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況
丹東市三號干線跨線橋采用三跨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結構,跨徑組合為40m+60m+40m,跨越沈丹鐵路和大沙河。與沈丹鐵路斜交,交角為57.62°。該橋為單幅橋,橋面全寬26m,凈寬25m,斷面形式為:2×0.5m(防撞墻)+2×2.5m(人行道)+2×2.75m(非機動車道)+4×3.5m(機動車道)+0.5m(中間護欄)=26m。連續梁段全長139.84m,平曲線位于400m圓曲線上,兩端與引橋銜接。單箱六室頂板寬26m,底板寬21m,懸臂長2.5m,支點處梁高3.6m,跨中梁高1.7m。箱梁中墩采用2根直徑3m鋼筋混凝土柱式橋墩,邊墩采用2根直徑2.5m柱式橋墩,基礎采用直徑1.5m鉆孔灌注柱(群樁承臺)。
二、施工質量控制
1、預應力鋼絞線施工
1.1 預應力鋼絞線施工次序
本工程在鋼絞線的施工時,先進行穿索,即在混凝土澆筑前將預應力索穿進管道,管道為塑料波紋管,3㎜厚,∮100圓管。先穿索的方法可有效降低穿不進索的風險。使用卷揚機拖拉的方法,將一組15根鋼絞線熔渣焊接在一起,頭部加金屬圓罩,穿索后截去焊接影響部位預應力鋼絞線。波紋管要平直、圓順、通直,鋼絞線穿束前要將孔道清理干凈,防止雜物阻礙鋼絞線的穿束。預應力筋預留孔道的尺寸和位置偏差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施工中如果鋼筋和預應力塑料波紋管發生空間干涉時,可適當移動鋼筋的位置以保證預應力鋼絞線和塑料波紋管位置的準確。
1.2 預應力鋼絞線張拉質量控制
1)后張法建立預應力,是靠錨具來傳遞和建立預應力。如果錨具不合格,預應力張拉時或者在張拉后,錨板、墊板、或者夾片錨的夾片容易破碎。所以錨夾具的質量非常重要,使用前應按要求對錨夾具、連接器進行外觀、硬度、靜載錨固試驗和擠壓錨頭工藝抗拔試驗,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施工。
-
鋼絞線穿入梁體后,要盡快張拉,停放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否則應采取防銹措施;
-
預應力張拉施工前,要對壓力表、千斤頂進行聯合標定,繪出關系曲線,以便用于施工。
-
預應力束采用兩端張拉,張拉中采取張拉力和伸長值雙控的措施,以張拉力為主控,伸長值校核。
5)預應力橋梁在沒有特殊規定的情況下,施工時可以采用分批、分階段對稱張拉,以保證張拉的合力作用線處在構件核心界面以內,防止構件截面產生過大的偏心受壓和邊緣拉力。曲線預應力筋或長度≥25m的直線預應力筋與孔道壁的摩擦力較大,宜兩端張拉;否則,一端錨固,另一端張拉會使摩擦阻力集中在一端的錨具和千斤頂上,使實際預應力可能達不到要求。對于長度<25m的直線預應力鋼絞線或直線精軋螺紋鋼筋可在一端張拉。
1.3 千斤頂安裝及質量控制(用400T千斤頂)
千斤頂在預應力張拉過程中至關重要,千斤頂的安裝是否可靠、安裝位置正確與否都會影響到張拉應力,從而關系到預應力張拉能否順利進行。
1)限位板、錨具和千斤頂必須配合,保證限位板、錨具和千斤頂三者的孔道在同一軸線上,以保證限位正確;
2)要注意控制千斤頂的回油過猛的現象,防止由于過大的沖擊振動,形成滑絲;
3)千斤頂的安裝支架一定要固定牢靠,防止出現千斤頂移位和傾斜;
4)要注意檢查千斤頂和高壓油泵的工況,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及時解決。
2、預應力鋼絞線張拉計算
預應力筋的張拉采用張拉應力與伸長值雙控的措施,即以張拉應力為主,伸長值進行校核。在預應力筋張拉實施前,要對張拉應力和伸長值進行理論值的計算,確定設計范圍。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差值應控制在6%以內。在施工中,要對伸長值進行檢測,當檢測值與理論值偏差較大時,應暫停張拉,并采取調整措施。因此,伸長值的校核可以綜合反映張拉力是否足夠,以及預應力筋是否存在異常現象。
預應力鋼絞線的理論伸長值△L(mm)按下式計算:
△L=Pp L/Ap Ep
式中:Pp – 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直線筋取張拉端的拉力;
L - 預應力筋的計算長度(mm);
Ap - 預應力筋的截面面積(mm
2);
Ep – 預應力筋的彈性模量(N/ mm
2)。
預應力筋張拉時,從固定端先調整到初應力σ
0,該初應力為張拉控制應力σ
con的10%,伸長值從初應力時開始量測。將預應力鋼絞線拉直,錨固端和連接器處拉緊,在預應力鋼絞線上選定適當的位置刻畫標記,作為測量延伸量的基點,再從張拉端張拉控制應力到σ
con的20%并量測伸長值
2,最后張拉到σ
con,量測伸長值
1,預應力筋張拉的實際伸長值 (mm),可按下式計算:
=
l+
2
式中:
l——從初應力至最大張拉應力間的實測伸長值(mm);
2——初應力以下的推算伸長值(mm),采用相鄰級的伸長值,即10%σ
con~20%σ
con的實測伸長值(mm);
一端固定,一端多根張拉。千斤頂必須同步頂進,保持橫梁平行移動,預應力鋼束均勻受力,分級加載拉至設計張拉應力。
本工程中,縱、橫向張拉控制應力為1340MPa,持荷時間0→初應力
持荷2min OK(錨固)。
3、孔道壓漿(C40水泥)的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真空灌漿是后張法預應力施工的一項關鍵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壓漿前在孔道的一端用真空泵對孔道進行抽真空使之產生-0.1MPa左右的真空度(真空度達到80%以上),然后用灌漿泵將優化后的特種水泥漿從孔道的另一端灌入,直至布滿整條孔道,并加以之不小于0.7MPa的正壓力穩壓3min,以提高預應力孔道灌漿的飽滿度和密實度。
3.1 施工工藝
1)張拉施工完成后,用切割機切除外露的鋼鉸線(注意鋼鉸線的外露量≤30mm)進行封錨,封錨48小時之內灌漿。并用清水沖洗孔道,高壓風吹干凈。
2)清理錨墊板上的灌漿孔,確定抽真空端及灌漿端,安裝引出管球閥和接頭并與真空機相連,并檢查其功能。
3)攪拌水泥漿,使其性能達到技術指標。水膠比不超過0.34,流動度不應大于
22s,30min后不應大于35s,壓漿時漿體溫度不超過35℃。
4)待儲漿罐的水泥漿的漿量達到不少于所要灌漿的一條孔道所需的灌漿量的1.3倍之后,啟動真空泵,使真空度達到-0.06~-0.1MPa并保持穩定。
5)啟動灌漿泵,當灌漿泵輸出的漿體達到要求稠性時,將泵上的輸送管接到錨墊板上的引出管上,開始灌漿,灌漿過程中,真空泵持續工作。
6)觀察排氣管的出漿情況,當漿體稠度和灌入之前稠度一樣時,關掉排氣閥,仍繼續灌漿2~3min,使管道內有一定的壓力,最后關掉灌漿閥。
7)拆下抽真空管的兩個活接,卸下真空泵;拆下空氣濾清器和灌漿膠管,清洗灌漿泵、攪拌機、閥門、空氣濾清器以及粘有灰漿的工具。
3.2 質量控制要點
1)管道的密封性要好,波紋管的接頭要密封,壓漿要在工具錨板的封錨水泥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
2)漿體配方要嚴格控制,水灰比、流動度、泌水性要達到技術要求指標,并在攪拌后做相關試驗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