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有關體育文化教學應用管理的新管理方向技巧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來加強對體育文化的建設應用呢?不同的新管理方向對現在有什么影響及意義呢?本文對大學體育建設上做了不同的分析介紹,文章選自:《河北體育學院學報》,《河北體育學院學報》學報現設有體育教學、運動競賽與訓練、體育社會科學、體育生物科學、傳統體育等欄目,主要刊載體育教學、訓練、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以及國內外體育新動態等內容,同時開展學術討論與爭鳴,旨在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傳遞體育信息,為我國的體育事業服務,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摘要:教師是最直接的體育文化素養教育內容的設計者和課程實施的參與者。教師的體育文化素養、態度是一個關鍵因素。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海量的信息資源,為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關鍵詞:大學體育,體育文化,教學職稱
馬宏霞對河南省教育學專業本科生體育素養(注:調查問卷涉及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品德、體育行為四個維度)進行了實證調查。結果顯示:河南省普通高校教育學專業大學生體育知識掌握情況不容樂觀;體育意識較強;體育品德整體水平相對較好,欣賞體育比賽意識不強;從事的體育活動以傳統體育項目為主;體育消費水平普遍偏低;體育行為缺乏科學性并表現出一定的隨意性。總體來講,整體體育素養偏低,且學校間、年級間、性別差異顯著。
調查分析揭示,造成大學生體育素養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1)各個院校開設體育理論課的情況與學生的體育知識掌握情況成正相關,學校理論課規范,教學時數飽滿,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掌握越好;反之對體育教育功能認識滯后,體育課重技能、輕知識,學校體育傳承體育文化知識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2)大學生對體育的價值、體育與自己的關系認識比較清楚,對體育的存在狀況有著較正確都認知。男生較女生更愛好體育運動,在體育運動中對體育的認識更加客觀,體育體驗豐富,體育意識較女生更強。但由于高校體育經費嚴重不足,缺少場地、器材,影響和制約了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數量和積極性。(3)大學生欣賞體育比賽的意識不強,體育消費水平普遍偏低,在體育時間和空間的利用上,每周鍛煉1次或2次者居多,體育行為缺乏科學性。體育文化修養低、體育文化意識淡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鍛煉的主動性,表現為隨意性等特點。(4)高校體育教師對體育文化素養的內涵不太清楚、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都目標不夠明確,整體體育文化素質亟待提高。
體育文化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體育素養的水平。狹義上講關系到高校體育教學、體育競賽、群體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學生身心健康、道德品質、思想和價值觀等各個方面;從廣義上講體育文化作為人類文明和歷史發展的產物與各民族的發展歷程、思維方式,風俗習慣、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其體現出的核心價值不可低估。
提高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對策
1規范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課程設置更科學高校應當轉變人才培養觀念,順應時代要求,重視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提高。在教學大綱中對體育理論課比例、授課時數明確規定,嚴格按計劃執行。體育部專門組成教學小組,出體育理論課考試試題庫,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狀況進行測試。同時通過公開課的方式對教師的理論課教學水平進行考核。
體育理論課程內容設置上要更科學、更全面。教師在講授各專項理論知識的同時,其教學內容還應涉及體育發展史、體育欣賞、體育文化、民族體育等各個領域。通過對體育教育功能的宣傳,使學校體育傳承體育文化知識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2改變傳統體育教育重技能、輕知識的現象傳統體育教育重技能、輕知識的現象普遍存在。如二十四式太極拳教學,教師將熟練掌握整個套路作為教學目標,教學中教師以示范為主,學生單純模仿。
由于忽視對太極文化內容的講授,學生對太極拳的起源、發展、特點、獨特的健身價值、攻防技巧及與美學、哲學、醫學等相關知識領域缺乏了解。學習興趣低,主動性差,大部分學生為了考試成績而練習。太極拳教學隨著學期結束而終結,與培養學生將太極拳作為“終身體育”項目,通過學習太極拳傳承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教學目的背道而馳。
3重視體育教師的職后教育
教師能否具備足夠的優質教育資源儲備,幫助學生甄別真偽,對學生進行科學性指導非常必要。教師必須重視職后教育,進行短期或長期的培訓,提高教學水平和體育文化素養,才能與高校教育改革相適應。學校管理部門也要加強體育課程建設,為教師職后教育提高支持。
4提高體育資源利用效率,營造良好體育文化氛圍
實行體育經費融資的多元化已經成為推動高校體育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開發外圍資源-體育賽事,例如CUBA“、飛利浦”足球賽等,進一步激活體育參與性消費。同時也可以通過俱樂部與企業商家拉贊助的形式,承辦校內各項賽事。如我校的“紅箭籃球俱樂部”、“火紅舞協”、“跆英社”、“龍獅協會”等體育社團通過向企業、周邊社區組織、商家、校友等籌備經費的方式,成功舉辦了多項校園內體育比賽。作為回饋俱樂部通過義演、商演的途徑走向社會、企業進行互動。我校的“跆英社”在中山公園演出,受到楚天都市報的追蹤報道。校園體育賽事精彩紛呈、學生積極參與,校園體育文化蓬勃發展,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
5加強體育文化硬環境的建設
體育場館、器材設備是體育文化建設的硬環境。學校在加大學校體育場館和體育器材建設力度的同時,要增強對體育文化環境的投入。要充分合理利用學校空間,合理開發體育場館,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文化活動。體育部門和學校應積極支持俱樂部開展余暇體育,倡導大學生參與社會體育,廣場體育等大眾健身活動。建立校園體育文化宣傳網站、培養體育骨干,建立有效的組織保障體系等措施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蓬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