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剪力墻又稱抗風墻或抗震墻、結構墻。房屋或構筑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的墻體。防止結構剪切破壞。文章發表在《施工技術》上,是職稱論文代理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剪力墻施工,框架結構
分平面剪力墻和筒體剪力墻。平面剪力墻用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升板結構、無梁樓蓋體系中。為增加結構的剛度、強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現澆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現澆剪力墻與周邊梁、柱同時澆筑,整體性好。筒體剪力墻用于高層建筑、高聳結構和懸吊結構中 ,由電梯間、樓梯間、設備及輔助用房的間隔墻圍成,筒壁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墻體,其剛度和強度較平面剪力墻高可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
某工程占地面積2300 m2,總建筑面積13250 m2,地上12層。其中,一至三層商鋪,四層為轉換層,五至十一層為商品住宅,十二層為躍式住宅。
本工程基礎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電梯井部分設置剪力墻,屋蓋為全現澆鋼筋混凝土屋面。
2工程特點及施工難點
2.1體量較大
本工程平面尺寸為l形結構,總建筑面積13250 m2。結構實體工程量較大,總用鋼筋量約650t,混凝土用量約2800 m3。
2.2設計復雜
本工程整體設計復雜,平面為幾何組合體,空間個體互相開放。樓梯口、電梯井數量較多。層高不一,錯層較多。立面造型多變,裝飾線條較多,十二層躍式住宅,屋面為坡屋頂。結構構件截面尺寸多,梁柱節點形式復雜多樣。
墻根據受力特點可以分為承重墻和剪力墻,前者以承受豎向荷載為主,如砌體墻;后者以承受水平荷載為主。在抗震設防區,水平荷載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產生,因此剪力墻有時也稱為抗震墻。
3主要施工技術分析
3.1鋼筋工程施工技術
本工程鋼筋用量約650t,規格較多,如直徑分別為6 mm、8 mm、10 mm的ⅰ級鋼,直徑分別為12 mm、14 mm、16mm、18 mm、20 mm、22 mm、25 mm、28 mm的ⅱ級鋼,直徑較大,各種節點部位的鋼筋較密集,導致鋼筋安裝、保護層厚度的控制、澆筑混凝土時鋼筋易發生移位、節點部位混凝土的澆筑等問題成為施工難點。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設置柱筋定位箍筋框,墻體水平梯格筋和豎向梯格筋來控制鋼筋位移。對于圓柱的箍筋及定位筋,通過實體放樣制作定型加工模具,取得良好效果。
(2)針對鋼筋密集的梁柱節點,先采用計算機繪圖放樣,然后按1:1比例在現場制作模擬樣板,明確每根鋼筋的具體位置、交叉形式等,用以指導現場施工。
3.2模板工程施工技術
3.2.1混凝土模板施工
本工程混凝土結構外觀質量應達到混凝土規范及設計要求。為實現這一目標,重點對墻、柱、梁、板模板的選型及細部節點優化進行了控制,取得了較好效果。墻體模板選用梁、板模板均采用18mm厚新多層膠合模板,結合本工程層高分布特點,根據不同層高分別進行組拼接。
梁、板模板均采用18mm厚新多層板,次龍骨采用50mm×100mm木方,主龍骨采用100mm×100mm木方,采用門式架支撐體系。支撐體系橫向成排,縱向成隊,上下層對應,并保證連續三層支設。后澆帶處頂板模板單獨支撐,拆模板時后澆帶模板不拆,以防止后澆帶處混凝土構件形成懸挑構件,產生裂縫。梁柱節點是模板工程控制重點,施工中采取一些措施加強了控制。如梁柱節點,由于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距柱側入梁500 mm處加快易收口網封檔,用直徑為20 mm的ⅱ鋼筋沿梁豎向@ 200加固;
剪力墻按結構材料可以分為鋼板剪力墻、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和配筋砌塊剪力墻。其中以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最為常用。
3.2.2高支模板支撐架體系施工
本工程有首層高5.5m,如何保證支撐架體系的安全穩定是施工控制重點。高支頂板模板采用支撐體系均采用碗扣架,采用品茗施工系列軟件(安全計算部分)進行安全計算,所用鋼管、木方等相關材料的計算參數經過現場實測實量取值。支撐高度5.5 m處的碗扣架每隔4排設置水平剪刀撐,剪刀撐與立桿連接,同時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滿設剪刀撐。頂板模板安裝施工前,項目部編制了高支模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經公司技術負責人簽字審批后報總監審核后嚴格執行,頂板混凝土施工前,組織技術、生產、安全等各部門對支撐架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3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施工技術
本工程內隔墻采用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筑,層高分別為5.5 m、4.2 m、3.1 m、3.5m,抗震構造措施采用的設防裂度為6度。為此,沿墻長每隔4 m設構造柱,墻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處均設置構造柱,門窗洞口兩側設抱框;沿墻高每隔2 m設鋼筋混凝土現澆帶,沿墻高每隔400 mm設置通長拉結筋。構造柱、抱框、現澆帶中鋼筋及拉結筋均與原混凝土結構做生根處理。墻上洞口均事先預留,嚴禁事后剔鑿。
4結論
目前,復雜結構工程不斷增多,給施工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本工程通過上述綜合施工技術,解決了許多施工難題,結構工程質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證。希望這一工程的施工技術處理給同類工程提供一些借鑒,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職稱論文發表須知:《施工技術》創刊于1971年,是國家期刊獎提名獎期刊,中國建筑科學類核心期刊,中國建筑施工行業惟一的國家級核心期刊,由建設部主管,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