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教育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文化的學習,更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做好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工作,對孩子們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本文結合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關于思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有效的策略,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以及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小學數學;思維發展;策略研究
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核心內容,小學時期正是思維逐步形成的成長期,也正是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期。關注學生思維發展的培養,促進他們潛能的發揮,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一)運用教學工具,直觀化、實超化教學。小學是學生天性解放的時期,如何變抽象為直觀,變靜態為動態,讓學生主動參與,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觀察物體時,教師要準備好一些常見的實物體模型,像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等幾種常見物體的組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比較、分析、思考,放手讓學生分小組操作交流,談一談有什么感覺,然后全班歸納總結。這樣學生不但主動參與了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生的空間觀念會自然而然地形成,這種培養不是強制灌輸教學所能完成的。
(二)抓住數學本質,豐富教學活動形式。在數學教學中,抓住數學本質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關鍵。通過展示多種解題思路,尋找更多思維通道,從思維變換、條件變化、變式訓練、思路拓廣中抓住數學本質。例如,在長方體的教學過程中,長方形的知識學生已經掌握了,但長方體是新知識,怎樣才能以舊引新呢?教師要充分利用形和體的關系。并為學生準備好長方形教具,讓學生動手組合拼裝。學生在組拼的過程中,真正掌握形體之間的關系,主動探究兩者之間的區別、聯系以及各自的特點,促進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分析力、理解力的提高和發展。
二、走出狹隘思維誤區,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一)走出思維誤區。很多老師因為思維的抽象性,認為思維高不可攀,不愿意研究。正確的認識是促進思維發展的最基本條件,認識不足就會極大地阻礙思維發展進程。并且,由于受文化知識水平的限制以及農村教育環境和教育條件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對思維發展的誤解更為明顯。更有甚者認為思維能力是先天遺傳的,后天的培養是很難改變的,培養工作被擱淺。此外,很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注重突擊訓練、題海戰術,課上生搬硬套,課下死記硬背,思維能力的培養被淡化了。
(二)提高對思維發展的認識。認識是行動的基礎,要想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必須改變教師對思維的曲解,走出思維發展教育的誤區。學校可以聘請專業人士進行講座,普及相關基礎知識,有效地開展相關活動。使教育工作者從自身做起,敢于實踐,勇于擔當,從根本上改變現狀,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工作落到實處。
三、提高創新教育力度,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一)許多教師對學生思維發展缺乏重視。課堂教學往往流于表面形式,脫離實際,脫離生活,打著創設情境的幌子,沒有把學生真正帶進情境中去。例如在數學課堂上,往往教學課件只是給出一些圖形和問題,做形式上的數學情境。學生必須結合生活實際,真正學會動手、動腦、入情入境,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提升。
(二)開動學生腦筋,培養創新思維。想像正是創造的基礎。兒童富有好奇心,它們喜歡從事各種探索性活動。這對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是很有幫助的。例如:在教學多少、高矮、長短這部分內容時,通過巧妙的設計題型,可讓學生大膽獨立思考,并給學生準備好實物,讓他們去操作,去驗證,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這樣充分開發了孩子的智力,他們的觀察力與想象力也得到了發展,培養了孩子們的創新思維。
四、提高自身教學素養,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一)部分地區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生硬、單向的傳輸式教學方法,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桎梏。這種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差,思維培養不得力。因此,我們要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緊跟時代節拍,并結合地方實際,恰當地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探究學習方法,調整教學思路。
(二)更重要的是,要在提高廣大教師的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上尋找突破口,鼓勵教師認真學習,積極探索。學校要支持教師參加與之相關的活動和專題培訓,拓寬教師知識面。教師要更多地關注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的活動,在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理論水平的基礎上,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腳踏實地開展研究。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我們就是要培養出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提高教師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形勢的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啟發誘導學生思維方式。
在小學教育階段,我們結合學科實際、學生實際、具體教學內容,通過拓寬教學渠道,豐富教學活動形式;通過選擇恰當的教學工具,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等多種教學策略,把數學融入生活,把單項傳授變為師生活動,把知識傳授轉化為問題思考,打造師生平等下的快樂學習、主動探索、活動多樣的數學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梁春娟.淺談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教學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8).
推薦閱讀:《語文研究》(季刊)創刊于1980年,由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本刊是以發表漢語本體研究成果為主的語言學專業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