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結構調整指對采取保障措施的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是東京回合多邊保障體系談判中爭論題之一。有一些國家認為,采取保障措施的國家應對國內產業做出適當結構調整,以便提高國內生產都對進口的競爭力。文章發表在《科技創新與應用》上,是項目管理論文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事物,要素,結構,結構調整
如果保障措施不同時伴隨結構調整,就始終存在保障問題,就談不上取消臨時性的保障措施。但是,個別發達國家認為,把國內結構調整方案的存在作為保障措施的先決條件是不恰當的。另一些國家則認為確保結構調整的最好方法就是限期終止保障措施,讓市場機制發生作用。
放眼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所有事物都是一種“獨聯體”,一方面,它們都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存在著,它們都有自身特有的要素(元素、因素,下同)、結構、性質和功能;同時,它們又以不同的方式與其它事物發生著直接或間接的外部聯系,從而推動事物乃至整個世界不斷地運動、變化和 發展。
因此,分析事物的要素和結構,選擇和調整事物的要素和結構,對于我們的 學習 、工作乃至日常生活就顯得十分重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采取的一系列調整、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為我們認識、選擇和調整事物的要素和結構做出了光輝的范例,使我國駛入了機遇式、跨越式發展的新 時代 。本文擬就事物的要素、結構和結構調整的普遍性進行探討,請予指正。
一、事物是由要素組成的
事物的要素有天然與人造之分。載入《元素周期表》的 112 種元素中,就有 19 種屬于人造元素。隨著 科技 的進步,人們還會不斷的發現和制造出新的元素。再如,構成人的生理要素是先天的,而人的 政治 要素則是后天的、人為的。
事物要素的性質有穩定性與非穩定性之分。金元素的化學性質就穩定,不易與其它元素化合;而氧氣的化學性質就很活躍,容易與其它元素化合,組成新的化合物,如氧化鐵、氧化鎂等等。
事物要素的生存時間(即壽命)有長、短之分。宇觀世界的某些天體,其壽命就長達數億年;而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有的僅有幾億分之一秒的壽命。
構成事物要素的數量有多、少之別。單質氫、氧、鐵、銅就是由單一種元素組成,而合金鋼至少是兩種元素。文字“一”,只有一筆橫畫,而“麟”字的點畫就多達 24 種。 醫院 大夫的處方,有“單方”與“復方”之別。等等。
構成事物要素的數量還有定數與變數之分。組成人體的“五官”、“四肢”等就是一個“定數”,多了少了都不行;而頭發多幾根或少幾根則無關大局。
事物要素的質量有優、劣之分。一般來講,優質產品的元件也是優質的,劣質產品的元件也是劣質的。就人群來說,我國“兩院”( 中國 工程院、中國 科學 院)的院士是我國科技界乃至整個社會的精英,而幼兒園的寶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還是“小科盲”。當然,這群“小科盲”中有的成員將來有可能成長為大科學家,而上例中的劣質產品的劣質元件,則永遠也不會變成優質元件。這是二者的根本區別。
事物的要素有有機與無機之分。其一,有機物是指除碳酸鹽和碳的氧化物外,含碳原子的(化合物);無機物則是指除碳酸鹽和碳的氧化物之外,不含碳原子的(化合物)。其二,有機是指構成事物的各要素或各部分互相關聯協調,而具有不可分的統一性;與此相反,便是無機。例如,一架機器上的“零件”和“部件”,可拆可裝,可單獨存在;而生物有機體的“器官”和“肢體”,一旦離開生物有機體便很快失去活性。
事物的要素可隨著事物的發展可增可減,或變更。人的牙齒可隨著年齡的老化而老化,有的仍然“堅守崗位”,有的則提前“下崗”,由假牙取而代之。老年人佩帶的“老花鏡”,作為生活中的必需品可算是老年人的附加“生理要素”。而有些人身體上的“癌變”則是危害健康和生命的大敵,很難逆轉。
總之,可以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價值,對事物的要素進行不同的歸類,恕不一一列述。
二、結構是事物的存在形式
結構是事物的存在形式,這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有結構,事物不同,其結構也不同。所謂結構,是指事物自身各種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構成事物要素的數量比例、排列次序、結合方式和因發展而引起的變化,這是事物的自身結構。環境和機遇也是結構,環境是事物的外聯結構,機遇是事物的時間結構。本文重點論述事物的自身結構。
首先強調,事物的結構是以事物的要素為前提、為基礎的,離開了事物的要素,一切皆無從談起。如前所述,要素是構成事物的內容,結構是事物的存在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體,亦即要素與結構的統一體。
事物的結構有簡單與復雜之分。事物的復雜程度固然與其要素的多少有關,但要素多不一定結構復雜,要素少也不一定結構簡單,要素的多少與結構的復雜程序不成比例關系。例如 20 噸的“火腿腸”,不如一只“燒雞”的生理結構復雜。俗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再多的火腿腸只要是同一廠家、同一品牌、同一規格,可說是“千篇一律”;那么,如果與人的“大腦”相比,燒雞又算得了什么呢?據說, 目前 已發現的物質結構最為復雜的要算人的大腦,可謂“結構復雜之最了”!
事物的結構有優、劣之分,人的大腦不僅是“結構復雜之最”,而且也是“結構優之最”,整個人體的結構也屬結構優之最,相比之下,其他事物的結構真可謂“相形見絀”了。
事物的結構有大、小之別。宇宙的結構可謂“大”矣,而基本粒子的結構又可謂“小”矣,前者大得人眼看不到邊際,后者小的人眼看而不見。首都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與我校的“大禮堂”相比,與我住的“公寓”相比,嗨!能比嗎?
事物的結構有天成與人造之分。宇宙的結構, 自然 界的結構,人的生理結構等,可謂“天造地設”。而我家的家俱則是我親手制作,我穿的毛線衣也是我的妻子用手編織而成。一般來講,“天成”的結構難改,“人造”的結構易調。
事物的結構有同、異之分。同一廠家、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的電視機就屬于同素同構;一套家俱是實木做的,另一套家俱是高密度板做的,而結構相同,它們屬于異素同構;金剛石與石墨都是同一種元素組成的,而結構迥然不同,它們是同素異構;要素不同,結構也不同的異素異構體那就太多太多了。從最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從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原理上來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事物,它們各有各的要素與結構,它們都是屬于異素異構體。所謂同素同構、同素異構、異素同構只能具有相對的意義。
事物的時間結構有久存性與暫存性之分。一般來講,宮殿、紀念堂、廟宇、金字塔等大多屬于久存性建筑,而建造它們用的腳手架、工棚則是臨時性、附設性建筑,隨著主體工程的完成而被拆除。
事物的結構還有有機與無機的區別。一般來講,一切生物有機體的結構都是有機結構,而非生物體的結構則為無機結構。無機結構屬于可調結構,有機結構屬于不可調結構。如人的“四肢不全”只可安裝假肢代替,而假肢的功能不可能等同于天生的肢體。而機器人則可隨意裝配,如有需要則可三頭六臂。上面重點講述了事物的自身結構,事物還有外聯結構,即環境結構。近日在 中國 威海市舉辦的“國際人居環境展”,則是對環境結構最好的說明。
事物的結構還有“主體結構”與“非主體結構”、“基本結構”與“非基本結構”、“正常結構”與“非正常結構”、“合理結構”與“非合理結構”、“ 科學 結構”與“非科學結構”等等??傊?,有事物就有結構,有行業就有行業結構,今天有今天的結構,明天有明天的結構,后天有后天的結構,事事、時時、處處有結構,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結構觀。
三、結構調整是篇大文章
結構是個廣泛的概念,它包括所有事物及其要素的一切結構。調整也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諸如混合、組合、化合、綜合、整合、結合、合成、拼湊、排列、搭配、調配、調劑、調換、 置換、轉換、重組,調和、調理、調節、調控、有序、協調、平衡,戰爭、革命、改革、開放、 發展 、穩定、改變、改造、創造、創新、優化,等等等等,都屬于調整的范圍。
就拿寫字來說,平常人寫字,只是隨便的把點畫“拼湊”在一起,像個字就行了,事后有時連寫字人自己也不認得自己當時寫的是個什么字。而書法家的寫字是“創作”,需要精心設計每個字的點畫形態及其結體,從而寫出真、草、隸、篆等不同書體、不同字體的書法作品,使其更美、更具 藝術 性。在這里,平常人的“拼湊”和書法家的“創作”,都是在調整點畫的形態和結構。所不同的是他們調整的目的不同、技法不同、效果不同而已。
作家“調整”的不再是字的點畫及其結構,而是在調整字、詞、句的組合和搭配,使其成為或詩歌、或散文、或小說、或劇本、或短篇、或宏篇巨著、或過目而忘、或千古流傳。編寫的過程就是“結構調整”的過程,作品問世,標志著結構調整結束。
作曲家“調整”的不再是字、詞、句的結構,而是音符、音調、節奏和旋律,使其成為民間小調、高山流水,還是氣勢磅礴的交響曲,或千古絕唱。
醫生“調整”的已不是音符、單調、節奏和旋律的結構,而是從幾千中(不止幾千種)藥物中精選出最少的、最有效的一種或幾種藥物進行組方、調方,對癥下藥,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廚師又不同了,他們是對山珍海味、雞魚肉蛋和各種蔬菜進行切割加工,再加上蔥、姜、蒜、油、鹽、醬、醋、糖等佐料,進行煎、炒、烹、飪,從而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加工的時間順序 問題 ,即按流程去做,這便是“時間結構”。廚師不愧是調配大師、調味大師、美食專家,當然也是“結構調整”的大師。
軍事家調配的不再是山珍海味,雞魚肉蛋,他們調配的是活生生的人和作戰裝備,他們通過“調兵遣將”,運用游擊戰、陣地戰、運動戰、海戰、空戰或混合戰等形式,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的故事之所以為世人皆知,就是因為田忌在不改換賽馬的情況下,僅僅調整了與齊威王賽馬的對應關系而取勝的大智慧。
自然科學期刊論文投稿須知:《科技創新與應用》雜志是經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全國發行的學術期刊.黑龍江省輕工業聯合會主管,黑龍江省輕工設計院主辦.國內統一刊號:23-1581/G3.國際標準刊號:ISSN2095-2945;郵發代號:14-139.刊發具有一定學術和應用價值的學術文獻和反映各學科、各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新工藝等方面的論述文章.歡迎廣大作者踴躍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