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農村公路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公路的建設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但是在農村公路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農村道路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設好農村道路的原則。
關鍵詞:農村公路,設計,原則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農村的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與此同時,對農村道路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村公路是農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經濟的發展的基礎。國家提出新農村建設,對農村公路加大投資,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和村道三個層次。縣道是指具有全縣(旗、縣級市)政治、經濟意義,連接縣城和縣內主要鄉(鎮)、主要商品生產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屬于國、省道的縣際間的公路。鄉道是指主要為鄉(鎮)村經濟、文化、行政服務的公路,以及不屬于縣道以上公路的鄉(鎮)與鄉(鎮)之間及鄉(鎮)與外部聯絡的公路。
農村公路主要供機動車輛行駛并達到一定技術標準。縣道一般采用三、四級公路標準;鄉道采用四級公路或村道技術標準。按照《公路法》的要求,新建公路應當符合部頒標準要求,原有不符合最低技術等級要求的等外公路,應當采取措施、逐步改造為符合技術等級要求的公路。鑒于目前一些貧困山區中連接鄉(鎮)與行政村、行政村與行政村之間的鄉村公路交通量小,且路上行駛車輛也多為拖拉機、農用車等體積、載重相對較小的機動車,所以,對這些公路的路面寬度、路線縱坡、曲線半徑適當放寬要求,暫時采用村道技術標準是可行的。
一、農村公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設計中盲目追求高標準
農村公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中規定為四級公路,各項工程技術標準要求都比較低。在現實中有的部門在進行設計時,不顧道路的實際需求情況,盲目追求高標準。比如,四級公路設計,最短坡長可采用60米,路線縱向坡度可控制在9%,而有的門把四級公路按二級公路標準要求設計,設計最短坡長200米,設計縱坡控制到5%這種做法不僅增加了工作量,還使原先的舊路無法被充分利用起來,而且會占用更多的土地面積,增加資金負擔。
(二)對路面寬度的規定不符合實際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中規定四級公路路面寬度為3.5米。這個規定對于部分地區來說過于狹窄,由于農村車輛會經常性的載物,這樣占用的寬度就必然會超過車本身的寬度,如果兩輛這樣的車相向同時經過一個路段,那就顯得更加狹小。此外,農村駕駛拖拉機、機動三輪車等的人沒有駕照,駕車技術無法保證,道路狹窄使交通事故更加容易發生。
(三)指路標志缺乏
在農村公路建設中,資金欠缺是經常的事,所以為了保證公路的質量,人們往往忽視指路標志的設置。公路管理人員對指路標志的重要性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再加上指路標志的造價比較貴,所以在指路標志設計中應付了事。雖然農村公路主要是村民自己使用,村民對指路標志并沒有什么需求,他們長期生活在這個地方,對此十分熟悉。但是農村公路也是主要的交通路線,不僅僅是用于農村,也是外地司機經常會使用的。當司機對當地地理位置不清楚的時候,指路標志就是他們的指南針。如果沒有指路標志,司機要花很多時間打聽方向,甚至會由于對路況不熟悉而發生交通事故,這就不利于保證人車安全并有礙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農村公路設計的原則
(一)農村公路一般應當在原有道路基礎上進行建設。在公路建設中,要利用先進技術提高道路質量,完善排水設施,最大程度的保證車輛在陰雨天的行車安全。農村公路建設不僅是交通設施,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部分,要解決好土地利用問題,減少施工垃圾,維護村莊的環境,做到因地制宜,提高農村的交通和生活環境。
(二)農村公路設計要符合等級要求。在公路設計時要以現有道路為主,盡量利用老路改擴建,避免大改大調或大填大挖中占用有限耕地資源。在鄉(鎮)公路中,預測交通量較大的項目,采用三級公路標準;一般項目按四級公路標準實施;工程艱巨、難度較大的路段,個別技術標準可采用四級公路下限指標,但必須滿足行車安全要求。通過政村公路,有條件的可采用四級公路標準,受條件限制路段,個別指標可適當降低,但應滿足行政村內主要機動車輛的通行要求。
(三)農村公路建設應優先考慮危橋、險涵的改造。在農村公路改造中,對橋涵的情況要進行科學的實地考察。對橋涵的具體情況要有充分的了解。對于無法繼續使用的橋涵要進行拆除,對結構完好的橋涵要保留,利用其自身的價值,不僅可以縮短工期,還可以減少資金投入。但在對舊橋涵的使用上一定要認真,對舊路上的橋梁、涵洞,要逐一進行充分的調查、檢測、計算,反復進行強度驗算,采用可靠的加固措施進行加固處理,提高其承載能力,直到其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符合。
(四)路面結構型式應根據預測交通量、當地建筑材料、水文氣候條件等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通行政村公路應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因為水泥、砂石資源分布廣,產量大,便于就地取材,節省運輸費用,另外,水泥混凝土施工工藝相對簡單,沒有先進技術的建筑隊也可以進行公路建設的施工,有利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五)農村公路建設要貫徹環境保護。在農村公路建設中,首先要充分利用舊路資源,減少占地保護基本農田;其次在設計中要選擇合理的路線,減少資源浪費。第三,農村公路應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在滿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農村公路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應將對公路沿線環境的破壞減少到最低程度。
三、以舟曲為例分析農村道路設計
舟曲縣位于甘肅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介于東經103°51′30″—104°45′30″,北緯33°13′—34°1′。海拔高度在1173米—4504米之間,舟曲縣地處南秦嶺山地,岷山山系呈東南—西北走向貫穿全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縣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地形復雜,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區。山高、谷深、石頭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嚴重是舟曲的自然現狀。
第一,由于舟曲縣境內山大溝深,地質條件復雜,農村交通基礎薄弱、交通條件差。受地理、地質條件的影響,縣內農村公路等級低、抗災能力差,大部分農村公路存在“晴通雨阻”現象。舟曲縣地處西部山區,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山高坡陡,道路的設計、施工難度都很大。所以在公路設計時要根據這一地理特點,設計出合適的道路。首先,在山區,橋涵必須服從于路線的走向,特別是山區高速公路,因路線平、縱面指標的運用受制于地形、地質條件,橋涵的布設必須順應路線。由于舟曲發生泥石流幾率較大,因此涵洞的涵底縱坡要大于或等于5%以上,只有這樣才利于排水,不然很快會淤塞,甚至整個涵洞被沖毀。涵洞設置應滿足路基排水的要求,涵頂填土應滿足最小厚度要求,涵洞類型宜采用圓管涵等經濟實用的涵洞型式。
第二,在道路設計之前要對地形條件、原有道路情況、道路寬度、彎道半徑、路面狀況等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的情況對道路進行設計。在設計時,要注意施工過程對地形和道路情況的要求。
第三,道路除了合理的設計外,道路的維護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由于舟曲自然災害頻發,對道路的破壞比一般地區要大,所以維護與保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維護中,要注意橋洞的清淤,保證涵洞能夠正常發揮排水功能。
道路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地理因素。所以在道路設計時,要因地制宜,科學設計,使道路能夠符合當地對道路的要求。
四、結語
農村公路建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做好農村道路建設,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搞好農村公路建設,需要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技術指導力度,堅持把質量工作放在中心位置,重視設計工作,加大設計質量監督和檢查力度,從工程源頭抓起,確保工程質量,提高工程投資效益,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好務。
參考文獻
1、鐘勇強 農村公路設計安全問題的研究 交通世界(運輸車輛) 2008年第9期
2、黃菊花 農村公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沿海企業與科技 2010年第7期
3、牟云 云南山區農村公路設計要點探討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08年第7期
4、張明,賀俊法 淺談農村公路設計與施工技術的應用 科技風 2009年第10期
5、劉靜華 農村公路設計問題探討 交通世界(建養機械) 2010年第9期
6、任三敏 農村公路設計階段對環境保護的思考 科技風 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