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橋梁工程是人類在生活和生產活動中,為克服天然障礙而建造的建筑物。在長期的使用中,在自然因素和車輛荷載聯合
作用影響下,產生一些結構性病害的問題是相當普遍的。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建造年代較
遠,設計荷載標準較低的橋梁工程,均不同程度的出現結構性病害甚至垮塌的現象,對交通運輸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
展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調查和評估橋梁工程的實際狀況,進而研究和分析橋梁工程結構病害產生的原因,進而
“對癥下藥”,選擇制定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維修養護和加固補強處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1 橋梁工程普遍病害情況調查及評估
橋梁工程一般由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和附屬構造物三部分組成。上部結構指主要承重結構(橋跨結構、支座系統)和橋
面系。下部結構包括橋臺、橋墩和基礎。附屬構造物則指橋頭搭板、錐形護坡、護岸、導流工程等。
上部結構是橋梁跨越空間并承受其上面外加作用的結構物,如車輛和人員荷載的作用,通常比較容易受到損害。其常見
的病害情況主要為:橋面系的伸縮縫老化、變形或開裂;橋面鋪裝層的裂縫、露筋、破損;排水防水系統堵塞、缺失;
欄桿或防撞欄桿破損、露筋以及端柱破損、傾斜; 燈光照明系統失效,破損等。支座系統的老化、斷裂、活動支座功
能失效等;橋跨結構的主梁、主拱圈、橫向聯系構件的缺陷、裂縫、破損等。
下部結構是支承上部結構并將上部結構傳來的作用傳遞到地基上的結構物。下部結構一般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蓋梁、墩
柱、臺身、臺帽、耳背翼墻的裂縫、破損、異常變化等。樁基礎錯位、偏移、河床沖刷嚴重等。
附屬構造物的橋頭搭板斷裂、下沉引起跳車、行車顛簸;錐形護坡和護岸坍塌、勾縫缺失,滲水。導流工程的淤積、堵
塞失效等。
根據相關技術規范并結合橋梁工程的具體特點,查明原因,綜合對橋面系、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和全橋的技術狀況
(BCI)進行評估,最終確定橋梁的完好狀況等級評定。如根據《城市橋梁養護技術規范(CJJ99-2003)》,當BCI屬D
類橋梁,即為不合格狀態,應對較大的破損進行綜合治理,全面恢復和提高技術水平等級標準,需要對工程進行中修或
大修。當屬E類橋梁,即為危險狀態,應立即限制交通等待處理,對不適應現有的交通量、荷載增長的需要及主體結構
嚴重破損的橋梁,進行大修,加固或改擴建,恢復和提高技術等級標準,提高其運行能力。
2 橋梁工程結構病害產生的原因
橋梁工程產生的結構病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地質條件的原因,有勘測、設計以及施工的原因,還有運營管理的原
因。各個階段都有可能產生結構病害現象,綜合分析其具體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1勘測原因
(1)橋基工程地質勘測鉆孔布設數量不足、布孔位置不符合規范要求等;
(2)鉆孔深度不足,對地層結構、基巖埋深、地基承載力,可能的沖刷深度判斷失誤或錯誤。
1.2 設計原因
(1)原設計荷載存在偏低的問題,因為后來的交通發展,車輛的荷載增大后,就出現橋梁工程的承載能力不足的現象,
從而產生結構病害。
(2)結構設計中存在缺陷,如選用橋梁結構形式不當,設計計算參數選擇不盡合理。
1.3 施工原因。
(1)施工技術力量薄弱,施工質量達不到或不符合設計和規范標準要求。
(2)后期的養護工作不夠到位,沒有及時清除或者及時發現并消除已經產生的病害隱患。
1.4 工程地質原因
(1)橋位選擇草率馬虎,論證不夠全面,對橋址周圍的工程地質特征了解不足。如將橋墩、臺設在滑坡體、巖溶或
孤石上。
(2)工程地質條件復雜,自然災害多發。例如地震,洪水或泥石流對橋墩、橋臺的長期沖刷等。
1.5 運營管理方面原因
(1)交通流量大,超限超載現象嚴重。
(2)橋梁墩、臺受到水運船只的撞擊。
(3)日常缺少有效的維修、養護和管理控制。
3 橋梁工程修復加固的基本程序
對已經發生病害的橋梁工程結構進行修復加固,必須按一定的操作程序實施。橋梁加固工程一般應遵循以下工作程序:
結構可靠性鑒定,主要是對工程結構病害的病情進行檢查、會診,對病害的成因,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判斷。加固方案好
比醫生開的“處方”,在論證評估的基礎上,對癥下藥。方法的選擇應從實際出發,視工程量情況,有的放矢,盡量采
用標準化、裝配化、自動化的施工工藝,提高工程質量,加速施工進度,以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為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對于大型橋梁工程結構加固,施工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必須經過施工單位的技術
負責人和總監理工程師的審批,必要時需要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確定。
4 橋梁工程的加固補強技術應用
針對不同的結構部位、病害性質以及嚴重程度,采用相應的維修加固方法。橋梁工程常用的維修加固技術按其作用性質
主要分為裂縫修補和結構補強兩個方面。
4.1 裂縫修補施工方法
由于結構裂縫是大氣、雨污水滲入的通道,長期作用造成構件及配筋的氧化腐蝕,甚至斷裂,對結構的力學性質產生嚴
重影響,使構件的強度和穩定性大為降低。所以裂縫修補的目的在于恢復結構物的防水性和耐久性。主要技術方法有以
下幾種。
(1)表面處理法,在細微裂縫的表面涂抹填料及防水材料,以提高其防水性和耐久性。一般只適用于表層細微裂縫處
理。
(2)注漿法,在裂縫中注入樹脂或水泥類材料,以提高其防水性及耐久性。主要注漿材料是環氧樹脂,多采用低壓低
速注入法。環氧樹脂注入法與鋼釘并用,可以增強裂縫部位的整體性,是一種防止裂縫繼續發展的好辦法。
(3)充填法,這是一種適合于修補較寬裂縫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沿裂縫鑿一條深槽,然后在槽內嵌補各種粘結材料,
如水泥砂漿、環氧砂漿、膨脹水泥砂漿、環氧樹脂硅、瀝青及各種化學補強劑等。
(4)表面噴涂法,噴漿修補是一種在經鑿毛處理的裂縫表面,噴射一層密實而且粘度高的水泥砂漿保護層,來封閉裂
縫的修補方法。噴漿前,需要把結構表面的剝離部分除去,再用水沖洗清潔,并在開始噴漿之前把基層濕潤,然后再開
始噴漿。
(5)粘結鋼板封閉法,當鋼筋硂構件產生主拉應力裂縫時,可對裂縫先進行處理之后,再在裂縫處粘結鋼板,并用膨
脹螺栓對鋼板加壓。同時注意鋼板粘結方向應和裂縫方向保持垂直。
4.2 結構補強施工方法
這里以梁式橋橋梁工程結構的上部結構為例進行說明。對于上部結構的加固補強技術,主要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部粘
貼加固法、外部預應力加固法、改變結構體系加固法以及增設縱梁加固法等等。
(1)增大截面加固法。就是增大受力構件的截面面積,依據不同的凈空條件和荷載作用力的大小,可以加大混凝土構件
截面面積或者增加配筋率,可以單獨選用一種或組合使用。
(2)外部粘貼加固法是指運用粘結劑(例如環氧樹脂),將型鋼或者玻璃鋼等材料粘貼在結構的外部,使結構的承載能
力得到提高。構件尺寸若是有所限制,但同時又要大幅度的提高結構的承載力,這就要求粘合劑材料的質量以及施工質
量必須得到保證。
(3)預應力加固法就是有效運用預應力的原理,在原有的構件或者增設構件上施加一定的初始應力。這種方法是對構件
受拉區施加了一定預加壓力,使其抵消部分或全部的自重或外部荷載應力,可以減小橋梁板或主梁的跨中撓度,從而推
遲裂縫的出現,限制裂縫的展開,提高結構的剛度。
(4)改變結構體系加固法,就是指運用增設支撐或橋墩的方法將簡支變成連續,并且在梁下設置一些加勁梁、疊合梁,
比如架設鋼架等,以此來減小梁內的控制界面的峰值彎矩,使其承載力得到提高。
(5)增設縱梁加固法是指在橋墩或者橋臺基礎穩定,且其樁基的承載力也滿足要求,可以運用增設承載能力較高或者剛
度較大的新縱梁的方法,使新澆筑梁和原先舊梁同時受力。因為增設主梁后,車輛荷載作用會重新在橋梁工程的結構中
進行分布,原來舊梁承受的作用力就會相應減少,橋梁的整體承載能力、剛度都得到提高。這種方法對于橋梁下部結構
效果較好,對上部結構的承載能力不足的情況也比較適合。
4.3 結構加固新技術-錨噴技術
隨著當今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也層出不窮,促使工程施工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混凝土噴射
機具和速凝劑的組合,使錨噴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應用空間。實踐證明,這種技術可以用于橋梁工程上部結構的加固補強
的施工過程中。錨噴施工工藝是比較簡單的,它將混凝土施工工藝中的運輸、澆筑和搗固等工序合而為一。機械化的程
度較高,所以施工的速度和效率也很高。既節省了人力,又兼有適用性強的特點。比如不需要搭設專門支模架以及高大
模板工程,就可在橋梁梁板底或拱腹下進行施噴工作。不但容易滿足工程設計所需結構類型,而且更能符合安全施工要
求,同時對于正常交通也沒有很大影響。
5 結 語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道路橋梁工程的使用需求也越來越頻繁,無論是對其結構的安全性
還是耐久性都提出了很高的標準。而隨著各類橋梁工程加固補強技術的不斷完善發展,其應用的范圍也會不斷拓寬。針
對橋梁工程結構產生病害的原因具有復雜性、綜合性的特點,在保障橋梁工程結構的使用安全方面,我們除了不斷完善
對橋梁工程結構的加固補強技術的同時,也要不斷研究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注意加強對對橋梁工程的全面的系統
檢查、檢測和安全評估、加強日常的維修養護和管理,以促進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喬杰,張建華,丁華.柯城城區橋梁評估加固與養護對策探討[J].浙江建筑.2010(27)
[2]馬超祥.淺談橋梁工程結構病害與加固[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08)
[3]王巍.橋梁工程常見病害與補強加固方法[J].市政技術.2009(05)
[4] 姜祥福.橋梁工程上部結構病害的維修與處治[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