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新一輪機構改革給檔案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為適應新的變化,檔案部門需要抓住機遇,轉型發展。本文認為適應形勢要求,實現轉型發展的重點在于轉變思維方式,樹立在不變中求穩、在轉變中求進、在服務中求實的工作思維,超前謀劃、夯實基礎、模式創新,通過檔案資源建設、檔案安全建設、開發利用能力建設、數字檔案館建設和自身建設,強化管理服務功能,全面促進新時代檔案管理工作內涵的提升,進一步拓展檔案館發展之路。
關鍵詞:檔案館;機構改革;內涵提升;模式創新;轉型發展
《檔案記憶》(月刊)(原:湖北檔案),創刊于1986年,由湖北省檔案局(館)主管主辦。1986年下半年改名《湖北檔案》,2016年2月更名為《檔案記憶》。雜志是一份開發檔案信息資源,走進大眾日常生活的文化月刊。
新一輪機構改革之后,檔案部門局、館分設,檔案工作的“行政管理”職能歸口檔案局,“保管利用”職能歸口檔案館。改革之后,檔案部門隸屬黨委系統,加大了領導力度,突出了政治屬性,有利于推動檔案工作更好地發展。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檔案部門局館體制的重大變化,是黨中央立足全局、著眼長遠作出的頂層設計,是檔案部門在新時代適應新變化的具體要求,更是檔案部門轉型發展的難得機遇。當此之時,我們不能猶豫彷徨,而應該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勠力同心、盡責擔當,積極探索檔案館工作發展之路,努力做出更大貢獻。目前,重點在于牢固樹立求“穩”、求“進”、求“實”三個工作思維。
1 在不變中求“穩”
此次機構改革檔案部門最大的變化,莫過于原本“局館”合一變為“局”“館”分設,“檔案館”變成黨委直屬的事業單位,主責“保管利用”。仔細分析,變的是提升了檔案工作行政管理的權威、突出了檔案館是黨委直屬事業單位的政治屬性,變的結果則是“1+1>2”,而檔案館工作職能不變,集中表現在職責、功能、使命等三個方面。
1.1 不變的職責。檔案工作“為國守史、為黨管黨、為民服務”的職責使命不變。此乃檔案工作安身立命之根本,唯有如此,才有“經驗得以總結,規律得以認識,歷史得以延續,各項事業得以發展,都離不開檔案”之地位。
1.2 不變的功能。檔案館作為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利用服務中心、政府信息公開中心、電子文件管理備份中心“五位一體”的功能不變。不僅如此,機構改革之后,這個功能還要進一步強化。
1.3 不變的使命。檔案工作者默默無聞、敬業奉獻的初心使命不變。正因為有無數劉義權式的檔案人的無怨無悔、無私奉獻,更顯得檔案工作平凡而偉大。
堅守這些職責、功能和使命,需要在做好規劃、強化組織、開拓創新三方面下功夫。
一要盡快制定發展規劃,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搶占發展先機;二要全面加強隊伍建設,科學設置內設機構,形成良好作風,為下一步發展奠定基礎;三要開拓創新求突破,在專注業務、專攻短板、專補弱項上求突破。
堅持走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之路,最大限度地把檔案收齊、管好、用活,樹牢服務主旋律,讓檔案資源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發揮應有作用。
2 在轉變中求“進”
“穩”不是目的,而是基礎、是條件,關鍵在“進”。“進”就是進步、就是發展、就是突破,關鍵要實現五個轉變,即思維方式轉變、工作模式轉變、協同結構轉變、基礎能力轉變、工作重心轉變。
2.1 思維方式上,變被動坐等為主動謀劃。在圍繞大局服務上,要主動擔當、勇挑重擔,主動謀劃、及時跟進,把檔案工作放在新時代背景下來認識,放在黨委政府工作大局中來謀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來統籌,做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發展到哪里,檔案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在為人民服務上,要變被動坐等為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供群眾之所需,一切從群眾立場出發,把群眾放在最高位置,千方百計為民服務;在突出河南文化特色上,要結合館藏檔案,在辦展覽、搞編研、建特色展室上做文章,注重弘揚中原文化,發揮檔案獨特作用。
2.2 工作模式上,變封閉固守為開放合作。加大檔案工作宣傳力度,全面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讓全社會了解檔案、走進檔案、利用檔案,形成“墻內開花內外香”的良好局面。
在編研工作上有新突破,切實加強與高校、社科院等專業人才匯集的單位進行合作,培養人才的同時,編研出版有影響力的作品。
在運用新技術手段上有新作為,做到與時俱進,立足新技術前沿,及時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檔案工作中,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手段在檔案工作中的運用,最大限度服務群眾。
2.3 協同結構上,變單一結構為網絡結構。縱向看,加強館際交流,省檔案館不但要與省、市、縣檔案館開展自上而下的業務交流、資源共享等聯動(這次近期舉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就是“1+18”的模式,數字檔案館建成后同樣可以形成“1+18”模式,實現互通互鑒互促),而且要與其他省檔案館,甚至國外檔案館進行交流,開展檔案征集、業務研討等活動,互相借鑒、互相促進。
橫向看,加強與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合作交流,特別是新館啟用后,可以充分利用場地優勢開展各種模式的合作。比如,與有關方面合作籌建“黨性教育課堂”;與紅色收藏家合作,舉辦“紅色展覽”等。
2.4 基礎能力上,變外延拓展為內涵提升。省檔案館新館即將建成啟用,硬件設施水平大大提高,為檔案工作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新館建成只是拓展了空間,如果不提升內涵,新館只能是一個徒有其表的“空架子”。要把省檔案館建成全省示范檔案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欠賬”要還,特別是檔案資源建設、檔案開發利用等,需要加大力度,強弱項、補短板,切實全面提升內涵。
2.5 工作重心上,變雙重職責為聚焦主業。檔案館體制的轉變,更利于聚焦主業,專心抓業務,全心搞服務。要團結協作、齊心協力把檔案工作做好。
3 在服務中求“實”
服務是檔案工作的永恒主題。一方面,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挖掘檔案信息,發揮檔案資政育人功能。特別要緊跟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大任務提前謀劃,做好選題規劃,及時推出有品位、有深度、有分量的檔案編研等開發成果,充分利用檔案講好河南故事,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創新手段,進一步做好百姓查閱利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