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社會運行的嚴峻形勢,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發展改革系統緊盯全年投資增長10%、總量約2.8萬億元的目標,著力戰疫情、抓項目、促投資,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投資的影響,發揮投資對穩定經濟運行的關鍵作用。1—2月,全省投資增長速度居全國第5、中部第1,較好穩住了投資基本盤。
精心組織,掌握主動權
始終緊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及疫情形勢變化,科學研判,及早謀劃,高效應對,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前提下,完善抓項目擴投資的工作推進機制和應對舉措。盡早盡快謀劃部署。2月3日省委省政府專題研究部署復工復產工作后,省發展改革委立即下發通知,指導督促各地分區分類推進項目復工。為進一步壓實責任,2月15日,組織召開全省發改系統電視電話會議,對復工復產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各級發改部門迅速成立工作專班,扎實有序推進項目復工。在重點建設項目全面復工的基礎上,3月19日召開全省投資工作暨重點項目建設會議,3月31日召開全省穩投資工作會議、省重點建設項目長株潭片區推進會,發出順應疫情形勢新變化、搶抓政策新機遇、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全省動員令。求實求效統籌調度。省發展改革委成立重大項目建設工作專班,實行“一日一調度、一日一協調、一日一反饋”,建立問題、需求兩張清單,針對項目用工、運輸、原材料供應等方面具體問題,利用信息化平臺實時開展分片區分領域調度并及時協調解決。對在建項目特別是已納入全年計劃、有工期要求的項目和控制性工程,實行“一個項目、一套人馬、一套方案”幫扶。省發展改革委派出6個聯絡組分赴8個市州14個千億園區,全省發改系統2000余人派駐項目單位,當好疫情監督員、政策解讀員和服務聯絡員,有力促進了疫情防控零失誤、項目復工提速擴面。因時因勢調整策略。準確把握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階段性變化,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前期突出推動在建重點項目復工,集中精力、集中人員、集中要素解決重點項目困難和需求,促進在建重點項目全面復工,以重大項目為牽引穩定投資增長。3月8日省市重點項目全部復工后,及時調整工作策略,工作重心從推動重點項目復工向推動各類項目全面復工轉變,從集中力量促復工向提高施工實物工作量轉變,從穩在建項目投資向抓新項目開工轉變,從被動防控疫情向主動培育新動能轉變。
綜合施策,打好組合拳
按照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原則,針對難點、堵點問題,強化各項保障措施,為項目審批和開工復工營造優良環境。精準施策破難題。針對防控物資、用工、原材料、融資等突出問題,圍繞金融稅費支持、社保緩繳、暢通物流等10個方面,出臺30條“硬核”幫扶政策,省直相關部門和各市州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針對項目建設砂石料價高量少、資金短缺等瓶頸制約,出臺戰疫情抓項目穩投資9條具體措施。堅持資金、要素和土地指標跟著項目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全面保障項目建設。爭取國家下達湖南中央預算內投資超60億元,爭取新增專項債券額度478億元,同時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設立了500億元的融資專項,緩解項目資金需求。審批瘦身優服務。開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對上半年全省產業園區內符合規劃的新開工項目,可全部開展承諾制改革,實行容缺受理、先建后驗。加強項目遠程審批服務,通過在線平臺實行“不見面”網上審批、“政務專遞”送達,疫情期間辦理17479個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更加體現出精、準、快的特點,“不見面審批”從應對疫情的權宜之計變為簡政放權的常態。印發《優化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全面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嚴把關口強基礎。堅持預防關口前移,推行健康碼識別,把好準入關;開展用工核酸檢測,把好篩查關;發放中藥湯劑,把好預防關;突出企業主責,把好管理關。織密疫情防控網絡,為項目復工打好基礎。截至目前,復工項目無一確診病例。
狠抓項目,筑牢壓艙石
強化項目建設,特別是把重大項目作為穩定投資的壓艙石,推動項目加快落地實施。強化項目儲備開發。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開發儲備的指導意見》,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多途徑開發項目。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規劃和重大政策落實,圍繞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實施,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四張網+四大工程(市政、城鄉環境、應急能力、公共服務)的“144”重大項目體系。目前,各地已儲備成熟項目超5000個。全力搶抓國家新增專項債券機遇,迅速儲備開發一大批項目,從中篩選1894個項目上報國家,總投資1.13萬億元,專項債券需求4139億元。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發布兩批省重點建設項目160個,總投資約1.44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050億元。繼續實施“五個100”工程,其中,重大產業建設項目119個,總投資5564億元;重大科技創新項目110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120個;引進500強企業項目110個以上。一季度重大產業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25.3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9.2%。加快新上項目開工。加大新項目開工力度,1—3月全省已新開工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754個,總投資7836.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735億元,新開工項目數已達到去年全年的41.2%,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專項債券項目也將在今年三季度前全部開工建設。
聚焦關鍵,培育新動能
突出實體經濟、民間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快補齊涉及全面小康、人民健康、社會大局穩定的突出短板弱項,增強投資后勁和發展新動能。突出夯實薄弱環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掃尾工程,重點推進農村安全飲水、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通組道路等“六個全覆蓋”。針對疫情暴露的突出問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點在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醫療救治設施、公共衛生設施等方面加大投入,新建一批地方疾控中心、區域衛生中心和應急物資儲備庫。針對城市擴容帶來承載能力不足問題,加強城市供排水供氣供熱管網、醫療危廢及污水垃圾處理、停車場、充電樁等市政短板建設。實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等應急八大工程,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突出激活民間投資。深入開展疏解治理投資“堵點”專項行動。依托全省吸引民間投資重點領域項目庫,定期向民間資本推介PPP項目,通過適當延長合作期限,創新運營模式,挖掘項目商業價值,提高PPP項目自身收益,大大激發了民企投資熱情。加大力度實施“135”工程升級版,普惠支持園區標準廠房建設,聯動招商引資、招大引強,對上半年完成投產的企業給予租金獎補。突出培育新興產業。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是未來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新基建領域,今年全省將布局新建5G基站約3萬個,協同推進各大中城市5G規模化組網;聚焦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視頻文創、生物育種等優勢產業,推進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融合應用,培育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新型生產方式;加快骨干電網、農網及老舊社區電網建設,年內完成投資310億元以上,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同時,大力發展在線辦公、在線教育、數字娛樂等新興業態。
投資支撐是現階段湖南發展的典型特征。在當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尤為迫切、更為重要。下一步,湖南將繼續全力以赴抓項目、擴投資,確保投資穩定增長,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推薦閱讀:論抗擊疫情中公共管理主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