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為我國文化發展戰略的熱門話題,政府不斷轉換職能為更多人群提供文化服務,特殊群體基于其特殊性,政府應根據需求提供相應的文化服務。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體系中的服務部門,對服務社會特殊群體發揮著其有效的援助與幫扶作用。現就文化館為特殊群體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探索實踐應用,提出合理化建議,提升特殊群體享優的文化服務質量和文化活動水平。
關鍵詞:文化館;特殊群體;公共文化服務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文化館是面向全社會進行公益性服務的一種機構。在我國面向社會主義核心社會方向發展轉型的過程中,特殊群體是社會文化發展中所關注和服務的重要群體。國家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十二五”時期規劃的重點任務要求:倡導文化關懷,加強對持定地域、特殊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近年來,文化館為社會特殊群體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保障弱勢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體現和發揮文化對于增強民眾歸屬感、提升民族疑聚力的重要作用。對于文化館為特殊群體提供的文化服務這一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為特殊群體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點與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摘自《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文化館作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部門,針對特殊群體的特點,雖然注重特殊群體的需求,但是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中,仍然存在一些實際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一)相應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在偏遠的落后山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基礎設施的陳舊、落后,不利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和推廣。
(二)缺少專項資金的投入
目前,偏遠山區經濟發展緩慢,公共文化服務的專項經費很少,缺少特殊群體公共文化設施的投入,致使沒有辦法在公共場所為特殊群體開通“綠色通道”,例如設置特殊群體無障礙通道、殘疾人專座和休息區等,未能完全滿足特殊群體的相應需求。
(三)公共文化服務不均等
雖然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是文化館的職責,但是在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項目會忽視特殊群體的特點和需求,未能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例如,對于老年人、殘疾人、農民工等極少開展培訓和文藝活動,未能保障所有特殊群體基本文化權益。
二、為特殊群體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經濟落后,致使投入的專項資金不足
偏遠山區大多都是欠發達地區,普遍存在經濟發展緩慢,經濟落后的狀況,缺少專項資金的投入,致使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與此同時,資金的欠缺,沒有辦法為特殊群體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
(二)關愛特殊群體的意識淡薄,考慮不夠周全
特殊群體因其特性,理應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優先服務對象,由于關愛特殊群體的意識淡薄,在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項目上忽視了特殊群體需求,未能完全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
三、文化館為特殊群體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舉措
(一)增加資金的投入,不斷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為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保障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和文化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通過政府撥款、向上級文化部門爭取、社會贊助等多種渠道,增加公共文化服務資金的投入,逐漸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文化館公共文化設施全部建設無障礙通道,增加特殊群體服務項目,為特殊群體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為特殊群體參與和分享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器材、場所、項目等便利條件。
(二)加大免費開放力度,實施錯時開放
加大免費開放的力度,所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項目實施免費開放。文化館的各類活動室、展覽廳(陳列室)、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培訓室、多功能廳室等所有公共空間設施一律向特殊群體開放,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向特殊群體優惠開放。在開展免費開放的基礎上,實施錯時開放機制,最大限度滿足特殊群體的需求。在公共文化流動服務方面,通過送戲、送展覽進校園、敬老院等文化活動,豐富特殊群體的文化生活。同時,開展普及文化藝術培訓活動,加大對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培訓力度,滿足特殊群體的文化需求。
(三)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活動形式
針對特殊群體的特性和需求,文化館提供了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首先是針對老年人。一是開展大型的文藝演出、藝術培訓、書畫作品展以及藝術創作等文化活動;二是組建老年藝術團,為老年人的藝術生活創造空間和條件,豐富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其次是針對青少年。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進行創新,為未成年人提供藝術發展的空間。一是開展長期少兒藝術門類培訓,提高未成年人藝術素養;二是舉辦未成年人教育講座,配合學校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正確引導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讓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遺項目走進校園,讓青少年感受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提高未成年人的非遺保護意識,使傳統的民間藝術做到傳承和發展;四是組織少兒專場文藝演出,豐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為少年兒童提供藝術展示的舞臺;五是組建少兒藝術團,培養少兒文藝骨干,為社會和專業院校輸送人才;五是組織青少年參加各類賽事;組織未成年人參加各種賽事,推動我縣少兒藝術的發展,培訓少年兒童的高崇情操。再者是針對社會殘障人士。提供更多、更優良的業余生活項目和條件。開展文化志愿服務走進特殊學校活動,送上慰問品,舉辦培訓班,傳遞愛心。最后是針對農民工。進行彌補文化空白,開展送戲、送展覽、聯歡等文化服務活動,豐富其匱乏的文化生活。
文化館開展形式多樣的特殊群體活動,有效地保障弱勢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更多人關愛特殊群體,促進社會和諧社會。
綜上所述,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以文化引領正確的人生觀,用藝術感染和關懷弱勢群體是文化館服務社會特殊群體的職能所在,對社會特殊群體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是提升文化館綜合服務水平,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環節,也是滿足各階層人民群眾文化精神需求,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民心工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第一章總則的第九條,2017.03.01。
[2]薄君,文化館體系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職能定位與運營模式新探,山東省青年管理學院學報,2006(05):140-143
推薦閱讀:公共文化和教育服務體系建設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