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路基作為道路的基礎,在公路工程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由于它是工程設計藍圖與原地質地貌直接結合部,受自然環境影響因素較多,施工難度較大,并且施工工期較長,工程造價占總造價的比例相對較少,因此路基工程施工經濟效益相對較差。隨著公路等級的提高,建設施工中對路基的作用越來越重視,且對其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筆者結合多年的施工經驗,就公路路基施工幾個主要方面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對同行有所幫助。
1、施工前的準備
1.1施工準備
1.1.1路基開工前,施工單位應在全面熟悉設計文件和設計交底的基礎上,進行現場核對和施工調查,發現問題應及時根據有關程序提出修改意見,報請變更設計。
1.1.2根據現場收集到的情況、核實的工程數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難易程度和人員、設備、材料準備情況,編制實施性的施工組織設計,報現場監理工程師或業主批準并及時提出開工報告。重要項目應編制路基施工網絡計劃。
1.1.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決好通訊、電力和水的供應;修建供工程使用的臨時便道、便橋,確保施工設備、材料、生活用品的供應;設立必要的安全標志。
1.2施工測量
1.2.1路基開工前應做好施工測量工作,其內容包括導線、中線、水準點復測,橫斷面檢查與補測,增設水準點等。施工測量的精度應符合交通部頒布實施的《公路路線勘測規程》的相關要求。
1.2.2導線復測,應采用紅外線測距儀或其他滿足測量精度的儀器。儀器使用前應進行檢驗、校正。原有導線點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進行加密,保證在道路施工的全過程中,相鄰導線點間能互相通視。
1.2.3中線復測。路基開工前應全面恢復中線并固定路線主要控制樁,如交點、轉點、圓曲線和緩和曲線的起訖點等。對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采用坐標法恢復主要控制樁。恢復中線時應注意與結構物中心、相鄰施工段的中線閉合,發現問題應及時查明原因,并報現場監理工程師或業主。如發現原設計中線長度丈量錯誤或需局部改線時,應作斷鏈處理,相應調整縱坡,并在設計圖表的相應部位注明斷鏈距離和樁號。
1.2.4校對及增設水準基點。水準點間距不宜大于1km,在人工結構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復雜地段宜增設臨時水準點。臨時水準點必須符合精度要求,并與相鄰路段水準點閉合。
1.2.5路基施工前,應詳細檢查、核對縱橫斷面圖,發現問題時應進行復測。若設計單位未提供橫斷面圖,應全部補測。
1.2.6路基放樣。路基施工前,應根據恢復的路線中樁、設計圖表、施工工藝和有關規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樁和路堤坡腳、路塹塹頂、邊溝、取土坑、護坡道、棄土堆等的具體位置樁。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離處設立控制樁,其間隔不宜大于50m。樁上標明樁號與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
2、施工階段
路基施工階段是路基施工全面展開、生產出成品的階段,是按照已制定的施工計劃和施工方案進行組織落實的階段,是施工過程中遇見實際問題的階段,也是對施工計劃、施工方案調整、完善和保證落實工程質量、工期的階段,要抓好下面幾個關鍵環節。
2.1路基施工試驗段
在對路基施工全面展開以前,首先要分別對一般路基基底、坑塘路段、軟土路基、路基回填層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進行試驗段施工,通過試驗段的施工檢驗施工方案是否可行、有效,通過試驗來確定不同機具壓實不同土質的最佳含水量、適宜的松鋪厚度和相應的碾壓遍數、最佳的機械配套和施工組織,作業段的流程時間是否滿足工期要求,工程質量是否滿足技術要求,施工方法是否經濟,通過對試驗段的總結、研究,選擇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人機組合,進行下一步的施工,通過工程質量、經濟性和工期來驗證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全面進行施工作業,不可盲目不分情況地開展大面積作業。
2.2路基填料
對路基填料的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給出量化尺度,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強度,并引入路床評價。對上路床的填料提出限定條件,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應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給出相應的劃定值。當路基填料達不到劃定的最小強度時,應采取摻合粗粒料、或換填、或用石灰等穩固質料進行處治,對別的等級公路鋪筑高級路面時,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劃定值。
2.3路基填筑前質量控制
路基填筑之前的質量控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原地面的質量檢驗,檢查是否已經清淤、清場,清淤是否徹底,有無軟土地基;二是對下層路基的質量檢查。
2.4碾壓質量控制
碾壓質量控制包括選取合適的壓路機噸位、型號、壓實遍數、壓實方法及壓實的均勻性等。城市道路采用重型擊實標準和要求較高的壓實度,這就要求使用大噸位的壓路機與之相配套。不同種類的壓路機對不同土質的壓實有不同效果。振動碾壓砂礫土能得到良好的壓實效果,而振動碾壓粘性土能得到最佳壓實效果。同一種型號的壓路機對不同土質的壓實效果也不一樣。這就決定了對不同土質,同一壓路機碾壓應采用不同的壓實遍數。壓實方法對壓實效果也有影響,壓實均勻性要求控制被碾壓路段的壓實度一致,不至于出現一部分超密,而另一部分欠密的不均勻現象。填土表面平整性也是影響壓實均勻性的因素之一,因此,嚴格控制路基碾壓前的填土表面平整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2.5工地例會
工地例會是對前一施工時間段的總結,也是對工程質量與進度的總結,對前一段工程質量與進度是否滿足合同要求,還存在什么問題,如何去解決,如何去調整,都要制定出相應方案,并組織落實。施工過程也是逐步完善、逐步調整的過程,施工中出現的質量與進度問題要及時解決,并要通過工地例會進行解決。同時工地例會也是集思廣益、充分調動廣大施工管理人員積極性、制定切實可行方案的會議,工地例會的經常召開更有利于工程質量與進度的保證。
3、路基施工應注意的事項
3.1路基施工排水先行
水是形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路基強度和穩定性同水有密切關系。地基浸水降低承載力,填土料過濕,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時,壓實較困難。對于影響路基穩定的地下水,即使設計未做出具體方案,承包人也要提出疏導、堵截、隔離等降低地下水位或將其引導到路基范圍之外的工程措施,呈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并按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實施。對于地面水,路基施工前首先應做好截水溝、排水溝、盲溝,截斷和疏干路基施工范圍內的地面水。路堤填筑過程中每個填層都要設排水路拱,及時排除地面雨水。較高填方要做臨時排水急流槽,防止雨水沖刷路堤邊坡。施工期間的臨時排水要與運營階段的永久排水相結合,與路基同步施工。其要點為“路基要穩定,排水應先行,消除水浸害,質量有保證”。
3.2重視路基填前清表碾壓
地面表層的種植土含有草根和有機雜質,時間長容易腐爛,引起路基沉陷,所以對填方路段和利用挖方段的原地面要清除表土。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路基范圍內的樹根要全部挖掉,坑穴填平夯實,在清理地表后要整平壓實。路堤基底原狀土的壓實度不應小于90%,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時,基底壓實度不宜小于95%。路堤基底原狀土不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相關要求時,要進行換土,且換填深度不小于30cm,或根據地下水、地質等情況確定深度,換填水穩性好的材料。換填土按路堤壓實標準壓實,其要點為“路
堤施工先放界,清除表土至邊線,填穴整平再壓實,路堤穩定不沉陷”。
參考文獻
[1]馬立新,鞏愛云.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問題與控制.山西建筑,009.
[2]林峰.公路路基施工問題探討.四川建材,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