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體育教學雖然古已有之,但只有現代社會條件下才得以迅猛發展。近半個世紀以來,以微電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一批高技術、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工程的運用,正把人類從工業社會推向所謂“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會。文章發表在《體育教學》上,是教育學術期刊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體育教學,中學教學,教學質量
1、更新傳統教學觀念,提高體育教師自身水平
傳統教學模式多是“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整個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標和追求新目標的動力機制,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強度大,密度高的練習下,缺乏自主學習時空沒有質疑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教師應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學習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與時俱進,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平時要多鉆研教材,閱讀課外書籍,廣收眾所之長,彌補自身的不足,還要充分運用電腦資源制作各種課件,熟練的進行多媒體操作。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愉快教學氛圍
中學生是好奇心非常活躍的階段,如何在科目繁重的文化課之間,用體育運動作潤滑劑,調節枯燥辛苦的學習,是體育教師面臨的嶄新課題。在日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只有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改革創新教法,尋求更適合學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進行教學,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準備運動中,運用簡單輕松的游戲或器械操等作為課的開始,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從而使學生盡快進入到運動狀態之中。教師應積極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內心體驗和情緒,產生參與的欲望,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中調動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激發參與學習的動機。
3、改造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構建起能充分體現綜合性、均衡性和選擇性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重視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考慮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項目,在對高二男生的調查中發現,喜歡球類運動的人最多,女生喜歡羽毛球的比較多,還有的喜歡乒乓球。
教學方法的選擇,既要符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又要新穎有趣、易難適度、富于變化,使教學氣氛輕松愉快,使學生樂學、活學。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著重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變教法為學法,使學生逐步領會自己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如學習動作時,聽覺與視覺不能孤立開來,應邊看邊聽,才能記住動作方法;而練習動作時,盲目練習或只是意念訓練,都有可能導致動作的失敗。
根據學生的特長、能力及水平,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在練習中開展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的合作學習,來加快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分組實踐,通過學生的互幫、互評、互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的質量。
4、制定合理評價標準與考核體系
評價體系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方向和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對教師而言,要力求上出符合課改要求的體育課,圍繞學生的終身體育設計教學內容。對學生而言,要更加重視過程評價和多項內容的評價。如在教學中對學生建立了一套個人的體育檔案,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體能進行摸底,通過學期結束時的評價結果和入學時的初始成績進行對比,使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
綜上所述,中學體育教學要與學生終身體育有機結合,確保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掌握體育技能,在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推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教育學術期刊網征稿啟事:《體育教學》雜志是由首都體育學院主辦、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協辦,以全國大中小學體育工作者為主要對象的科普性期刊。《體育教學》已經正式出版發行了130余期,2008年《體育教學》又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讀者面前,內文72頁,彩插8頁,并采用大16開無線膠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