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檔案從業者作為檔案事業發展的主體,檔案管理工作中最活躍的因素,其職業健康狀況理應引起廣泛關注。新時代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現狀和成因有所改變,檔案職業健康研究有學術意義和時代意義。文章在分析和探討新時代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現狀及其成因的基礎上,從基于管理維度、法規維度、技術維度的全維度和基于頂層設計、平臺建設、績效評估的全過程角度出發,構建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保護體系,為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保駕護航,為新時代中國檔案事業發展蓄力。
關鍵詞:新時代;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全維度;全過程
檔案從業者秉持“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職責,推動檔案事業向前發展。[1]提起檔案工作,人們首先考慮到的是檔案學理論研究情況、檔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檔案事業發展方向等問題,往往忽視對檔案事業主體——檔案從業者的關注。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五”規劃到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都明確指出:檔案從業者是檔案事業發展的主力軍,要求在新時代不斷完善人才體系結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然而,在關注檔案安全、檔案人才素質的同時尚未注意到檔案從業者的職業健康問題。新時代對檔案從業者要求的不斷提高與長期忽視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的矛盾日益突出。檔案從業者尤其是從事庫房管理、檔案保護、檔案修復工作的一線檔案從業者,由于其工作環境、工作內容的特殊性正長期遭受并忍受著職業危害。文中的檔案從業者僅指具體從事檔案作業的工作人員,既不包括檔案行政管理人員,也不包括專門從事檔案科研與教育工作的人員。[2]
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然發生變化,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的檔案工作也隨之發生變化,檔案工作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社會迅猛發展與檔案事業發展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3]而“檔案事業發展相對滯后”作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備受關注,檔案事業要想在新時代健康穩定持續發展,需大力發揮“檔案人”的價值,檔案職業健康是檔案人才資源得以發揮的根本保障,因此對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的研究迫在眉睫。
1新時代新形勢: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逐漸引起關注
從表1、表2中可看出,自1995年文化部、人事部聯合下發19號文件《關于印發圖書、文物、博物、檔案、群眾文化等事業單位貫徹〈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實施意見的通知》后又停止執行以來,[4]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一度缺失。而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施和持續推進,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實踐工作開始活躍,僅近5年頒布的保障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就占索得所有包含檔案職業健康保護內容的法律條文的73%。盡管尚未出臺專門的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的法規制度,但從法律法規到標準規范的相關文本內容中,已然可以尋到檔案職業健康的蹤跡,這體現出檔案從業者的職業健康問題已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視。此外,相關領導在政協等會議上的提案也愈發體現著國家對檔案從業者健康問題的重視。可以說,“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背景以及檔案界人士的不斷努力,為新時代我國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問題的解決開創了有利局面。
2新時代新氣象:開展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保護研究的意義
2.1作為檔案工作得以開展的保證,將促進檔案事業可持續發展
檔案從業者是新時代檔案事業發展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檔案從業者是檔案工作中最富有生命力、創造力、生產力的寶貴財富,離開了檔案從業者的積極參與和努力工作,檔案價值便難以發揮,檔案為社會和國家服務的能力將會隨之降低。檔案職業健康保護工作的開展在給予其精神關懷和鼓勵的同時,也強化了檔案從業者的身體素質,提高了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良好的身體條件也會使得工作更加輕松,工作效率隨之提高,檔案工作也可得以順利開展。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問題的改善,為檔案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夯實了人力基礎,因而勢必推進新時代檔案事業持續、健康、穩定地開展。
同時,將保護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落實在檔案部門社會責任中,有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新時代企事業單位在開展日常經營管理工作,促進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愈發注重對自身社會責任的落實、社會效益的產生及社會形象的樹立。開展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保護工作,體現了檔案部門對檔案從業者生命和勞動的尊重,有利于改善檔案員工與檔案部門間的公共關系。加強檔案從業者職業保護,不斷提升關愛檔案從業者身心健康的廣度和深度,將對檔案從業者的關愛具體化、實用化,是檔案部門履行責任和義務具體體現,增加了檔案從業者的歸屬感,更增強了內部凝聚力,有利于贏得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聲譽。
2.2符合“健康中國”國家戰略,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層次、多方面的,除了必要的物質需求以外,精神需求如滿足感、成就感等也必不可少。近年來,檔案行業通過立法、工作報告、專題會議的形式,呼吁政府、社會等各方面加強對檔案從業者的職業健康問題的關注,改善了長期以來側重檔案工作、檔案事業發展而忽視檔案從業者身心健康的局面。開展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保護工作,充分尊重、理解、肯定檔案從業者,讓檔案從業者享有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身心受到應有的關懷和保護,這體現了新時代“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3新時代新挑戰: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的現狀
3.1檔案從業者生理健康問題仍然嚴重
檔案從業者由于其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管理對象的特殊性,其身體健康狀況長期以來受到威脅,這主要源于檔案庫房管理、檔案保護、檔案修復、檔案數字化工作中的潛在有害因素。早在1997年,李浩波在《檔案工作者勞動保護和職業病預防》一文中就指出:檔案及檔案工作環境對人體的危害是長期緩慢、逐漸積累形成的,有一定的不可逆性,應引起重視。[5]在全國檔案行業一次調查中,有54.63%的人認為,檔案從業者已普遍患有職業病,39.35%的人認為,部分特定崗位人員患有職業病,僅有3.24%的人沒感覺到職業病。可見,職業健康問題已確實存在并被深刻感知,檔案從業者生理健康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檔案工作的開展。
3.2檔案從業者心理健康問題凸顯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檔案這一職業給工作人員帶來的健康威脅不僅表現在身體上,還表現在心理上。檔案界對于檔案人員的關注逐漸從以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職業素養為中心,向以職業情感、職業幸福和心理健康為中心轉變。在新時代檔案事業發展正面臨重大挑戰,檔案管理機制體制不斷進行深化改革,檔案事業的發展要求檔案從業者成為專業素養、技術素養、語言素養、道德素養兼備的復合型人才。而在數字化、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很多較早開始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員不能正確面對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檔案技術更新、崗位重組的巨大壓力,現有的檔案從業者結構和基本素質與現代檔案管理工作之間存在著較大的鴻溝,致使檔案從業者長期被緊張、焦慮、危機感所困擾,甚至由此罹患失眠等心理疾病。[6]
此外,檔案從業者還要面對檔案工作被“邊緣化”的社會現狀,檔案產生效益的模糊性和滯后性導致檔案從業者的成就和業績不能被第一時間感知。檔案從業者缺乏工作成就感,并長期得不到改善,這極易引起職業倦怠等癥狀。
3.3檔案職業健康保護工作開展進程不平衡不充分
隨著新時代、新技術的發展,檔案工作環境整體上得到改善。尤其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已引進了較為智能、綠色和安全的庫房硬件設備,檔案工作環境已然減少了對檔案從業者的生理健康威脅。然而中國檔案事業發展并不平衡,中西部大多數地區,尤其是基層檔案管理機構,檔案工作環境仍十分惡劣,檔案從業者的職業健康問題十分突出。檔案職業健康保護工作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時代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問題的重要表現,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地區與地區之間經濟差距的加大,檔案職業健康保護工作開展進程將更加不平衡、不充分。
4新時代新情況: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問題的成因
4.1檔案工作環境是造成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問題的根本原因
檔案職業不同于單純的生產工作,也不同于其他的職能管理工作,它是一項管理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工作,檔案職業危害貫穿檔案工作的始終。在紙質檔案整理環節中,紙質成分中的滑石粉會在檔案翻閱過程中揚起,被吸入人體,對呼吸道造成危害;在庫房管理環節中,目前大多數檔案館尚未引入智能環保設備,因而各類霉菌、細菌使檔案庫房環境依舊惡劣,這使長期從事庫房管理的檔案從業者易引起惡心、皮膚病等各類疾病;在檔案修復和保護環節中所使用的化學用劑大多含有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危害的成分;在檔案數字化環節易讓人產生電腦綜合征,引發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且長期的機器輻射也會導致人體細胞癌變;在檔案服務環節中,由于不能滿足利用者需求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往往會造成從業者心律紊亂。因而可以說,檔案從業者的職業健康問題是由檔案工作的職業特性決定的。
4.2檔案職業健康保護法律制度缺失,職業健康監管機制不完善
一是目前我國已頒布實施的有關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保護的規定屈指可數,檔案職業健康保護的法律法規嚴重缺失。國家法律法規的缺失,使檔案從業者職業健康得不到必要的法律保障,檔案職業健康保護無法可依、無法可施。加之我國“局館合一”的檔案管理體制,造成國家綜合檔案館工作人員因參公管理而不能發放特殊崗位津貼,這種按單位性質而非工作性質確定的政策已然不符合新時代“以人為本”的發展要求。
推薦閱讀:檔案員發表論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