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提要:大眾媒介與消費主義的共謀,體現在大眾媒介由于宣揚消費主義而獲得更多的受眾,而消費主義由于大眾媒介的宣揚更加深入人心。但其對消費主義的宣揚,并不是簡單露骨的,而是隱含在其文本之中,然后通過受眾的閱聽來影響受眾,對受眾進行消費主義的“洗腦”。媒介文本對消費主義的宣揚最主要體現在神話與涵化這兩種路徑上。
關鍵詞:媒介化; 消費主義; 范式; 神話; 涵化
我們生活在一個媒介化的時代,一方面,大眾媒介飛速發展,無論是社會組織還是公眾,從信息交流到文化溝通,都對大眾媒介產生了高度依賴;另一方面,大眾媒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日益滲透到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我們也生活在一個消費社會,商場里貨物琳瑯滿目,人們通過消費活動來證實自己的價值。大眾媒介通過源源不斷的圖像與信息,向大眾展示一個流光溢彩的消費世界。大眾媒介與消費主義這兩個時代的寵兒,聯手制造了以快節奏、無深度、片斷性為特征的現代社會。在本文中,我們將分析它們之間的共謀現象,包括媒介化社會是如何興起的,如何看待媒介與消費主義的關系,以及媒介又是如何通向消費主義的。
一、媒介化社會的到來
大眾傳播時代起始于19世紀30年代以后,以大眾報刊的出現為標志,其后不久,電子媒介迅速發展起來。接觸大眾傳播媒介,遂成了現代人的重要生活內容。不過,雖然社會的媒介化一直都在進行之中,然而其突破性進展卻是在電視普及之后。電視使得人們對媒介的依賴性大為增強。現今由于互聯網的出現,讓更多的人沉溺于網絡,分不清現實世界與虛擬空間。而手機的普及,使得人們只要定制了新聞短信服務,就能夠對新聞真正做到即時知曉。
媒介之所以能夠改變世界,是因為它能夠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途徑和體驗方式,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與以往相比,今日的大眾媒介已不可同日而語。它具有以下幾個新的特點:一是互動性增強。傳統的大眾傳播是一個信息單向流動的過程,雖然也有來信、來訪等反饋渠道,但這種反饋是遲延的,而現在人們有了“互動電視”,尤其是有了電子論壇和電子郵件,媒介與受眾的互動更加快捷和深入,由此媒介對受眾的影響也就更加深入。二是資源的豐富性與便利性大為增強。以往人們對媒介的選擇并不多,能夠收看到的電視頻道和可供閱讀報紙都只能以個位數計算,人們常常不能從它們那里獲取充足的信息,因此也就不會對它們產生很強的依賴。但現在,電視頻道有幾十個之多,報紙和雜志無計其數,網絡也四通八達,人們真正做到了不出門就可知天下事,不出門也可做天下事。由于這種便利性,媒介自然會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助手。三是信息傳播逐漸全球化。人們現在可以接觸到世界范圍內的各種信息。大眾媒介在目前盛行的全球化熱潮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眾媒介的這三個特點,昭示了媒介化社會的到來。
二、認識媒介與消費主義關系的三種范式
消費主義指的是“一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動人們的消費激情,刺激人們的購買欲望,消費主義不在于僅僅滿足‘需要’(need),而在于不斷追求難于徹底滿足的‘欲望’(desire)。換句話說,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符號象征意義。‘消費主義’代表了一種意義的空虛狀態以及不斷膨脹的欲望和消費激情。”[2]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看到,廣告充斥著電視、廣播、報紙,它不停地教育著人們消費什么,怎么消費,而各種媒介節目中,如綜藝節目、偶像劇等也宣揚著消費的快感。仿佛媒介是宣揚消費主義的天然工具,而且也有一些媒體依靠消費類或具有消費主義色彩的節目逐漸做大做強。那么,對于它們的關系,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筆者以為,在探討媒介與消費主義關系方面,主要存在著三種不同的視野。
三、神話與涵化:媒介與消費主義的共謀
中國的大眾媒介與消費主義呈現出這種共謀共生的狀態,是與大眾媒介的兩重屬性分不開的。“作為精神產品的生產者,新聞媒介既屬于上層建筑范疇,又屬于信息產業。”[5] 大眾媒介具有信息產業屬性即說明它的產品具有商品屬性。長期以來,我國對媒介的商品屬性沒有定論,然而在改革開放以后,激烈的媒介競爭使這個問題提上了討論日程。
最初的競爭是在報業開始的,因此,關于報紙商品屬性的討論出現得最早。“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報紙是一種商品的說法是完全成立的。首先,報紙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報紙的使用價值在于它能夠提供給人們以知識和信息,幫助他們消費對外界的不確定性,使他們獲得精神上的滋養。從價值角度來看,報紙報道的新聞事實本身并不是商品,但在報道過程中記者已經把新聞事實加工成新聞作品,再經過編輯的排版印刷,這樣最后出現的報紙已經包含了許多人的勞動,并進入消費市場進行流通,這時新聞產品已經轉化成商品。”[6] 媒介的雙重屬性體現在我國新聞事業中即為“事業性質,企業管理”。它的事業性質決定了它不能像一般企業那樣可以自由出入市場,可以自定方針,而必須服從黨和政府的領導;而它在管理上采取企業方法,又說明大眾媒介是獨立法人,在經濟上必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納稅。實行企業管理,決定了大眾媒介必須關注利潤問題。也正是因為正視了大眾媒介的商品屬性,讓它在競爭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在九十年代以后,中國的大眾媒介才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
在今天,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消費主義由于各種因素迎合了人們的心理需要而逐漸興起。此外,媒介所處的環境也在隨之變化。企業追逐利潤的本性使得媒介想方設法主動去適應環境。因此,媒介轉而與消費主義共謀也就不奇怪了。消費主義由于得到了大眾媒介這個絕佳的載體,自然加速了它的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