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科技的國家發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如今,在很多學校也都開始著重培養小學生的科技意識了,每個教師也都針對科技教學采取了很多方法。本文是一篇小學教師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
摘要:小學生是國家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如何開展小學生的教學也成為了各學科老師探究的課題,小學科學看起來與語文、數學是不同的,很多老師認為學習這些是沒有用的,其實不然,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帶領學生認識這個世界、感受社會發展的重要過程,他更能激發學生對于世界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此,小學科學的教學也有著它不可撼動的地位,那么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什么形式的教學才能更有效呢,我們可以簡單做一下探討,希望對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方式,探究
一、采取游戲教學的教學形式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往往對游戲有著很大的興趣,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把知識融入到教學的環節中去,那么教學的效率一定能有顯著的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也能夠進一步加深。舉例而言:小學科學有一章是《工具的科學》,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拿出一些簡單的塑料制的工具,讓學生們去制作一個房子,看看都需要用到什么,從而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工具,并對工具的定義和作用有一個具體的了解。這種在游戲中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并不是像傳統課堂上那樣為了讓學生能夠IU記住而進行教學,而是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年齡以學生可以接受的教學形式來進行教學,從而使教學充滿了樂趣,也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采取多媒體的形式輔助教學
新課程標準改革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進行輔助教學,因為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其特有的聲音和動畫的形式更能深刻地展現出教學的內容,而且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對于這種有聲音和視頻東西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對于小學科學的興趣。舉例而言:在學習《交通工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在帶領學生認識自行車的時候,總不能把一輛自行車弄到課堂上來吧,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從網上搜一些各式各樣的自行車,以及它們各部分的構造圖,講述汽車的科學的時候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搜集一些關于汽車的資料來進行播放,這種教學的形式肯定比老師只靠一張嘴和粉筆黑板來進行教學的方式要生動形象的多,并且,在講述交通工具的發展的時候,老師可以搜集一些從古到今,人們從依靠雙腿到現在的汽車飛機火車動車,是怎樣一步步發展過來的,讓學生對于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都有一個了解,也能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三、利用講故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對于故事的興趣要比課堂教學的興趣來的更加強烈,他們對于這個社會和世界的發展確實充滿了好奇心,但是這也需要老師能夠運用合適的方式來表達所要教學的內容,因此,老師就可以把教學的知識編成一個個小故事來講給學生,這樣學生們對課堂的興趣會更濃烈,也更容易記住老師所講述的知識。舉例而言:老師在給學生講述《和動物交朋友》的時候,可以拿一些生活中實際的例子來作為教學的素材講給學生聽,例如有一個電影是忠犬巴公的故事,有一只狗在飛機上丟失了,然后被現在的主人認養了,它每天都去送主人上班并接主人下班,它有著非同尋常的感知能力,在主人臨終前的幾天,它每天都特別舍不得主人去上班,直到主人有一天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再也沒有回來,然后這只狗就每天守在主人下車的地方等待主人下車,有好心人收養它也不肯去直到生命的盡頭。以這種故事的形式來展現出動物與人之間的情誼,更能使學生印象深刻,也更能使學生承擔起愛護小動物的責任,在無形中讓學生學到了知識。
四、利用小組形式進行教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形式來進行教學”,那么什么是小組形式呢?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指的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探索和討論,從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的意識,使學生學會怎么去學習知識而不是學到了什么知識,也就是傳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學習知識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都能夠有獨立的思考的意識和能力。舉例而言:小學高年級的科學有一章是《生長與變化》,老師在講述這節課內容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們成立學習小組,讓小組內的同學進行討論“植物是怎么生長的,小樹苗是怎樣生長成大樹的,動物是怎么生長的,小動物是怎么從剛出生到睜開眼睛一直到長大的,那么我們是怎么長大的,是怎么從只會躺著到慢慢學會爬,再到走路跑步的,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生長的規律和變化。在學生自己進行探索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學生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而且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所得出來的知識比老師灌輸給自己的記憶起來要更加牢固,討論的形式也使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活躍。
五、創建教學的情境,寓教學于生活
在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教學的重要性與實際性,很多學生認為教學的內容在生活中不一定能夠得到利用所以不肯好好學習,那么要想讓學生認真學習首先就是要讓學生看到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愿意去學習。舉例而言:老師在講述《觀測天氣》的時候就可以這樣告訴學生“大家如何來判斷今天是穿棉衣還是穿T恤呢,是如何決定今天出門是打太陽傘還是雨傘呢?”很多學生可能會回答“看天氣預報呀”,那么,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把學生帶入到課堂的內容來了“既然大家都根據天氣預報來判斷自己的穿衣指數,那么天氣預報看來對大家很重要,大家想知道怎么來觀測天氣嗎?”老師通過自己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到教學的情境中來,把生活的實際例子帶入到教學中來,使學生愛上學習。總述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很重要,希望各位老師都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劉克健.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5,21(6)
[2]井春萍.淺析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吉林教育:綜合》.2015
小學教師論文投稿期刊推薦:《新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新教育實驗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草根教育行動。新教育實驗自2000年萌動,其理論和實踐讓無數教師感動、感奮,顯示出非凡的感召力,讓諸多身處應試重壓下疲于應付的教師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看到了真切的希望。新教育吸引了全國各地2000多所學校、200多萬師生投身其中,已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