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城市景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規劃建設中尤以河道設計為當前景觀設計的重點。河道設計包含了對河道的環境、航運、水質、動植物棲息地保護等各個方面,同時也要迎合當前人們對于城市的美學認知,要在凸顯城市個性及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設計,提升城市河道景觀設計的美學品味,并保障河道整體生態環境。基于此,分析了城市河道景觀規劃設計方法。
關鍵詞 城市;河道景觀;規劃設計
城市河道景觀是隨著社會的變化及城市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不同的社會背景及不同的應用目的存在差別,城市河道的規劃是沿河城市規劃的主要課題之一。城市河道既能提供給人們休閑娛樂,又能夠保障當地的部分水源供給,兼顧自然環境的優化,也關乎防汛工程、環保體系等各項內容,因此城市河道景觀設計要在宏觀角度分析各項利弊之后進行統一規劃。
1 城市河道概述
1.1 城市河道的概念
城市河道主要指發源于城市或者是流經城市區域內的河流或者河流段,其中一部分是天然地勢原因形成的,另一部分則是人工挖掘的,多年來自然的河流與運河、溝渠連通,逐步發展為現今的城市河道。
當前城市發展中,河道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開放空間,兼具生態、環境、景觀、文化等各個方面,同時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主要硬性因素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規模逐漸擴大,人水爭地問題日益凸顯,導致城市河道生態空間受到擠壓,生態功能逐漸降低,是城市河道規劃設計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1]。
1.2 城市河道的功能及用途
當前城市河道建設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具體有如下5種類型。1)公共參與型河道,多集中于城市的核心區域、中心區域或具有特殊意義的地理區域,周邊的業態功能集約、復合、豐富。河道周邊地塊多為商業服務、高端住宅、行政辦公用地,匯集藝術、文化、商務、城市形象展示等多重功能,小空間、大密度,人群種類豐富,公共參與度相比一般區域高,受用地限制,空間布局大小不一,但開放性較強。2)生活服務型河道,多集中于住宅用地之間,周邊以城市居住功能為主。單位面積內的人群參與度高,使用時間長,服務對象為河道服務半徑內的居住者為主,空間布局較為狹窄,兼具交通及零星的日常活動功能。3)生態環保型河道,多分布在城市的邊緣區域和城市的郊野區域,周邊服務功能單一,以生態功能為主導,兼具休閑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單位面積內的參與度低,河道周邊空間開闊,多以自然的河道形態為主。4)歷史保護型河道,多位于城市已建成區域,且大部分位于中心區域,兩側保留歷史性建筑、跨河古橋等文化歷史風貌構筑物等,兼顧文化、商業、旅游等活動。5)生產服務型河道,多位于城市工業區、產業園區、工業企業、碼頭集中區域,以提供生產服務功能為主。
1.3 現代城市河道發展的特點
當前的城市河道主要介于天然河道與人工河道之間,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的特點。
1)河道對于人類長期發展有巨大的推進作用,人們利用河道改造經驗將河道改造得更加便利與順暢。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規劃與河道本身的建筑都是相輔相成的,因此不少河道修筑也是以水泥或者石塊對河岸進行堆砌,以強化河岸功能且便于后續的清淤及通航。但是這種做法較為傳統,會破壞河道原本的生態環境,且水下沒有了泥土墊層會削減水體本身的清潔功能,其中微生物、植物及魚類都難以得到自然繁殖和生長的空間,生態體系會遭受破壞。同時,由于硬化岸邊不能生長植物,沒有樹木或者草叢以供生物進行棲息,河道兩岸的生態價值也會大打折扣,同時也會降低了河岸本身自潔功能,河岸抵御洪水的能力也會逐步喪失,造成周邊環境系統的脆弱化[2]。
2)由于當前城市發展迅速,城市熱島效應及雨島效應會導致城市溫差提升且降雨量增加,城市大部分以硬實地面為主進行鋪設,本身的滲水能力及排水能力就會降低,城市人工進行排水的壓力就會不斷提升,大部分的雨水排水都會流入河道之中,會提升河道流速及水體流量,當水量超越城市排水功能后就可能造成城市內澇,使得城市防洪抗洪的壓力驟然增加[3]。
2 城市河道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
城市河道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包含3個層面:1)在特定區域內以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有形或者是無形的特征形成的區域性景觀;2)區域中經常見到的由于遠近之間的特殊地貌形成的景觀配置;3)一個地區內呈現的所有事物形成的整體,其中包含了人為、自然景觀、氣候變化、地理走勢、歷史文化傳說等[4]。
城市河道景觀的范圍是以城市范圍而確立的,包含了城市中地理位置、氣候變化、城市規劃布局及未來發展目標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其中城市河道景觀主要包括小尺度的景觀和大尺度的景觀兩種類型。1)小尺度的景觀主要是城市河道景觀本身的風景,其中蘊含了河道本身、周邊濱水區及河畔的植被區域,小范圍的河道景觀被劃分在小尺度景觀之中。2)大尺度的景觀涵蓋范圍則是遍布全城區域之中,其中河流各段的分布及產生的生態效應都涵蓋在其中,河道的規劃中包含了城市中的市區部分及郊區部分,要將大尺度放在當前城市河道景觀整體規劃上,將城市內的河道作為整體進行景觀建設,要運用生態學、地質學及相關學科的資料進行城市河道景觀規劃工作,有效調整河道景觀格局,在保障城市規劃的基礎上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及人為干擾對水體的影響[5]。
3 城市河道景觀設計的主要方法及原則
一個完整、健全的生態系統里,水體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利工程是基于人類對水的功能性需求而設立的,但卻往往忽視了水體本身,把水體從生態系統中抽離開,放到一個人工的環境中,忽略了水與岸、坡、綠地及周邊建筑的有機聯系、河流形態的多樣化及河流自身的美學價值。
3.1 城市河道景觀的整體布局及定位規劃
3.1.1 做好城市河道的前期調研工作
1)對城市河道的水域進行實際調研,其中包括河道自身的寬度、洪水期及枯水期不同的水位、河道斷面所處位置、河流基本流速變化情況等。
2)掌握城市河道周邊已經存在的建筑布局、結構,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河道上的堤壩及橋梁,同時還有當地與河道相關的歷史文物、文化景觀及有觀賞價值的建筑物等,要重點標注其中的建筑物完成實際性的測繪工作。
3)對城市河道當前的生態狀況進行全面的勘察,其中包括河道中原本的深潭淺灘、生態濕地、周邊植物、河道中的道域、河濱處沖擊而成的坡地及河道地質環境的調查,要標注地形變化、植物分布及種類,對河道內存續的生態圈數據等有完整而詳細的了解[6]。
3.1.2 確定城市河道景觀的主題定位
城市河道景觀的建筑要符合城市發展的目標,就需要設計相應的主題定位,這也是當前做好城市河道景觀設計的首要任務。要在分析現場地理環境的基礎上考慮河道的基礎性功能,在保障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確定河道設計的主題。由于當前城市河道都具有較為廣泛的流域,可能會穿插在城市的不同區域內,因此在完成系統化的圖紙設計時,要以不同城市自身的歷史、人文等特色及城市具體的環境進行主題確定[7]。
3.1.3 城市河道景觀的平面布局設計
當完成初步的城市河道景觀測繪之后,要從實際的地形地貌出發,圍繞已經確立的主題及河道的功能進行初步的平面設計。當前不同城市河道的樣式、周邊環境及人文發展都存在不同,因此需要按照當前城市規劃的需求、城市形象目標及現實水利發展情況進行平面布局的設計工作。落實平面布局設計主要做到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
1)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地形、水文地理、自然環境進行平面布局設計。河道本身是由于水流及河道而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自然形態,因此,要結合當前地形,并在保持地形原貌的基礎上保持地勢原有的形態,而不要單純地進行河道的渠化。結合當前地勢起伏的坡度及景點通路,保障坡度變化符合當前起伏平衡的基本原則,雖然城市在進行城市河道景觀規劃過程中不包含對于周邊城市環境的規劃,但由于河道貫穿了城市內外的景觀,因此要注意互動景致之間的關系,保障景觀整體規劃,將城市內部及外部的景觀都納入其中,有效增加城市河道景觀中自然元素的占比。同時要注意城市河道景觀設計對于服務區域及周邊環境的融合設計,比如健身廣場、休閑公園、兒童娛樂及老年活動區等休閑娛樂場所,既要接近市民居住地,又要與城市河道景觀建設規劃相映成趣。要注意當前城市河道景觀建設中城市歷史變遷發展在河道周邊留下的痕跡,其中包括文化古跡、河濱景觀及大范圍內歷史文化產物的延伸等[8]。
推薦閱讀:媒介景觀視角下文化旅游升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