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農業環境科學論文發表了榆綠毛螢葉甲生物學特性調查研究,榆綠毛螢葉甲是一種榆樹常見的病患,為了改善這種病蟲害的現狀,論文以長春地區發生的榆綠毛螢葉甲進行了觀察,分析其生物學特性,從而更好的對榆綠毛螢葉甲進行科學的控制。
【摘要】榆樹是一種常見而又有許多優良特性的樹種,是長春市重要的綠化樹種之一。榆綠毛螢葉甲是榆科植物的主要害蟲之一。近年來榆綠毛螢葉甲對長春市的榆樹特別是金葉榆、垂榆等造成了嚴重危害,大大降低了園林綠化景觀效果,目前長春地區沒有對這一蟲害的詳細調查與研究,為此本文對長春地區發生的榆綠毛螢葉甲進行了觀察記錄,基本掌握了榆綠毛螢葉甲的形態特征及生活史,為今后科學合理的防治榆綠毛螢葉甲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環境科學論文,榆綠毛螢葉甲,生物學特性
榆樹因其適應性廣、耐修剪、抗逆性強,既耐寒冷、干旱、瘠薄,又耐鹽堿,是植樹造林的先鋒樹種、四旁綠化的常用樹種、城市的園林綠化樹種。榆綠毛螢葉甲(Pyrrhaltaaenescens)又名榆藍葉甲,榆毛胸螢葉甲,榆綠葉甲,榆藍葉甲,榆綠金花蟲,屬于鞘翅目葉甲科螢葉甲亞科。我國多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寄主為榆科植物,如家榆、垂榆、金葉榆等,成蟲及幼蟲以榆科植物葉片、芽孢為食,且危害期較長,4月中旬至9月下旬新老成蟲和幼蟲交替危害,危害的葉片呈穿孔狀,嚴重為害時,整株樹葉僅留葉脈,無一完整葉片,老熟幼蟲具有群集性,常聚集于樹干分叉處化蛹,能分泌液體,招致霉菌的寄生,引起枝干變黑,造成植株生長不良、樹勢減弱,更有甚者會因此引來次期性害蟲,造成次生災害,并引起病害發生,從而大大降低園林綠化景觀效果。2016年4月初開始在長春地區對榆綠毛螢葉甲的發生情況每天進行觀察記錄,并采集老熟幼蟲及蛹各600頭,帶回實驗室放到不同的飼養瓶中進行飼養,直到化蛹和羽化時停止觀察,并詳細標記。記錄統計其化蛹、羽化情況。
1生物學特性
1.1形態特征1.1.1成蟲成蟲體長7-9mm,近長橢圓形,橘黃色。鞘翅綠色,有金屬光澤。頭部橫闊,頭頂有一黑點,前胸背板寬度為其長的1倍,前端稍窄,在中央凹陷部有1條倒葫蘆形黑紋,并于兩側凹陷部的外方各有1條卵形黑紋。小盾片黑色,基部寬闊,后端稍圓。鞘翅寬于前胸背板,后半部稍膨大,兩翅上各具顯明的隆起線兩條。體腹面及足黃色,具金屬光澤;雄蟲腹面末端中央呈半圓形凹入,雌蟲腹部末端呈馬蹄形凹入。1.1.2卵卵長約1.1mm,寬約0.6mm,黃色,梨形,頂端尖細。初孵卵表面光潤,孵化前顏色變暗。1.1.3幼蟲初孵幼蟲體長約2mm,末端狹窄,初孵幼蟲頭部、腹足黑色,其余部分呈黃色后逐漸變黑,末齡幼蟲體長約11mm。體長條形,微扁平,深黃色,頭部較小,前胸背板近中央后方有1個近四方形的黑斑。1.1.4蛹榆綠毛螢葉甲蛹長7.5mm,寬5.5mm,烏黃色,近橢圓形,雙翅裹著足,將要羽化時,體色加深為灰黑色。1.2生活史榆綠毛螢葉甲在不同地區發生世代情況不同。在長春市一年發生2代,有世代重疊現象。以成蟲在枯枝落葉中、屋檐下、樹皮裂縫、墻縫等處越冬。2016年調查結果顯示,在4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出蟄,活動取食,并交配產卵,卵多產在比較完整的榆樹葉背面,成塊,排列成2-3行。卵期12天左右,于5月中旬開始孵化,始見幼蟲為害,初孵幼蟲多群集為害,剝食葉肉,殘留表皮,被害處白色透明,呈網狀。第1代幼蟲為害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為害期約40天,6月中旬老熟幼蟲在榆樹樹干分叉處和樹干傷疤及樹皮裂縫等隱蔽處,以尾端粘附于樹干上群集化蛹,蛹期一周左右,6月下旬第一代成蟲羽化,7月上旬為第一代成蟲羽化盛期,8月上旬成蟲羽化基本結束。成蟲取食時,一般剝食葉片背面葉肉,造成葉片穿孔,成蟲取食補充營養后在7月上旬開始產卵,第2代幼蟲在7月中旬開始為害,在8月上旬開始化蛹,8月中、下旬為羽化盛期。第2代成蟲羽化后先進行取食,然后尋找適合的地方進行冬眠。
2化蛹及羽化情況的統計分析
室內飼養結果記錄(表1)。野外采集榆綠毛螢葉甲老熟幼蟲和蛹進行室內飼養觀察發現,大部分幼蟲都能順利化蛹和羽化,平均化蛹率達到85.8%。將采集回來的蛹放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觀察發現,平均羽化率為93.8%,表明榆綠毛螢葉甲對化蛹及羽化條件要求不苛刻。
3天敵
經筆者調查發現,榆綠毛螢葉甲卵期天敵有異色瓢蟲,蛹期天敵有蝽的若蟲具體哪種蝽類,以及有沒有其他天敵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4結論和討論
2016年,經野外調查,長春市各個區榆綠毛螢葉甲大面積發生,筆者進一步做了室內試驗,為研究和防治榆綠毛螢葉甲積累了一定的科學依據。榆綠毛螢葉甲為寡食性昆蟲,僅為害榆科植物,其幼蟲與成蟲均危害植株的葉片、芽苞。在室內飼養過程中,發現榆綠毛螢葉甲化蛹率達到85.8%,羽化率為93.8%,表明其對化蛹及羽化條件要求不苛刻。這是造成榆綠毛螢葉甲大面積發生并有擴展趨勢的原因之一。榆綠毛螢葉甲的傳統化學防治方法,通常會對環境產生污染。今后要將溫度、濕度等生態因子與榆綠毛螢葉甲的發生狀況結合起來,探索更好的防治方法,以期對榆綠毛螢葉甲進行更好的科學防控。
參考文獻
[1]馮文全,王樹娟,趙建奇,等.榆綠毛螢葉甲生物學特性觀察及防治方法[J].內蒙古林業,2015(9):14-15.
[2]張培,吳晶,余本淵,等.我國榆樹害蟲發生及研究現狀[J].江蘇林業科技,2014,41(1):46-49.
[3]萬四新,劉俊磊.榆藍金花蟲的生活習性與防治方法[J].河南林業科技,2004,24(2):56-56.
作者:張凱 鄧小芳 劉智會 單位:長春市園林植物保護站
這篇農業大學研究生論文發表了果樹栽培技術與果實品質的相關性,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果實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果樹栽培的主要目標也就是保證果實的品質。在果樹栽植方面,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