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信息素養以及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而“支架式”教學可以改變現階段“填鴨式”教學的現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協作學習能力。因此利用支架式教學對初中生進行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什么是核心素養?
2002 年 3 月歐盟在核心素養進展情況的匯報中將核心素養界定為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集合,是個人在融入社會、適應社會過程中所具備的最關鍵、最重要的素養。我國許多學者也對核心素養進行研究并給出界定范圍。石鷗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是個人適應社會發展所必備能力,同時也是個體應具有的起到基礎和支撐作用的素養和能力。張華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人面對復雜問題情境時做出明智而富有創造性的判斷、決策和行動力。綜合以上觀點,筆者在各個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核心素養的概念界定為:學生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后,能夠讓其在適應社會發展和社會需要的過程中,綜合運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來解決復雜問題的關鍵能力,是獲得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保障。
二.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制定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并把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35]。在學生自身發展的過程中,課程核心素養培養的結果將持續伴隨學生的發展,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是實現學生核心培養的基石。對于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解讀如下:(1)信息意識指學生在從事信息活動時,對信息的敏感度,對信息價值具有判斷力和洞察力。主要表現為:①信息感知水平,學生對信息發展和變化過程的感知與敏感性;②信息應用水平,學生可以根據問題解決的需要,獲取、處理、表達和交換信息的自覺性;③信息觀點形成,學生對信息來源、內容、表達目的和影響的判斷力[38]。(2)計算思維指以計算機領域的學科方法定義問題、抽象特征、建立結構模型、合理組織數據,通過判斷、分析與綜合各種信息資源、使用合理的算法形成問題的解決方案,總結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并可以遷移到解決其他相關問題的一種學科思維。要求學生能夠使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策略、方法、技術等,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指在真實的信息環境中,選擇恰當的數字化工具、資源等條件,以一種自由的狀態開展自主探究或群體協作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實現學習及創新能力的發展。(4)信息社會責任指學生在信息社會中對信息社會應盡的責任。學生要學會利用信息社會有效的信息技術,在不違背道德準則的情況下,開始生活、學習、工作等信息活動。
三.支架式教學:
“支架”(scaffold)一詞原指建筑行業中的腳手架,用來幫助工人在建筑樓房時提供幫助,在樓房搭建完工后,將腳手架撤掉。支架被引申為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提供的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被比作搭建建筑,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適當適時的提供幫助,以支持學生不斷建構自身。“支架式教學”就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對學生提供支持、幫助和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理解知識,建立知識結構,使學生能夠在此基礎上更好的理解、掌握更深層次的內容。
四.支架式教學的基本環節:
支架式教學一般包括五個基本環節:搭建支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
(1)搭建支架。明確教學任務,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搭建符合“最近發展區”要
求的概念框架。教師要在教學之前,了解現階段學生的學習水平及能力,結合具體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選擇并設計合適的學習支架。
(2)進入情境。教師使用一定的教學手段或豐富的教學資源,將學生引入一定的
問題情境中(概念框架中的某個節點),通過真實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3)獨立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當前的學習內容,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
在探索開始前,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啟發引導,為學生的探究提供方向。在獨立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空間及時間。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時,要及時對學生提供幫助,通過適當的引導或建議,使學生可以繼續探究活動。
(4)協作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方向、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
幾個不同的小組,通過小組間的積極交流展開學習,共享集體思維成果,使原來具有矛盾的、復雜的局面變的清晰、明朗,達成一致性、全面性的學習成果,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5)效果評價。支架式教學評價是多元化的。從評價主體的角度,包括教師、學生、小組;從評價方式的角度,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小組內學生的互相評價;從評價內容角度,包括探究學習情況、協作學習過程中做的貢獻、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多元化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更為全面、客觀,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教學的反思。
我們以核心素養為依托,把支架式教學應用到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建構知識框架。在課堂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獲取知識,在協作學習、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積極性;教師由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觀察者,輔助學生完成探究學習,促進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課堂教學形式的轉變,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
推薦閱讀:基礎教育工作者怎么發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