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根據規定,企業借款購建或者生產的存貨中,符合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的,應當將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文章發表在《會計研究》上,是高級經濟師論文范本,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借款費用,借款費用資本化
符合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的存貨,主要包括企業(房地產開發)開發的用于對外出售的房地產開發產品、企業制造的用于對外出售的大型機械設備等。
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借款費用》中對借款費用的資本內容化作了明確的規定,即只有專門借款的借款費用在符合資本化的條件時才可以資本化,以及當企業在購建固定資產時的累計資產支出數超過了專門借款總額時,對超出的資產支出數不準納入累計資產支出數的計算范圍。
一、一般性借款用于購建固定資產時,其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
(一)現行準則規定
借款費用的含義:借款費用是指企業因借款而發生的利息、折扣或溢價的攤銷和鋪助費用,以及因外幣借款而發生的匯兌差額,它反映的是企業借入所付出的代價。
它不符合收益配比原則。配比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而按準則規定計算的結果不能真正體現收益配比原則,它把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費用排除在外;但企業在購建該廠房時既然用到了這部分資金,該固定資產就應承擔這部分資金的資金成本。
(三)建議
為了能夠合理正確地反映企業固定資產成本,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當企業在購建固定資產用到了一般性借款時,應于當期對其借款費用合理地予以資本化,但當期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總額應以當期專門借款的借款費用總額為限。將當期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的金額定在不得超過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總額,一方面,從謹慎性原則來看,可以防止企業多計資產或收益,而少計負債或費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企業將借款費用隨意進行資本化,從而可以避免企業達到粉飾報表的目的,為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真實且可靠的會計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規范企業對資金的合理安排。
從操作實務上來說,將企業在購建固定資產用到的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顯得更合理且更容易操作。因為在企業的融資活動集中調配時,確定一項資產支出中哪些是屬于專門借款,哪些又是屬于非專門借款很困難。所以,對一般性借款用于購建固定資產時,其借款費用應合理地予以資本化,這樣可以更好地反映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經營狀況,為企業決策者、債權人、投資者等提供更可靠的會計信息。
二、累計資產支出數超過專門借款總額時的會計處理
(一)現行準則規定
1、資產支出的含義:資產支出是指企業為購建或建造固定資產而以支付現金,轉移非現金資產或者承擔帶息債務形式發生的支出。
2、對累計資產支出數的規定:當企業在購建固定資產時的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時,對超過部分的資產支出數不得納入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的計算范圍。
(二)現行準則對累計資產支出數的規定的局限性
我們先來看借款費用準則講解中對資產支出含義的解釋:對于購建固定資產過程中所轉移的非現金資產,盡管從表面上看,沒有直接占用現金,但是,這些非現金,資產的轉移實質上導致了資源的流出,占用了相應的資金,只不過是以實物形式表現出來而己;對于購建固定資產過程中承擔的帶息債務,它相當于企業借入資金支付購建固定資產的相關款項,需要承擔利息,導致資源流出,因此,帶息負債應包括在購建固定資產的支出中。這樣的解釋強調的是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三)分析與建議
從符合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出發,把超過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專門借款總額的資產支出也算入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同樣地,當將超過專門借款總款的資產支出數也用于計算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時,其計算的當期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也以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借款費用金額為限。如果說某企業除專門借款外無其他借款,而當期專門借款的借款費用金額卻小于當期計算的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這顯然會高估資產的價值。所以,從謹慎性原則來看,在這種情況下對當期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設置這種限額,可以有效避免企業資產的高估和利潤的虛增。
所以本人建議,當企業在購建固定資產時用到的款項既有專門借款,一般性借款以及其他資產時,資產支出應按照先專門借款、再一般性借款、最后是其他資產的順序進行;對一般性借款就不用算入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當中,直接將其借款費用合理地予以資本化,而每一會計期間期利息的資本化金額=∑(至當期未止用于購建固定資產的各筆一般性借款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各筆一般性借款的利率)。
金融證券論文投稿須知:《會計研究》雜志創刊于1980年3月,是財政部主管、中國會計學會主辦的國家一級學術期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確定的管理科學A類重要期刊,是CSSCI來源期刊中惟一的會計類學術期刊,是學術界公認的會計學權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