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十分迅速。瀝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力學強度高、行車平穩舒適、噪音小、易于機械化施工及維護等優點,隨著路面技術的發展,我國路面施工工藝水平也普遍提高,但是也應該注意到,有許多城市道路幾年就不得不翻修罩面,使用性能也大大降低,達不到設計的要求。這就提出了如何避免瀝青路面早期損壞,提高路面使用性能的問題。瀝青路面的早期損壞經常與使用的材料不好、壓實度偏低、級配變異性大、排水設計不合理等有關。要充分發揮瀝青路面的優點,必須有良好的施工品質作保障。要確保瀝青路面達到預期的設計目標和路用性能,必須做好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
2 施工準備工作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有下承層的準備、材料的質量檢驗、施工機械的選型與檢查、場地布置、修筑試驗路段等項工作。
1)下承層的準備。鋪筑瀝青層前,應檢查基層和下臥層的質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鋪筑瀝青層。舊瀝青路面和下層污染時,必須清洗或經銑刨處理后方可鋪筑瀝青混合料。
2)材料的質量檢驗。對進場的瀝青材料應抽樣檢測其技術指標。在考慮經濟性、開采條件、運輸條件的情況下,選擇質量滿足技術標準的料場,并對料場內的石料、砂、石屑、礦粉等做必要的試驗檢測。
3)施工機械的選型與檢查。瀝青混合料必須采用拌合機械拌制并主要對拌合與運輸設備、灑油車、礦料灑布車、攤鋪機和壓路機的規格、性能和運轉、液壓系統進行檢測與檢查。
3 瀝青混凝土的拌合與運輸
3.1拌合:應試拌根據室內配合比進行試拌,通過試拌確定施工質量控制指標。對間歇式拌合設備,應確定每盤熱料倉的配合比;對連續式拌合設備,應確定各種礦料送料口的大小及瀝青、礦料的進料速度。瀝青混合料應按設計瀝青用量進行試拌,取樣做馬歇爾試驗,以驗證設計瀝青用量的合理性,或作適當的調整。確定適宜的拌合時間。應根據具體情況經試拌確定,以瀝青均勻裹覆集料為度。確定適宜的拌合與出廠溫度。石油瀝青的加熱溫度宜為130—160℃,不宜超過6h。瀝青混合料的出廠溫度宜控制在130—160℃。試拌結束后根據配料單進料,嚴格控制各種材料用量及其加熱溫度。烘干集料的殘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每天開機前幾盤集料應提高加熱溫度,并干拌幾鍋集料廢棄,再正式加熱瀝青拌合料。間歇式拌合機的每盤生產周期宜大于45s。拌合后的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離析和結團成塊等現象。瀝青混合料出廠時應逐車檢測瀝青混合料的重量、溫度,記錄出廠時間,簽發運料單。
3.2運輸:熱拌瀝青混合料宜采用噸位較大的運料車運輸,但不得超載、急剎車、急彎掉頭等以免損傷下臥層。瀝青混合料用自卸汽車運至工地,底板及車壁應涂一薄層油水混合液,但不得有余液積聚在車廂底部。運輸過程中應覆蓋,至攤鋪地點時的瀝青混合料溫度不宜低于130~C。已經結塊和雨淋的混合料不得攤鋪。
4 瀝青混凝土的攤鋪
混合料攤鋪一般有人工攤鋪和機械攤鋪兩種。
4.1人工攤鋪:在當路面狹窄或曲線、加寬部分等不能采用攤鋪機攤鋪的地段,可用人工攤鋪混合料。應將瀝青混合料卸在鐵板上,攤鋪時應扣鍬布料,不得揚鍬遠甩。邊攤鋪邊用刮板整平,刮平時應輕重一致,控制次數,防止集料離析。攤鋪過程中不得中途停頓,并及時碾壓。如果不能及時碾壓,應立即停止攤鋪,并對卸下的瀝青混合料覆蓋氈布。
4.2機械攤鋪:機械攤鋪可采用兩臺或更多臺攤鋪機前后錯開10—20m,呈梯隊方式同步攤鋪,兩幅之間應有30~60mm寬度的搭接,并躲開車道輪跡帶,上下層的搭接位置宜錯開200mm以上。機械攤輔應提前0.5~1h預熱熨平板,使其溫度不低于i00~C,熨平板加寬連接應調節至攤鋪的混合料沒有明顯的離析痕跡為止。為提高路面的初始壓實度,應正確使用熨平板的夯錘壓實和振搗裝置。攤鋪機的螺旋送料器應保持穩定的速度均衡地轉動,兩側應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減少在攤鋪過程中混合料的離析。攤鋪機應采用自動找平方式,—F珂層或基層宜采用鋼絲繩引導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層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攤鋪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層根據情況選用合適的找平方法。瀝青混合料的松鋪系數和厚度應根據攤鋪機的類型、混合料的品種取值。并每天在開鋪后5~15m范圍內進行實測,以便準確控制攤鋪厚度和橫坡。
5 瀝青混凝土的碾壓
5.1壓實混合料的控制方式:壓實厚度。瀝青混合料最大厚度不宜大于t00mm,瀝青碎石層厚度不宜大于120mm,當采用大功率壓路機并通過試驗驗證時厚度允許增大到150mm。壓實速度。壓路機應慢而均勻地碾壓,注意不應突然改變碾壓路線和方向,以免導致混合料推移。碾壓溫度應根據混合料的種類、溫度、層厚等確定,同時應滿足規范的規定。在不產生推移、裂縫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在高的溫度下進行碾壓。
5.2碾壓的工序及方法:初壓:初壓時用6~8t雙輪壓路機或6~lOt振動壓路機(關閉振動裝置即靜壓)壓2遍,溫度為110~130℃。初壓后檢查平整度和路拱,必要時應予以修整。若碾壓時出現推移、橫向裂紋等,應檢查原因,進行處理復壓:復壓采用lO~12t三輪壓路機、10t振動壓路機或相應的輪胎壓路機碾壓4~6遍,直至穩定和無明顯輪跡。復壓溫度為90~110℃終壓:終壓時用6~8t振動壓路機(關閉振動裝置)壓2~4遍,終壓溫度為70~90℃
5.3 碾壓時應注意:碾壓時,應由路兩邊向路中心壓,三輪壓路機每次重疊宜為后輪寬的1/2,雙輪壓路機第1次重疊宜為30cm。碾壓過程中,每完成一遍重疊碾壓,壓路機應向攤鋪機靠近一些,以保證正常的碾壓溫度。在乎緩路段,驅動輪靠近攤鋪機,以減少波紋或熱裂縫。碾壓中,要確保滾輪濕潤,可間歇噴水,但不可使混合料表面冷卻。每碾壓一遍的尾端,宜稍微轉向,以減小壓痕。壓路機不得在新鋪混合料上轉向、掉頭、移位或剎車,碾壓后的路面在冷卻前,不得停放任何機械,并防止礦料、雜物、油料撒落在新鋪路面上,直至路面冷卻后才能開放交通。
5.4接縫施工:瀝青路面施工必須接縫緊密,連接平順,不得產生明顯的接縫離析,上下層的縱縫應錯開150mm(熱接縫)或300—400mm(冷接縫)以上。相鄰兩幅及上下層橫向接縫均應錯位lm以上。縱縫碾壓一般使用兩臺壓路機進行梯隊式作業。當分成兩半幅施工形成冷接縫時,應先在壓實路上行走,只壓新鋪的10~15cra,隨后將壓實輪再向新鋪路面移動,直至將縱縫壓平壓實。橫縫應與路中線垂直。表面層以下可采用自然碾壓的斜接縫,瀝青層較厚時也可采用階梯形接縫。斜接縫的搭接長度與層厚有關,一般為0.4~0.8m。搭接處應撒少量瀝青補上細料,搭接平整,充分壓實。階梯形接縫的臺階經銑刨而成,并撒黏層瀝青,搭接長度不宜小于3m。平接縫宜趁尚未冷卻時用鑿巖機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層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縫成直角連接。切割時留下的泥水應沖洗干凈,待干燥后涂刷黏層油。鋪筑新混合料接頭應使接茬軟化,壓路機先橫向碾壓,再縱向碾壓成為一體,以便充分壓實,連接平順。
6 結束語
在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此質量控制系統中,在瀝青混合料以及施工工藝等多個方面,分析影響質量的因素,并對這些質量因素進行控制,才能施工出質量優良的瀝青路面。
參考文獻:
[1] 李振魁,影響瀝青路面質量的因素及日常養護[J],交通世界.201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