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全媒體時代,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移動視頻新聞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方式,并在內容與技術的賦能下釋放了巨大的傳播效能,有效拓展了新聞媒體轉型發展的空間。但客觀來講,當前移動視頻新聞生產與傳播還處于“野蠻生長”階段,因各項監管機制的欠缺,在具體傳播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面對新的挑戰與機遇,新聞媒體如何在把握移動視頻新聞生產特征與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應對,以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就成為新聞界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移動視頻新聞 生產特征 提升對策
據Marketer統計,2018年中國成年人花在移動設備上的時間首次超過電視,達到了2小時39分鐘,比2017年增長11.1%,相比之下,每天花2小時32分鐘看電視,比2017年下降2%。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視頻已經成為移動設備使用時長提高的核心驅動。2018年,成年網民每日需要花58分鐘在視頻觀看上,同比提高了26個百分點,占整個上網時間的25%以上,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3%以上。無論是傳統媒體機構,還是新媒體平臺,都開始將微信、微博、移動APP等作為主陣地投放視頻新聞,包括移動視頻新聞、VR視頻新聞、新聞直播等。尤其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視頻正在逐步取代以往的圖、文載體,成為新聞呈現的主流方式,視頻行業的內容生產和渠道分發也面臨著變革與升級的機遇。在這一背景下,移動端視頻新聞的發展也方興未艾,因而有必要對移動視頻新聞的內容生產進行研究,在媒介融合的大潮流下探索移動視頻新聞的發展路徑,為傳統媒體的轉型提供借鑒。
一、移動視頻新聞生產的特征
客觀來講,移動端視頻新聞不是電視視頻新聞的延續,它并沒有承襲電視時代的傳統基因,而是移動互聯網技術下的“新鮮”物種,并在移動端平臺生長出自己的特點。
1.時長的“兩極分化”。移動端視頻新聞產品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特點,即短視頻更短,長視頻更長。例如,在抖音上拍攝及發布的新聞視頻,上限只有60秒,而新用戶的時間只能在15秒以內。根據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的“金秒獎”統計,播放量百萬以上的視頻,平均播放時長為238.4s,大約為4分鐘,這是最受歡迎的,也最符合移動終端“最佳時長”。而與傳統電視直播相比,移動端的新聞直播則往往不受時長局限,如人民網、人民視頻推出的大型視頻直播欄目《兩會進行時》,最多一天直播9小時。
2.制作更加“輕盈”。電視視頻新聞具有“專業人員”+“復雜設備”的較高門檻。而在移動視頻時代,可以看到一位主播、一部手機、一個無線網卡、一個隱形迷你麥克風,就可以完成一場新聞直播。可以看出,“輕量化”正在成為移動端新聞直播的新特點。例如,人民網《小城故事多》欄目陜西漢中站,人民網記者手持自拍桿穿梭于油菜花海,用一部手機來展現沉浸其中的觀察視角,一邊漫步一邊解說,時而停留下來與游客進行交流。在這場直播中,記者一個人承擔了攝像、采訪、解說的工作。短視頻也是如此,一條以秒計算的短視頻,有的并未通過畫面敘述一個事件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只通過一個場景、一個瞬間,就可能抓住受眾的眼球。實際上,移動視頻新聞的操作技術不難掌握,難的是當一種新興媒介出現時,是否能夠快速掌握它的傳播規律,形成駕馭這種媒介的思維。
3.多元生成與傳播。借助于移動互聯網龐大的信息承載優勢,移動端新聞直播得以用超長時段展現一個事件的完整經過,交代清楚來龍去脈,但這種大體量的內容采集,只作為一次性的實時發布,未免有些浪費。直播過后,這些“素材”還可以被二次利用,從一個完整故事中截取精彩片段,拆分成若干條短視頻新聞。例如,2018年,人民網、人民視頻聯合最高法院新聞局、執行局推出的“決勝執行難”系列視頻直播,完整展現了法院執行干警抓獲“老賴”的全部過程。從干警們整裝待發,到臨時突擊執行現場,在現場查找有關證據,詢問有關當事人,強制“老賴”寫下保證書,或者將“老賴”拘留帶回法院……一連串的執行環節將事件經過交代得清楚詳盡。直播過后,編輯會從中抓取最驚心動魄的場景,制作成短視頻新聞,于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具有震懾力量的瞬間:執行法官從銀行保險柜搜出“哭窮老賴”儲存的大量黃金首飾;執行干警將“老賴”堵在家門口,在鄰里圍觀中為其戴上手銬……
短視頻新聞“拆條”不僅是為了“物盡其用”,更是為了迎合移動時代傳播特點,即短視頻更利于傳播轉載。因此,這些從長直播新聞拆條而來的短視頻新聞廣泛分發在人民視頻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視頻新浪微博、秒拍、抖音、騰訊視頻等多個平臺,形成規模化的新聞傳播。這種新聞生產方式借鑒了“中央廚房”的“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傳播”的流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移動視頻新聞生產的提升策略
近年來,不少報業集團將紙媒與PC端、移動端融合,紛紛布局視頻領域,誕生了新京報社的“我們視頻”,浙江報業的“浙視頻”,上海報業的“箭廠”視頻,南方報業的“南瓜視業”等。頻頻發力,大步擴張之后,傳統媒體的視頻布局將駛向何方?在媒體加速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下一步將形成什么樣的生態格局?
1.媒體融合的縱深推進。人民網將融合的基因植入在視頻生產的環節流程中。2019年兩會期間,人民視頻推出大型新聞直播欄目《兩會進行時》。這一節目中,人民視頻聯手人民日報社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攜手百家黨媒參與聯動,形成了較好的傳播效果。在內容生產方面,有27家地方黨媒平臺向“全國黨媒看兩會”板塊積極輸送原創視頻素材;在傳播發布方面,節目在56家黨媒客戶端、18家黨媒PC端落地。又如,2018年,由人民網組織,人民視頻聯合人民網地方分公司,以及一直播、斗魚、美拍、快手等13家直播平臺共同承辦的“看美麗鄉村慶改革開放”大型主題新聞直播活動,選取了全國48個美麗鄉村,通過48場視頻直播全面展示村容村貌、鄉村變遷,深入挖掘和歸納總結了鄉村建設的成效、經驗,為其他農村的治理改革提供了重要范式與啟發。可見,人民網、人民視頻已不單單作為一個媒體在生產內容,而是作為一個平臺海納百川、汲取精華,整合業內的多方資源,共同形成一個內容生產團隊和傳播發布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