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審美思維的變化是當代室內設計美學最顯著的特征之一,當代室內設計應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創造出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內涵意義與審美價值的當代室內設計文化。
關鍵詞:美學,當代室內設計,指導,應用
當代室內設計美學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審美思維的變化,它在現代哲學與科學思想的雙重影響和推動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因而完全擺脫了總體性的、線型的和理性的思維慣性,邁向了一種更富有當代性的新思維之路。當代室內設計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要求,從環境整體的高度綜合地處理人與環境、人際交往、文化內涵、實用功能等多項關系,而且需要注重表達審美情感、體現審美意義和價值。因此,美學理論為當代室內設計提供了指導性的作用。
一、關于室內裝修的總體分析
室內空間的布局也是離不開美學的,如何在一定的空間里組織合理而美觀的布局很重要。首先我們要對建筑物的總體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動向以及結構體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內設計時對室內空間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
秩序往往稱為美的總代表,一切美的原理均是代表著一定的秩序美。如對稱布置就是一種平和的秩序,比例有著增長和減弱的秩序,漸變有著大小遠近的秩序,總之秩序也就是有規律性。
在室內裝飾中,秩序是表現在室內空間的各種線條、飾面、造型體,以及色彩、材料質感的組合中,這些組合都相互聯系有著一定的規律。同時,家具的陳設,裝飾物品擺設都必須按照一定的秩序規律。在室內裝飾中,常常按格調確定秩序,以避免零亂。在有秩序的基礎上組織變化,以避免單調。
其次是空間要更加和諧跟符合人們的需求。和諧是指在造型、色彩和材質方面柔和與融洽。室內裝飾中不僅要求飾在的和諧,而且要求整個室內空間的和諧,無論是建筑結構與家具之間、家具與擺設品之間、空具與家具之間,應該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造型的和諧是指在一個室內空間或一個立面上,造型的風格與形式要統一協調。如果在一個室內空間內,有西式、中式、現代、古典的幾種造型風格,就會產生雜亂的不和諧感。
色彩的和諧是指在一個室內空間內,用色不可過多,一般不可多于四種色彩。而且采用調合色,相近色,或采用色系中的色彩。
當代室內設計的另一個顯著特點便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審美結合。設計的科學性在帶來空間環境功能的合理、舒適、高效、安全的同時,其結構、材料、工藝本身具有的技術美感與設計形式處理產生的藝術美感,共同形成了當代室內設計審美的一個重要特征。
室內的照明,色彩,一定要和諧。室內光照是指室內環境的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照除了能滿足正常的工作生活環境的采光、照明要求外,光照和光影效果還能有效地起到烘托室內環境氣氛的作用。色彩是室內設計中最為生動、最為活躍的因素,室內色彩往往給人們留下室內環境的第一印象。 色彩最具表現力,通過人們的視覺感受產生的生理、心理和類似物理的效應,形成豐富的聯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
二、整體環境觀念下的功能與審美意義表達
處于隨社會變化而不斷發展中的當代室內設計,或稱室內環境設計,應確立整體環境的設計觀念,這里的“環境”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建筑實體圍合形成的室內環境,它主要包括室內空間形態、視覺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聲光熱等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等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觀在內的庭院、街道、廣場乃至整個社區、城市、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大環境概念。
室內設計的“里”,和室外大環境的“外”,具有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作為大環境系列“鏈中一環”的室內設計,不可脫離開大環境中的自然、文化與社會特征、意義而孤芳自賞。正是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內環境設計,就愈加需要對環境整體綜合因素有足夠的了解和分析,著手于室內,但著眼于“室外”。當前室內設計還存在著相互類同、缺少創新和個性的情況,對環境整體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從而使設計缺失內涵而流于一般,設計構思局限封閉。
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審美結合
當代室內設計的另一個顯著特點便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審美結合。設計的科學性在帶來空間環境功能的合理、舒適、高效、安全的同時,其結構、材料、工藝本身具有的技術美感與設計形式處理產生的藝術美感,共同形成了當代室內設計審美的一個重要特征。
在室內環境的創造中,現代美學要求室內設計不但高度重視藝術性,而且還高度重視科學性,及其相互的結合。從建筑和室內設計發展的歷史來看,具有創新風格的興起,總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改變,促使室內設計必須充分重視并積極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結構構成和施工工藝,以及為創造良好聲、光、熱環境的設施設備。當代室內設計的科學性,除了在設計觀念上需要進一步確立以外,在設計方法和表現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視,設計者已開始認真的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和確定室內物理和心理環境的優劣。另外,在設計表現方面,計算機技術進行設計和繪圖的廣泛普及應用,可使我們在初始設計階段中便能運用其所提供的三維視覺技術去探測第四維效果。例如美籍華裔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來中國講學時所展示的華盛頓藝術館東館室內透視的比較方案,就是以電子計算機繪制的,這些精確繪制的非直角的形體和空間關系,極為細致真實地表達了室內空間的視覺形象,并把新技術產生的視覺美感展現在我們面前。
針對當代建筑和室內設計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問題,室內設計在采用物質技術手段的同時,當高度重視并運用現代美學原理,將科學性與藝術性、生理要求與心理要求、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進行綜合而全面的考量,從而創造出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室內空間和形象、以及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當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中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滿足。
綜上所述,處于多學科交叉、滲透、融合、發展中的當代室內設計,離不開美學理論的參與和指導。理論必須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學術和應用的重要工具。沒有理論的指導,室內設計便缺乏組織基礎且是脆弱的。同時,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物質技術的,還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歷史的延續性,當代室內設計應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并緊跟時代和尊重歷史,從整體環境的角度出發,采取具有民族特點、地域風格、充分考慮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的設計手法,創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內涵意義與審美價值的當代室內設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