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有關大豆種植的新技術管理方式有哪些呢,如何來推動現在農業科技的新發展狀況呢?本文是一篇農業技術論文。有機肥養分全,肥效持久,施用有機肥能培肥地力,為大豆生長發育源源不斷地提供氮、磷、鉀及各種微量元素。同時,有機肥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狀,使根系發育健壯,給高產創造良好基礎。另外,有機肥所含養分大部分為有機狀態,施入土壤后通過微生物活動,逐步地將養分釋放。肥效穩,不會像氮素化肥那樣,施用過多,肥效集中而抑制大豆根瘤菌的固氮活動,相反還有利于根瘤菌的形成。有機肥在分解過程中,還可增強大豆的營養,促進光合作用。
摘要:鉀肥的增產效果按不同土壤條件有明顯差別。在缺鉀土壤上,大豆施鉀肥對其生長發育,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干物質積累,提高固氮能力有良好影響,而且增產顯著。在耕層土壤有效鉀含量100毫克/千克以上時,施鉀增產效果不明顯。鉀肥應在分蕖期施用,667㎡用量以6kg氯化鉀為好。
關鍵詞:大豆種植,農業科技,農業技術論文
1.大豆高產所需要的營養元素
1.1氮、磷、鉀對高蛋白大豆生長發育的作用
高蛋白大豆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從土壤中吸收各種營養物質,氮、磷、鉀是其中不可少的三要素。
氮:氮在奪取大豆高產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蛋白質的主要組成元素。大豆富含蛋白質,所以氮在大豆植株各器官中的含量也比較高、成長的植株平均含氮量占總重的2%左右,籽粒和根瘤中含量高達6%-7%。沒有氮就不能形成蛋白質,也就沒有植物的生命。按試驗和經驗,前茬小麥667㎡產400kg以上的高產田種豆,一般不施氮素化肥,前茬小麥250kg以下,施氮肥增產效果顯著。中低產大豆一般667㎡施尿素7.5kg左右,砂土落地苗期追肥效果好,中上等地以初花期追施效果好。
磷:磷素在大豆分生組織中最多,種子的含量0.4%-0.8%,是形成核蛋白和其他磷化合物的重要組成元素。磷參與主要的代謝過程,如糖、脂肪、蛋白質的轉化,在能量傳遞和利用過程中,也有磷酸參與。在磷素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大豆吸磷高峰出現在結莢、鼓粒期。磷在大豆植株內是能夠移動和再利用的,只要前期吸收了較多的磷,即使盛花期停止供應,也不致嚴重影響產量。缺磷則影響細胞分裂,葉色深綠或藍綠,嚴重時低部葉片的葉脈間缺綠,根瘤減少,固氮能力下降,植株矮化。
農業論文:《農業新技術》,《農業新技術》立足北方地區,面向全國農業生產以宣傳介紹、普及推廣農業實用新技術為重點,力求全面反映農業生產各方面的最新動態。讀者對象:農業科技工作者,農技推廣人員、生產管理人員,農村種植養殖專業戶,廣大農民。
鉀:鉀在植物體代謝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鉀是多種酶的活化劑,能促進核蛋白質的合成,提高光合強度,促進氮素吸收。鉀在生育前期與氮一起加速植株營養生長;中期和磷配合可加速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促進脂肪和蛋白質的形成,并加速物質轉化,使其成為可貯藏的形態;在后期鉀能促進可塑性物質的合成及其向籽粒的轉移。但隨著產量的提高,缺鉀現象逐漸顯示出來,高產田應酌情補施鉀肥,底施或苗期追施,667㎡用硫酸鉀15kg為宜。
1.2微量元素對大豆生長發育的作用
微量元素在大豆中一般僅含萬分之幾,甚至十萬分之幾,它們含量雖然少,但參與一些重要的生化過程,有著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缺乏這種元素就會嚴重影響大豆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對大豆品質也有不利影響。大豆需要的微量元素主要從土壤中吸收。隨著生產條件的改變,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原來不缺乏的某種微量元素也有可能會顯得不足。因此,及時補充土壤中缺乏的微量元素是大豆高產的重要措施。微量元素過多也會使大豆受害,產生不良后果,必須在土壤化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適時、適量補充施用。
微量元素對大豆的增產效果常因土壤的有效含量和施用方法不同而差別很大。據報道,土壤有效銅含量小于0.15毫克/千克為缺銅臨界值,有效硼含量低于0.5毫克/千克為缺硼臨界值。
1.3大豆根瘤及其作用
大豆根在生長過程中分泌一種物質,吸引根瘤菌聚集于根毛處,并在根毛附近大量繁殖。根毛在根瘤菌刺激下頂端發生彎曲和膨脹,并使根毛細胞壁發生缺陷生長,形成一條細小的內生管(也叫侵入線)。侵入線生長到根的皮層細胞時,釋放出根瘤菌,根瘤菌分泌物刺激根皮層的厚膜細胞迅速分裂,這樣就在根的表面出現很多小突起(小疙瘩)。這些小突起就叫根瘤。
大豆根瘤菌把空氣中的氮分子合成氨分子,供給大豆生長發育需要,叫做根瘤固氮作用。據試驗觀察,大豆出苗7天后即開始結瘤.真葉展開期開始固氮,至開花期固氮量增加,盛花結莢到鼓粒期達到高峰,以后根瘤老化而固氮停止。根瘤菌的固氮量為大豆一生需氮量的1/4一3/4,是大豆主要氮素來源。但單靠根瘤菌固氮還不能滿足大豆奪高產對氮素的需要;大豆根瘤固定的氮素除一部分供大豆自身需要外,還有一部分殘留在土壤里,所以把大豆茬稱為“肥茬”。
2.大豆的施肥原則和依據
大豆施肥不僅要考慮大豆產量的提高,還要考慮施肥的經濟效益。施肥應根據大豆生長發育對營養的要求,同時必須了解土壤養分的供應能力,根據需要確定施肥種類、數量、時期和方法以及各種營養元素的配合。在決定施肥方法時,還要考慮輪作,有機無機相結合;增施化肥,氮、磷配合,補施微肥;高產田重施磷、鉀肥,薄地重施氮、磷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酌情施用種肥和葉面噴肥。
3.大豆的施肥方法
3.1底肥
有機肥最好是播種前就地時掩底,667㎡用農家肥3000-4000kg,或餅肥40-50kg。沒有整地施基肥的大豆,苗期施用也可以。在增施農家肥的同時,還應以合理的比例施化肥作底肥,以磷為主,氮素化肥為輔。一般667㎡施磷肥25-30kg,尿素3-5kg或碳銨20kg,或667㎡施二銨25kg。還可667㎡施鉀肥(氯化鉀)10kg。高產大豆需肥量大,鉀不足需補充。
3.2種肥
在大豆播種時,使用少量速效性化學肥料與種子同時播下或施在播種溝、穴內,以便于幼苗在生長初期吸收利用,這種肥料稱為種肥。種肥施用要講科學,注意掌握好以下原則:—是在使用方法上,要先播肥料,再播大豆,以免影響發芽。二要注意化肥種類,揮發性強的肥料本能作種肥;防止燒種和降低出苗率。一般氮肥多用尿素、硫銨等。三是氮素化肥用量不宜過大,用量過大往往影響種子出苗,降低發芽率。使用尿素一般667㎡用量不要超過2.5kg。
3.3追肥
磷肥對大豆生長發育的影響比氮肥更明顯。磷肥增產效果的大小與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有關。土壤中有效磷在60毫克/千克以上,施磷增產效果不穩;有效磷低于10毫克/千克,增產顯著。施用時期以開花前的分枝期較好,施用量以每667㎡10kg磷酸二銨為宜。
3.4葉面噴肥
葉面噴肥通過葉面直接吸收,能夠起到和根部施肥相同的作用,而且可以減少土壤流失,所以比根施作用快,利用率高。
大豆根外追肥一般一、二次,如噴1次,以初花至盛花為界,噴2次,第一次應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終花期。噴肥方式有人工背負式噴霧器、機動噴霧機、飛機噴施等多種。不論哪種方式,都要求霧化程度良好、噴灑均勻。噴后6小時內遇雨需重噴。
3.5微肥的施用
方法有三種:一是底施。667㎡用硫酸鋅lkg,耕地前與細干土摻和均勻撤于地表,就翻掩底即可。二是葉面噴灑。每667㎡用硫酸銨10-20克或硼砂75-100克,對水50-75千克,于晴天下午4點時噴灑。噴二次,以初花期至盛花期為宜;噴二次,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終花期。三是拌種。每667㎡大豆種子用3-5克硫酸銨,或10-15克硼砂,先用少量熱水將其溶解,再加適量水制成溶液(液種比為1:6)拌種,陰干后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