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廣播劇題材論文發表了現實主義廣播劇的創作形態和途徑,隨著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發達,越來越多的廣播劇經典作品涌現出來,很多作品都獲得了國家級獎項,廣播劇將社會中人的現狀呈現出來,是人文關懷精神的最大體現,以人文關懷作為追求目標,制作出更多的廣播劇佳品。
關鍵詞:廣播劇題材論文,人文精神,廣播劇
一、現實主義題材廣播劇的創作形態
現實主義反映到廣播劇創作上有三個表征:在內容方面,現實主義題材廣播劇要選取現實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以及典型實例,以聲音藝術的獨特表現方式進行創作;在精神方面,要關切社會問題、反映時代特征、指引價值方向、彰顯人文關懷;表現手法上,現實主義題材廣播劇創作往往采用寫實的手法來再現客觀生活。恩格斯曾經說過:“除細節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我們可以用這句話對現實主義題材廣播劇作最好的論述和概括。新時代的媒介環境,要求藝術創作有著洞察時代特征和反映生活百態的責任擔當。
現實主義題材廣播劇以其直面社會現實、追求藝術真實與本質真實的統一、承載社會主流價值的特點得到了聽眾的認可。比如,廣播劇《寶貝回家》是吉林人民廣播電臺以當選“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的吉林省通化市張寶艷、秦艷友夫婦為原型精心組織創作的廣播連續劇作品。它講述的是一個普通女性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幫助眾多失散家庭最終團圓并以自己的微薄力量推動了整個國家的打拐行動的感人故事,是一部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進步的主旋律作品。《寶貝回家》的生活原型是吉林省通化市的張寶艷,她于2007年創立了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公益尋子網站“寶貝回家”和“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多年來已經幫助1600多個家庭團聚。
2016年2月,張寶艷、秦艷友夫婦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張寶艷聽到了廣播劇《寶貝回家》后表示:“我很感動,這個作品真的非常用心,內容都是根據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的一些真實案例改編,主題思想非常符合我們的想法和精神,劇本創作尊重生活,尊重我們寶貝回家的事實,具有積極向上的社會引導作用”。
二、關注社會中人的現狀并呈現出來,是人文關懷精神的最大體現
作為大眾藝術形式,廣播劇面向聽眾,講述生活中以人為本的故事情節,傳遞當下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它的藝術定位就是建立在“受眾本位”的基礎上,以平視的傳受角度反映普通人的命運和生活、痛苦和歡樂。如今的人文主義又增加了廣度和深度,即“不僅要關注本身,還要關注他人;不僅要關注人的人文環境,還要關注人的生態環境;不僅要關注人類的現在,還要關注人類的未來。”人文關懷的本質,就是“一種賦予人生以意義和價值的人生價值關懷”,主要表現在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和社會權益,把對人性的根本關懷作為最終要義。人文關懷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進。對文藝工作者而言,高揚人文關懷的大旗,是我們不可推卸的社會職責。
廣播劇《寶貝回家》對現實生活中人們關注的拐賣兒童、失孤、收買人口等社會敏感問題,并不回避,更不掩飾,以真實的藝術給予真誠關切和真切反映,這使該劇富于時代感和大眾認同感。劇中的人物命運和劇情發展都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其中有被拐兒童的血淚掙扎、有失孤父母的悲苦行程、有志愿者們的同舟共濟、有公安部門的雷霆行動。整部劇殘酷與溫暖并存,悲傷與希望交替,傳播了社會良知,透視出了人間大愛。編劇于亞南說:“我們在創作時并不回避問題和矛盾,而是以真實的生活為依據,講好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牢牢抓住廣播劇的藝術本質。讓聽眾在矛盾中聽到生機,在混沌中聽到光明,在痛苦中聽到希望,聽到滿滿的正能量。”
三、典型人物的塑造,是人文關懷體現的最佳途徑
現實題材廣播劇創作要求表現典型環境里的典型人物,既要表現時代發展特點和人情百態,還要塑造出具有典型意義的生動人物。人作為主體,是故事創作的靈魂,人物的情感更是一部藝術作品的基礎,也是人文關懷最為生動的體現。我們發現,第十四屆“五個一工程”獲獎廣播劇作品無一不貫穿著人類最美好的情感。
其中,廣播劇《寶貝回家》以主人公真實的生活經歷為素材,從生活中提煉,在藝術中升華,著力塑造了一個心懷大愛、執著無私、不畏艱難的偉大女性形象,是當今社會中許許多多具有正能量的正義和善良的化身。一個普通的女性,為了幫助萬千離散家庭尋子團圓舍去了穩定的銀行工作和優渥的收入。她十余年來默默忍受著公益事業的艱辛、親人的不理解和人販子的威逼恐嚇,披星戴月行走全國、矢志不渝無私奉獻,目的就是完成自己一個樸素的夢想:“天下無拐,萬家團圓”。廣播劇作為依靠聲音表達的戲劇,運用人物獨具特色的語言推動劇情發展,將劇中人物的情感傳達給受眾,是其最大的藝術魅力之一。
《寶貝回家》的人物語言風格極富藝術感染力和欣賞性,無論是濃郁的東北語言特色還是四川、貴州各地的方言巧妙使用,都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也契合人物性格和身份,體現出了各地群眾的淳樸民風和東北人熱情憨直的性格。劇中沒一句豪言壯語,沒有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件,于細微之處見真情,于平淡之中見不凡。
四、謳歌社會主流價值觀,是廣播劇的人文關懷核心所在
富有人文關懷精神的廣播劇作品,不僅能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還能始終向聽眾傳遞積極向上的文化價值觀,在構建健康的社會價值體系上發揮導向作用。廣播連續劇《寶貝回家》充滿著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實現了社會責任與主流情感相統一。家庭是社會最基礎的細胞,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中一直都強調對于家庭團圓的追求和渴望。
主人公張巧燕的夢想是“天下無拐,萬家團圓”,這是一個平凡母親最樸素的中國夢,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中國夢的一部分。“寶貝回家”公益組織從夫妻二人的微薄力量到幾十萬志愿者的龐大隊伍,從民間公益行動到推動了全國的打拐事業,從民間公益力量的蓬勃發展到國家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光明終將驅散黑暗、正義必定戰勝邪惡。《戲劇文學》主編孫桂林這樣評價《寶貝回家》:“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截取生活原型的橫斷面,用聲音傳播了一個人間大愛的故事,成為當前廣播劇創作中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有力篇章。”習近平同志指出,“對人民深惡痛絕的消極腐敗現象和丑惡現象,應該堅持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真善美戰勝假惡丑,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近年來,誕生了很多像《寶貝回家》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廣播劇佳作,使我們聽到了用聲音巧妙構筑的、廣播劇藝術形式中呈現出的美好和希望。這種美好和希望,來自這些劇中的人物情節和他們的人文情懷,來自源自現實的事件和藝術的敘事方式。廣播劇有著堅守現實主義的社會責任,它更強調真善美的價值引領,溫暖社會、揭露丑惡,表現生活與人性之美,傳遞人類發展前行的正能量。廣播從業人員應不斷充實和磨礪現實主義創作風格,以人文關懷作為追求目標,制作出更多的廣播劇佳品。
參考文獻:
[1]韓少林.新聞實踐中的人文關懷[J].新聞前哨,2003(06).
[2]趙明,柳鶯,王波.廣播劇的人文關懷[J].新聞前哨,2009(01).
[3]劉國軍,徐偉東,陳敏.播劇紀實美學初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10).
作者:于躍
推薦閱讀:益陽工藝美術設計發展研究策略
這篇工業美術論文發表了益陽工藝美術設計發展研究策略,為了能更好的建設和發展藝術文化的益陽,突出益陽工藝美術的特點,我們需要將藝術設計和美術創意結合到一起,形成當地的工藝美術設計特色,打造高品質的工藝美術作品,論文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