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靈魂,是城市競爭力的源泉和城市特色的形成條件,城市文化建設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升城市功能,促進人們全面發展,加快現代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一、近年來城市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周口市緊緊圍繞“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以港促城” 的城市發展戰略。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大干、苦干、加油干。“五城聯創”成績斐然。“兩違治理”勢如破竹。“百城提質”順利實施。例如中心城區新增加公廁100個、街頭游園100個、10條景觀路改造升級,七一路跨沙潁河橋,中原路跨沙潁橋等一批項目順利建成。森林公園,植物園,鐵路主題公園,千畝生態湖,沙潁河濕地公園相繼建成,并對市民開放。全市擁有國家級文化保護單位18個,省級文化保護單位51個。呈現了“大干快上三五載,請君再看周口城’的美好愿景。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二、城市文化建設已經邁出可喜步伐
1、周口正在著力打造文化強市。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了“滿城文化半城水,內聯外通達江海”的城市發展方向。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正在充分挖掘、利用我市歷史名人眾多、民間文藝形式多樣、文物資源豐富、戲曲劇種齊全、字畫古玩收藏市場活躍和雜技之鄉等六大優勢,堅持“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強化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加強監管,推動了文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2、中心城市“四建一擴”文化基礎建設。目前,我市中心城市有一批文化基礎建設如廣電中心、報業大廈、關帝廟文化旅游廣場、黨校新區、“四擴一建”等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一批嶄新的文化基礎設施呈現在廣大市民面前,為廣大市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務。
3、文化團體日趨活躍,不斷為市民提供一頓頓文化大餐?,F在在市文化主管部門登記管理的文化社團和文化中介機構有兩院兩團、三館三會、五個社(城、店、場、房)、八個中心等。它們盡己所能,發揮特長,不斷走出去、請進來,進行廣泛交流,舉辦多種形式的演唱會、展覽會、拍賣會、交流會、座談會、大講堂、講座等,受益人員日漸增多,大大豐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活躍了周口文化市場,提升了文化品位。
三、城市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缺少城市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城市文化發展規劃是城市發展和城市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要科學制定,符合實際,突出特色。但據了解,目前我市還沒有一套全面的、科學的、操作性強的、符合周口實際的城市文化建設發展戰略規劃。
2、城市建設沒有體現我市深厚的文化低蘊。周口有“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和農耕文化”四張文化品牌,獨具特色,又是全國唯一的市級“雜技之鄉”,他們都是周口發展和對外交流的金字招牌,應該把這些深厚的文化低蘊充分體現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但是目前周口不論是建筑物,還是道路、廣場、雕塑等都沒有體現出“華夏先驅,九州圣跡”的文化品牌,也沒有發展出“雜技之鄉”的特點,和全省全國許多城市一樣“千城一面”,城市規劃建設缺少個性沒有特色,與我市豐厚的文化內涵不相稱。
3、城市文化氛圍不濃??傮w看來,中心城區樓房造型單一,多為“火柴盒”“公文包”式,標志性建筑少,能體現周口文化底蘊的建筑更少,新穎別致之作不多;廣告、文字、圖繪等文化“符號”隨意制作,內容蒼白,缺乏藝術性、思想性、教益性,沒有發揮美化城市、教化社會的功能;現有的文化設施面向社會免費開放較少,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動貧乏,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不濃,社會心態還存在著浮躁、粗俗、懶散傾向。
4、市民文化素質較低?,F在仍有—些市民城市意識、開放意識、法律意識、現代生活意識、環保意識、崇文意識比較單薄。沒有健康的形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歷學識水平不高,文明程度和行為還不適應現代城市的要求,文化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
四、文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1、科學制定符合周口實際的城市文化發展戰略規劃。一要制定—部科學的、符合周口實際的城市文化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制定時—定要突出“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漕運文化”和“雜技之鄉”的特色。要堅持“因地制宜,同步發展”的原則,進行統籌規劃。要把城市功能、城市環境與城市文化形象有機的結合起來,大到城市建設的總體風格,小到文化設施建設,如城雕、廣場、景點、城區綠化及廣告、街名、店名等,都要搞好文化策劃,體現人文內涵,使區域經濟與區域文化協調發展。即使暫時無力建設的,也要預留出來,待條件成熟后再建設,避免因城市拆遷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二要制定出臺支持城市文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文化發展基金”和“文化發展成果獎勵基金”,鼓勵文化發展和文化創新,促進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三要把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列入規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一些如“圖書展銷會”、古玩字畫展覽會“、文化大講堂”、文藝匯演、體育比賽等文化活動,活躍文化生活,豐富活動內涵。建議復建幾條仿古街與幾座名人塑像,以彰顯地方特色文化。
2、建設、完善文化基礎設施,使其盡早發揮功能和作用。文化設施反映了城市的經濟文化水平,代表著城市的現代文明和建設成就,是城市整體形象的一部分。我們要加快市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多功能影視城、關帝廟文化旅游廣場的建設,完善充實文化基礎設施,要充分開發利用“中華五千年”已依城傍水的自然地理條件與人文資源,暢通道路,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建成自然與城市景觀交融和諧的人文景區;加強沙穎河城區景觀帶的開發、建設和管理,增加游樂設施,形成水景交融的城市生態環境;大力營造美麗、友好、祥和的氛圍,使人們到周口不僅能看到新穎的、現代化的設施和建筑,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人與自然的親和力和歷史人文的感染力。
3、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充分利用我市文化資源優勢,采取有效措施,通過整合資源、調整結構、創新機制、擴建網點、完善功能、強化管理、搞好服務等方式,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做好做強做大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文化產業在城市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建設影視、音像、演藝、娛樂、書畫等多層次的文化市場,可以將麒麟荷花市場建成大型古玩字畫市場,將八一路農貿市場改建成民間藝術品、民俗用品交流市場,將育新步行街建成綜合圖書、音像、文化用品批零一條街,將文明路南段的世紀龍廣場改建成文化休閑娛樂廣場,在關帝廟廣場附近建設一座雜技演藝藝苑等。通過這些文化市場的帶動和輻射,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文化對市民的影響力,滿足市民多層次、多元性的文化需求。
4、充分調動作家們的創作熱情,讓有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問世。周口有一個較大的作家群體,在全省僅次于南陽,位居第二;他們都有扎實的文學根底,曾經創作了—大批好作品,在全省全國都有一定影響。但是,他們分散經營,沒有形成合力。因此,要加強組織協調,出臺激勵措施,鼓勵引導他們在完成自選創作的基礎上,積極圍繞周口的神話傳說(如伏羲、女媧、神農)、歷史故事(如老子、陳勝、吳廣、陳州放糧等)風土人情以及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進行創作,并不斷把它們搬上熒屏;圍繞周口歷史文化發展與變遷,編撰一部能夠全面、系統反映我市文化面貌的《周口歷史文化通鑒》,以期宣傳周口,擴大影響。
5、加強文化團體建設和人才培養。文化社團是文化發展和繁榮載體,要不斷加強隊伍整合與建設,提高整體素質,規范職業行為,努力造就一批叫得響、有影響、能出精品的文化團隊。要加大對文化藝術培訓、教育投資力度,注重對文化工作者的培養,盡快扭轉“三多三少”(低學歷人員多,高學歷人員少;業余人員多,專業人員少;工人多,干部少)現象,為文化人才成營造良好的寬松環境;同時,要與建設學習型城市相結合,在市民中舉辦各類講座和培訓活動,增強歌舞、戲劇、音樂等藝術表演,開展藝術展覽,普及文化、音樂、美術等知識,讓高雅藝術走進尋常百姓,促進整個城市逐漸形成濃郁的崇文意識,提高市民文化藝術修養。
文化興、經濟興。文化改變著我們的城市、充實著我們的生活,它將使城市內涵不斷豐富,品位不斷提高,它將使來過周口的人永遠記住周口、愿我們的城市更加美好!
推薦閱讀:網絡文化類論文適合發表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