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目的-以客家民俗文化為研究元素,探討客家民俗文化在客家特產包裝設計中的應用,致力為客家特產提高品牌價值挖掘新元素,拓展客家特產通過創新包裝設計來提升地域特色的創新思路。方法-分析客家地區典型的民俗文化歷史現狀及其文化特質,探討將客家民俗文化與特產包裝設計進行整合創新的意義;將客家民俗文化與特產包裝設計相融合,結合典型特產包裝設計的案例來研究客家民俗文化在特產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結論-指出客家特產的包裝設計中融合進客家民俗文化元素,對提升特產的地域特色及其文化內涵,建立具有客家文化的特產品牌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對傳承和發展客家民俗文化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客家民俗文化;特產包裝設計;傳承與發展;整合與創新
引言
包裝設計運用各種元素、形式去豐富商品裝潢,其意義在于吸引潛在的客戶注意,從而達到快速、大量銷售商品的目的。富有藝術美感的包裝設計既是商業要求,也是藝術的要求。現代的包裝工業發展,與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等共同構成一個系統的工程。客家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其與客家特產包裝設計的融合是一種創新。面對傳統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特產包裝設計應如何吸收其藝術精華并加以創新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對客家民俗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并加以挖掘,融入客家特產包裝設計中進行創新應用,對客家民俗文化是一種傳承,對客家特產品牌建設有積極的意義。
1 客家民俗文化概況
1.1現狀
民俗文化,又稱傳統文化,是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由此而產生的民俗文化詞語大都經過時間沉淀,內涵豐富,獨具民族語言特色[1]。關于客家,學術界一般認為其是漢民族中最為獨特的民系。首先其并非是某一地區,其次也不是某一民族。客家民系是由于戰亂、饑荒等原因,北方漢民漸次南遷,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混化而形成的一個漢族支系[2]。客家民系與中原漢族有著最直接的血緣關系,可以說客家文化就是中原儒家文化的一種發展。隨著客家人的南遷,與當地的文化相互交織、融合,形成了具有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很多學者都以是否流行客家話來界定某一地區是否客家人聚集地,然而對客家的傳統民俗、民間工藝美術、客家傳統農具等卻少有研究。客家民俗文化在其崇尚宗族文化的特殊形態中得以傳承與發展,也正是代代相承、發展、改變的民俗文化擁有了新的美學機緣,使客家民俗文化有了獨特的文化特質并不斷積累、沉淀。
客家民俗文化形式多樣、源遠流長,是現代藝術設計豐富的素材來源寶庫。在旅游業越來越發達的市場下,客家特產也應適應時代的變遷,從人們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二方面去發展,對客家民俗文化和特產包裝設計進行有效的整合與創新。
1.2文化特質
客家文化來源于中原文化,隨著南遷及時間的推移,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文化。從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勞作等方方面面都透著濃濃的獨特的“客家味道”。一代代傳承的客家民俗文化,凝聚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等文化特質,值得我們去研究和開發應用。
1.2.1崇文重教
中原傳統文化得以在客家民俗文化中得到傳承,從根本上是客家人追根思源的中原文化情懷。他們從未忘記自己是來自中原。客家祠堂便是集中體現對先祖崇敬之情的地方,客家宗族不論大小均會建立自己族群的祠堂。祠堂中往往有精美的木雕、對聯等,其主題一般都是鼓勵后人認真讀書,好好做學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深深影響著客家人。在客家地區仍然廣泛傳唱的童謠“秀才娘”、“秀才郞”等便充滿了“崇文重教、耕讀傳家”的傳統文化。讀書被客家人認為“宗族興旺之本”。據美國《國際百科全書》記載:客家“教育普及,在全國為最”。
1.2.2客家民俗文化類型
客家民俗文化是將客家人創造并在日常生活、勞作中,結合情感和信仰所產生的文化。民俗文化雖然是在一代一代的客家人中得到傳承,卻受社會條件以及歷史發展的影響,也會產生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民俗文化會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發生變化。但特色明顯的民俗文化仍然能夠保留下來,成為民間特色文化。客家民俗文化非常豐富,同時也遍布各個客家地區,如福建客家、江西客家、廣東客家等。客家民俗文體活動在廣東梅州、河源、惠州等地區表現突出,每年春節期間的民間民俗活動貫穿整個正月,積極地推動了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凝聚了人們的凝聚力。梅州市興寧地區舉辦的“火把節”、“花燈節”,帶來盛大的民間文藝表演,給人們群眾帶來節日的歡樂。客家傳統建筑世界獨一無二,客家的傳統民居雖有不同類型,有以福建土樓為代表的圓形圍屋,也有廣東梅州為代表的半圓形的圍龍屋;還有方形土樓等。盡管有多種形狀的區別,但其封閉、安全是共同的特點。而在傳統的服飾方面,則以樸素的藍色、黑色、白色為主,樸素的色彩正是客家人勤儉持家最直接的體現。
2 客家民俗文化與特產包裝設計的整合與創新
2.1特產包裝中應用客家民俗文化元素的意義
客家民俗文化可以通過特產包裝這一形式推向社會,使傳統的客家民俗文化獲得新的生機,對傳承客家傳統民俗文化非常有利。客家民俗文化中有廣東興寧的“賞燈”、江西贛州的“云燈”等“非遺”項目,受到了政府的保護和倡導。根據《南方日報》2018年8月8日文章《非遺傳承 路在何方?》記載,僅廣東梅州客家地區就有300多項非遺項目。如果讓客家民俗文化與本土特產包裝設計相互整合創新,對文化振興、旅游振興來說是極好的載體。客家特產包裝設計中對客家民俗文化元素的發掘與應用,使人們在現代的包裝設計中感受到傳統文化,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上升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重性。客家民俗文化與特產包裝設計相融合,既可讓特產類產品更具客家特色、反映客家民俗風情,又有利于建立客家特色品牌,使產品更具品牌價值。
2.1.1客家民俗文化應用于特產包裝設計的現實意義
特產包裝設計可以起到傳播某一地區傳統民俗文化以及商業信息的作用,也可以引起受眾對特產本身的關注和了解。將民俗文化應用于包裝設計既可以體現傳統美,更反映了客家的本土文化。例如梅州地區的特產包裝設計,將竹筒為客家娘酒的包裝材料、用稻草編織的方法為客家茶葉設計包裝等。真實、直觀、純樸地展現特產本身的特征又富有客家民俗氣息。在充分理解客家民俗文化的基礎上,提取其元素應用于客家特產包裝設計中,使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得到更新和發展。有一句話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3],面對全球化的商業設計大環境,客家特產商品憑特有的民俗文化元素應用,對促進國際上的文化交流具有積極作用。客家特產的包裝設計,要突出“特”字。在強調個性的同時,更要體現民俗傳統文化。客家民俗文化與特產包裝設計融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特產設計風格,對提高客家特產這一商品的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具有現實意義。
2.1.2客家民俗文化應用于特產包裝設計的社會價值
隨著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活動起來越多,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包裝設計也成了展現獨特民俗文化的方式之一。客家民俗文化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是客家特產包裝設計元素的重要來源。而傳統民俗文化能讓客家特產這一商品的受眾倍感親切,給人的感覺是樸實的,也是生動的。客家民俗文化應用于特產包裝設計也可以體現出設計師對歷史文化、對社會、對生命的理解,促進各地區人們的觀念與情感的交流。
2.2客家民俗文化在特產包裝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客家民俗文化中,包含了豐富、鮮明的藝術特色,同時地域特色鮮明,崇文重教,其藝術元素對客家特產包裝設計的創新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2.2.1客家民俗傳統圖案的運用
不斷地從傳統中尋找民族元素應用于包裝設計,使現代商品在滿足物質需要的同時又有文化的意味。客家特產更能飽含客家民俗特色,既時尚又傳統。客家民俗文化中的圖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情趣,把家、生活、勞作等都融合進圖案中,突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傳統圖案的應用,應做到言簡意賅,鮮明而突出民俗含義。如客家娘酒珍珠紅酒的包裝設計(如圖1所示),該玻璃酒瓶上貼的圖案使用了象征“大賣”、“希望”、“五谷豐登”的麥穗圖案,體現出客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傳統民俗文化的底蘊以及藝術審美。民俗圖案的應用使客家特產包裝在視覺上更有表現力,也能拉近商品與受眾之間的關系,對產品的推廣有直接的作用。客家人崇尚讀書、重視教育的傳統,使具有象征意義的動物植物被賦予文化的意義。例如梅、蘭、竹、菊。梅花的堅韌不撥、蘭花的孤芳自賞、竹子的氣節、菊花的凌霜飄逸,與客家圍龍屋等傳統民居進行結合,形成民俗藝術氣息濃厚的設計作品。這也是對設計師如何發現客家傳統元素并將其重組、再設計的能力,應用于特產包裝設計突顯地域民俗文化,打造獨特的藝術魅力。
推薦閱讀:福建人民俗文化論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