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方舟子自稱“打假斗士”,算是個二五眼稍微帶點犀利的時事評論者。同時還是許多知名平面媒體的專欄作家,并且出版過一些以科普和反學術腐敗等為題材的著作。由于在評判時過于犀利,方舟子本人和他的言論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爭議,并被懷疑部分行為有商業目的。
期刊VIP論文發表網了解到:執拗打假的方舟子,與為虛榮心道歉的李開復,共同推動了一件事情:讓這世界和世界里的人都回歸真實
繼揭露唐駿文憑造假一年后,方舟子最近在微博發文,質疑IT界、投資界名人,有“青年導師”美譽的李開復簡歷存在夸大之嫌,其自傳中提到的副教授實為助理教授。李開復在經歷了最初的辯解和隨后的沉默后。
2011年11月3日,他出具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聲明和聘書圖片,對不符事實的描述道歉。他表示:“書中描述的‘26歲副教授’與實際擔任AP時的28歲事實不符,深感歉意,將在下一版中修改。英文網絡版已修正。”
方舟子隨后表示:“李開復的事情和唐駿完全是兩回事,他的學歷擺在那兒。但是現在國內有很不好的風氣,很多名人都熱衷于粉飾自己的歷史,神化自己。李開復在《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中,提出誠信是人的首要品質。我只是想告訴大家,真相到底是什么。”
這個社會并不缺乏批評者,缺乏的是善待批評的態度,所以因為對待批評的態度不同,“方李二人和氣收場,唐駿身上則布滿了彈孔”。簡歷有瑕疵的李開復并沒有被“打倒”,他在缺乏認錯品質的社會中樹立了一個典范,以坦誠的態度使公共爭論形成了一次良性循環,仍不愧是青年導師。(曹林《中國青年報》)
我們需要榜樣,但不需要造偶像。我們要捍衛的不是立場而是真相,不是偶像而是真理。要說榜樣,李開復不是以完美成為榜樣,而是以理性對待批評、勇于承認錯誤成為榜樣;方舟子也不是以打假證據毫無漏洞或求全責備成為榜樣,而是以敢于質疑的勇氣和探索真相的精神成為榜樣。所以方舟子不寬容,但社會能寬容他;唐駿用掩飾真相維護形象,結果形象千瘡百孔。
榜樣與偶像;質疑精神最寶貴;形象與真相;有真相才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