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本文以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樺墅村為例,概述農村集體旅游經濟發展背景與發展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論述樺墅村農村集體旅游經濟的發展對策,供相關農業人士參考。
[關鍵詞] 農村集體經濟;旅游經濟;樺墅村
2018年9月2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適應國內外環境變化對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統一思想、堅定信心、落實工作,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當下,緊密結合“三農”工作發展實際,發展農村集體旅游經濟是做好“三農”工作的重點,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嶄新之路,是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升級、農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
1 南京市樺墅村農村集體旅游經濟發展背景
樺墅村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郊,與句容市寶華鎮和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接壤,緊鄰仙林大學城和青龍地鐵小鎮。樺墅村總面積8.8 km2,有678戶、2 850人,以丘陵地貌為主,其中耕地面積186.67 hm2,山林面積513.33 hm2,綠化覆蓋率在80%以上,水庫面積11.33 hm2。樺墅村有豐富的山林水域等自然景觀,傳統農業與后工業遺存資源均有留存,山林、耕地、水域多種地貌交錯,在生態環境、歷史人文、旅游基礎及區位條件上具有鮮明優勢。
2 南京市樺墅村農村集體旅游經濟發展現狀與成就
2.1 樺墅村特色農業發展現狀與成就
2011年5月,樺墅村由江寧區劃歸棲霞區西崗街道,當時村集體旅游經濟極其薄弱,土地租金是集體旅游經濟的唯一來源,年收入僅有20萬元。村民大多外出務工,收入水平低下,全村低保、重病等弱勢家庭128戶,占總戶數的19%。2012年,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樺墅村書記從發展農業種植入手,邀請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博士王才林到村實地考察,引進種植優良新品種“南粳46”,克服了病蟲害、氣候影響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采取合作社經營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樺墅村建成133.33 hm2優質大米生產基地,打造優質大米品牌,村里建成專業的稻米加工廠,并成立了樺墅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通過種植和土地流轉收益,實行統籌統銷,大大提高村民的收入,幫助村民戶均年增收5 300多元。同時,“樺墅”大米先后通過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認證,實現了品牌價值提升。
2.2 樺墅村美麗鄉村發展現狀與成就
2014年,由南京經濟開發區與西崗街道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按照“樺墅雙行”的發展思路,突出以城市旅游文化帶動鄉村文明富裕村民,打造以射烏山、周沖村為中心的美麗鄉村項目。一期投入上億萬元,完成對樺墅周村自然村近200幢房屋的改造出新,完成沿線道路亮化工程和交通標志建設以及村內和道路沿線桿線下地改造、道路街面改造、綠化出新改造、村莊多塘生態系統建設、農村污水生態處理改造等工程。二期投入
7 700萬元,著手射烏山體開發,周沖水庫庫區等工程建設,12.9 km射烏山防火森林綠道蜿蜒盤旋,延綿多個山嶺。同時,為提高休閑農業與旅游示范點整體品質,樺墅村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進行合作,發展水果采摘基地(桃園、梨園、獼猴桃園)10.00 hm2、向日葵觀賞園6.67 hm2,
茶場13.33 hm2,以射烏山為中心的山水林休閑觀光初具規模。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基礎上,鑒于后續發展旅游需要,繼“樺墅”商標申領成功之后,樺墅村再次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申領了“樺墅印象”系列商標,涉及文化、旅游、商品等13大類。另外,樺墅村重點引導鼓勵扶持村民創業,積極培育農家樂等業態,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目前,樺墅周沖村實現農家樂自主創業15家,日接待近500人次。農家樂的經營實現村民人均年收入20萬元,經營較好的農家樂人均能達到40萬元。同時,農家樂帶動村民就業150人,人均年收入達1.8萬元,人均增收4 500元/年。
2.3 樺墅村人居環境提升及鄉村文化旅游發展現狀與成就
近年來,樺墅村重點利用鄉土文化、山林湖等特色、射烏山深厚的林業資源,跳出周沖村這個小圈子,打造提檔升級版的新農村。全面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重點實施農村污水治理、三清一改、垃圾分類、村莊綠化、公廁改造和四好農路建設等工作;堅持樺墅村“六好”家庭標準,采取“門前三包”“美麗庭院”多項措施,全力推進樺墅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時,樺墅村挖掘深厚的文化內涵,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樺墅村保留著以虎皮墻、小青瓦為主要特色的江南傳統民居,有始建于明代初期的石佛庵石窟、抗金英雄秦鉅當年的點將臺、練兵場、狀元井和秦公橋等遺跡。
3 南京市樺墅村農村集體旅游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沒有找到明確的開發與建設定位
樺墅村前期開發建設缺乏對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規劃指導,項目定位不夠科學合理,而且規劃難以實施或限于多種因素無法落地。前期樺墅村發展定位主要是特色農業及美麗鄉村旅游發展,缺少專題規劃和科學論證,因限于種植規模、種植業自然風險及銷售市場等因素綜合影響,水稻種植業不足以支撐起樺墅村長效的發展之路。目前,樺墅村后續發展定位還在研究探討、優化中,如何實現樺墅村特色化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準確定位,挖掘樺墅村的各種資源,發揮想象力,講好小鎮故事,把特色化培育發展與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等密切結合,確保樺墅村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模式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3.2 未實現特色小鎮特色化
在樺墅村一期開發建設時,開發區將周村的村居民宅按照微派建筑風格進行了改造,也進行了環境提檔升級,前期確實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參觀,樺墅村民順勢經營起農家樂,村民收入得到了提高。但是,徽派建筑卻未能留住游客的腳步,游客的停留時間最多半天,而且回頭客較少。隨著地鐵四號線的開通,樺墅村并沒有迎來預想中的游客潮,甚至一些媒體將樺墅村稱為“農家樂合作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當前小鎮缺少核心特色產業,美麗鄉村與區內其他鄉村景點存在同質化現象。因此,無論是從小鎮的外向吸引力與競爭力來說,還是從小鎮的內在成長性與持續性來說,小鎮特色就是其生命力所在。也就是說,美麗鄉村提升了樺墅村品牌,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隨著開發區投入力度的減少,美麗鄉村“千人一面”的建設呈現出吸引力不足的弊端。
推薦閱讀:發表經濟學論文的E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