[8] 陳鳳嬌,樊勤蓮.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藥前沿,2017,7(8):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