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也在隨之提升,這其中不僅僅在單一的要求學生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心思素質以及職業道德。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教學觀念下的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經濟市場的需求,所以,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學的教學已經成為了職業院校教育中的核心內容。因此,本文主要對積極心理學視角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進行探討,希望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心理素質。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職業院校;學生;管理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職業院校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展,在這基礎上,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事業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在現階段,職業院校中的學生普遍存在厭學、知識基礎薄弱、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等想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學生的日后發展。所以,為了能夠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積極心理學教育,從而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態,讓學生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進一步實現職業院校的教學意義。
一、積極心理學的含義以及融入在學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積極心理學最初起源于20世紀末,是對心理學領域開展的一場革命,其主要的含義指的就是通過現有心理學的測量、試驗手段,從而對人類的美德、力量等積極向上的方面進行研究,主要的目的就是對積極的心理進行倡導,使人類能夠更加健康、幸福、向上的生活與工作。將積極心理學與職業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相融合,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在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方面融入積極心理學教育,能夠充分的激發學生的美德,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力量。首先,積極心理學能夠有助于學生完成對自己職業生涯、自我發展的規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使用社會的發展,做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工作,有助于學生釋放壓力,減少心理負擔,使學生能夠更加全方面的成長。積極心理學對于教師來說,其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妥善處理好生活與工作之間的矛盾,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
同時,積極心理學也能夠有效的預防心理方面的疾病,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困境,而積極心理學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挖掘自身的力量,讓學生能夠及時的調整心態,進而讓學生能夠不受外界因素影響,幫助學生完成脫變[1]。
二、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缺乏明確的心理教育目標
職業院校開展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教學觀念的影響,通常會采用消極心理學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經常會過度的關注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通常會以這些問題和困難作為切入點,對此類問題和困難作出詳細的解決辦法,但是這種心理學生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了對學生能力的挖掘,從而導致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處于在被動的狀態,而且過度的關注學生消極的心理,也會在一定程度中影響到學生,使學生充滿負能量,忽視了對學生正能量心理的挖掘。
(二)心理學教育的內容不夠充分、具體,教學形式單一化嚴重
職業院校的心理學教育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占據著十分重要地位,對開展學生管理與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在現階段,仍然有部分職業院校對心理學教育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從而導致教育的目標不夠具體,教學的內容也不夠充分,使整個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在職業院校的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關注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從而忽略了教學內容都學生是否有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實際的教學內容比較空洞,教學形式也比較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管理工作的目標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實現[2]。
(三)評價制度有待完善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每一個人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在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每一名學生的優勢、劣勢、個性、愛好等也都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學生擅長數學而不擅長英語,有的學生擅長體育而不擅長學生,有的學生也會比較喜歡唱歌而不喜歡繪畫等等。所以,在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對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幫助學生完成自己脫變。但是,在實際的職業院校的教育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大部分都是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評價制度也是如此,無論學生的知識基礎或者興趣愛好如何,只有準守統一的規章制度才能算是好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的心理發展也會出現偏差,從而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
三、在積極心理學是教學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明確的心理教育目標
心理教育目標指的就是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方面的核心內容,所以,職業院校應該對心理教育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重視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在實際的過程中,職業院校應該充分的認識到自身的優勢以及劣勢,制定屬于院校本身的心理教育模式,積極轉變學生管理工作的觀念,讓學生能夠得到真正的釋放,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
同時,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摒棄傳統單一說教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開展教育教學的主體,促進師生的和諧關系,使教學能夠成為學生的朋友,進而對學生的內心進行深度的挖掘,正面疏導學生的消極的情緒和心理。
另外,教育教學的環境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所以,在這方面,職業院校應該為學生打造更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更加直接的感受到校園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3]。
(二)豐富心理教育內容,完善教學形式
心理教育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關鍵,同時也是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目標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職業院校應該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以及課程。職業院??梢詫⒌赖抡n程納入到必修課程中,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思想道德意識,同時,也要進一步為學生豐富具體的教學內容,全面的考慮學生的需求,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教育,使心理教育能夠真正的幫助到學生成長。
另外,教師應該積極的轉變教學與管理的形式,使其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也能夠充分的符合人性管理,同時,院校也可以設置禮儀課程,從而全面的培養學生的個人素質以及禮儀修養,使學生能夠成文高素質的人才,而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置實踐練習,使禮儀教育能夠更加深刻的融入到學生的腦海中。
(三)完善評價制度
為了能夠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與管理,職業院校方面必須要不斷的完善評價制度,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個性、全面、自由的發展。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職業院校應該充分的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構建一個多元化的評價制度,借此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制度不再單一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其中,心理學教育能夠使學生管理工作更加充分的發現學生的優點,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向上的發展,最終使學生能夠成為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積極心理學生視角下開展學生管理工作,能夠深度的發現學生的優勢,從而更全面的對學生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強硬的心理素質,從而幫助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兵.心理學知識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5(29):244-246.
[2]梁杰華,熊少青.心理學視域下的學生人格檔案建設[J].山西檔案,2018(06):126-128.
[3]顧莉娜.心理學在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8,5(38):253-254.
推薦閱讀:《心理科學》是中國心理學會主辦,華東師范大學承辦,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協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該刊是國務院學位辦審定的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