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下有關統計學應用在企業管理建設中的新模式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統計學的新建設發展呢?有關現在統計應用中新科技模式有哪些呢?文章選自:《統計與咨詢》,《統計與咨詢》是1985年創辦的綜合性統計、經濟類刊物。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黑龍江省統計局主管,黑龍江省統計學會主辦,國內統一刊號:CN23-1377/C,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0106,大16開本,國內公開發行。刊物具有學術性和知識性,以研究、探討經濟領域相近、相關的統計、審計、會計等專業的熱點、焦點問題為主要內容,集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為一體。
摘要:現代企業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建立健全統計信息網絡,實現統計手段現代化,使統計信息及時地為統計部門提供必要的統計資料。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進度統計分析、綜合統計分析、專題統計分析是最主要的方式。三種分析方法的最終目標都是分析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計劃的執行情況,綜合評價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并對生產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與成就部分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差距,以提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更快的提高并發展。通過發揮統計分析職能,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趨勢進行分析與研究,為企業管理工作的改進提供依據,對企業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統計學,經濟建設,企業管理論文
一、現代企業發展中統計分析的意義與要素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統計分析是通過統計人員對企業統計資料的掌握,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企業內部一切經濟活動進行全面分析與綜合研究,清楚分析企業的內部發展狀況,并對其結構現狀及形成的原因進行清晰描述;企業內部及相關部門之間的聯系也需要透徹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與統計數據相關的疑問,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或者具體方案。另外,還需要對企業的未來發展進行預測,并以書面報告形式呈現。
現代企業的統計分析要素包括企業的勞動力、企業的勞動資料與企業的勞動對象。企業經營要素統計指標中除了上述幾個要素的指標外還有技術投入與企業財務指標。
二、現代企業勞動力與統計應用
現代企業的勞動力就是企業參與經營活動的勞動者,是企業中所有從事著各種各樣的勞動工作的,并在企業中獲得報酬的人員。勞動時間的利用指標是企業在生產者的各種勞動時間總數相加的基礎上進行核算,勞動時間的利用是建立在各種勞動時間總數的指標基礎上的。勞動時間總量指標是日歷工時數、企業制度內的出勤數和實際生產的工時數。勞動的時間利用指標就是員工的出勤率、作業效率與企業制度時間的利用效率。
三、現代企業的工資統計應用
1.現代企業工資統計的總額概述
現代企業中的工資總額是企業在一定的計算時間內,實際支付給勞動者的所有的勞動報酬。在做統計中,企業工資總額是與企業勞動人數統計范圍適應的,工資是企業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性質的支出,按照實際發放給勞動者的數額進行統計的。
2.現代企業的平均工資統計
現代企業內對勞動者發放的平均工資是在一段時期內,對企業每一位勞動者的工資的平均數額。平均工資的統計是反映了企業的工資變化程度,是企業統計工作的重要任務。統計得出的平均數額是反映了平均工資的指數:平均工資的指數是企業報告期內的平均工資與企業基期平均工資比。
3.企業的平均工資的增長與勞動生產增長關系
從社會的角度分析,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的速度是比平均工資增長速度要快,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和符合經濟的要求;從企業的角度分析,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比平均工資的增長素質快是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的盈利的重要方式;從企業自身的實際條件出發,分析平均工資增長與勞動生產率增長的數量是可以進一步改善企業勞動者的生活與生產狀態,使勞動者與企業的關系更為貼近。
四、現代企業勞動資料的統計應用
1.現代企業固定資產的統計應用
現代企業固定資產是企業期限較長的、單項價值較高的、可以保持在使用過程原有的形態的勞動資料和其他物質資料。企業固定資產的統計價值指標就是固定資產的原有價值、固定資產的凈值與固定資產重置的完全價值。
2.現代企業的生產性質的設備統計應用
生產性質的生產設備是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收益的重要影響因素。生產性質的設備的統計指標是實有設備的使用情況、實有設備的按照情況、已經安裝的設備的完好青睞和利用率。在統計過程中對設備的數量、使用時間、生產能力和綜合利用等等方面分析其價值。
五、現代企業原材料與能源的統計應用
現代企業中的原材料與能源的統計表現在反應企業原料供應過程和使用情況上面。它的統計指標是原材料的收入量、消費量、拔出量和儲備量。其中的關系為期初庫存量+本期收入量=本期消費量+本期拔出量±盤盈盤虧量+期末庫存量
企業單位產品原材料的消耗量是單耗,是生產每單位產品消耗原材料數量。單耗=原材料總消耗量/產品產量
原材料的利用率=(合格產品的原材料數量/原材料總消耗量)×100%
原材料的消耗定額情況檢查內容包括一種產品的消耗一種原材料的定額執行情況,多種產品的消耗一種原材料的定額執行情況和一種產品消耗多種原料的定額執行檢查。這樣可以算出企業生產時節約或者超支的數量。
結論
當前,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現代化管理的發展,我們必須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素質,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健全統計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統計管理模式,真正體現統計的“信息”、“咨詢”、“監督”三大職能。
在企業具體設置和完善統計指標體系時,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全面性原則。指標體系的內容應包括企業業務發展狀況,企業運營收入、效益和投資情況,企業人力資源等,并且盡量使指標按市場要求細化;二是規范性原則。指標體系應從指標名稱、指標概念、統計口徑、審核關系、取數來源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和要求,力求指標設置科學化;三是及時性原則。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競爭格局不斷變化,要對指標體系及時進行調整,及時上報;四是客觀性的原則。指標體系要能客觀有效地反映本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效益、市場競爭能力、主要業務的發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統計數據可以為其他崗位的分析預測提供真實的信息數據,為各個崗位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咨詢。利用各種統計信息對企業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搜集匯總的各種統計信息進行更高層次的配套綜合分析,使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實現有效的信息交換與共享,對工作中存在著弊端及時溝通交流,使大量的、有價值的統計數據得以有效利用,最大限度發揮統計數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