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農業類職稱論文發表了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手段和重要性,面臨植物病蟲害現象,由于農產品的減產現象給社會帶來了很大損失,所以植物保護問題成為了關注的焦點,為了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產能,論文探討了如何進行植物保護,來加強植物保護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農業類職稱論文發表,可持續發展,植物保護
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保護環境不被破壞的前提下,提高產能,增加經濟收入水平的發展方式[1]。可持續發展能否順利實施關系到人們未來的生活環境,因此不可忽視。而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如何進行植物保護成了急需解決的難題。
1植物保護手段
傳統的植物保護方法有物理防治法和農業防治法,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人們更加青睞于化學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2]。
1.1農業防治法
農業防治法主要是通過給予植物適合的生長環境,并且利用轉基因等高新技術培育出抗病蟲的品種,達到保護效果。這種方法是十分有效的,現如今仍在大量使用。
1.2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是指利用一些當今存在的機械設備如超聲波、紫外線、紅外線等,利用大部分害蟲有向光、向熱的特性進行誘殺。更直接的方法是利用人力進行滅殺。
1.3化學防治法
化學防治法的效果十分顯著,是現在使用最頻繁的方法。化學防治法,是指利用化合反應形成一系列化合物直接作用于病蟲上,甚至可以利用化合物對已經受到破壞的植物進行修復。配合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可以大面積進行防治,效率高、效果好。但是,化學防治法存在十分明顯的缺陷,這種方法的核心是化合物,使用后會留下一些化合物,然后通過各種途徑被廣泛擴散開來,很可能會對食物鏈等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不能一味使用化學防治法,需要和其他手段結合起來進行合理使用。
1.4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當前優先推薦的方法,因為其是利用一些有益的生物及其新陳代謝的產物對植物進行除害,所以這種方法是無害無污染的,逐漸獲得更多人的認可。
2加強植物保護對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不少的問題。一方面是外來物種的入侵使得生態平衡受到破壞,另一方面是化學防治法因具有快速見效的特性而被大量使用,導致水土污染嚴重。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農業發展問題不可忽視,尤其是植物保護問題嚴重影響著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因此,想要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植物保護是前提。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保護手段,使得植物避免受到病蟲侵害的同時,保護環境不受污染,成了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3]。
加強植物保護,是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技術支持。從我國現有的農業生產現狀來看,因為病蟲害等因素造成的農產品減產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是,如果植物保護技術可以滲透到各家各戶,為農民的耕種提供最大程度的保護,不僅對農民是一種福音,也可以保護社會財產,減少資源浪費,進一步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4]。
雖然目前在植物保護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為了保證未來的生產而投入現有的大量的生產資源是值得的,算賬算總賬,目光要長遠。總之,農業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國的長期核心戰略目標,需要大家高度重視。植物對農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做好植物保護工作不但能滿足現代社會對農作物的需要,更能為未來留下珍貴的自然資源財富。
參考文獻
[1]肖國學,馮躍華,易勇.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關系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09(7):143-145.
[2]葛素芬.植物保護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發展[J].現代農業科技,2007(24):90-91.
[3]馮理,程亞青.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J].甘肅農業科技,1998(8):2-4.
[4]龍文軍.農業資源利用方式及其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11):111-113.
作者:吐爾遜娜依·恰連 單位:布爾津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推薦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農業部主管,辦公廳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政府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