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為了解甜高粱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充分挖掘利用其有益基因,提高甜高梁育種效率。本試驗對15份甜高梁種質資源的7個農藝性狀進行遺傳變異、相關性、主成分及聚類分析。結果表明:7個農藝性狀中錘度變異系數最大,為31.22%;莖粗變異系數最小,為7.73%。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株高與莖粗呈極顯著負相關,與穗粒重、千粒重呈弱負相關;錘度與其他6個性狀相關性較弱。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株型因子、籽粒產量因子、錘度因子累計貢獻率達83.115%,可基本反映7個農藝性狀的遺傳信息。通過聚類分析將15份甜高粱種質資源分為4大類,各類群間農藝性狀差異明顯,其中第Ⅲ、第Ⅳ類群性狀優良,可作為核心種質資源進一步挖掘利用。
關鍵詞:甜高梁;農藝性狀;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遺傳變異
0引言
甜高梁(Sorghum bicolor L.Moench),又稱甜稈、蘆粟、糖高粱,是普通粒用高梁的一個變種,具有生物產量高、含糖量高、抗逆性強等特點[1-2],既可作為糧食作物、糖料作物,又可作為飼料作物和能源作物[3]。2016年農業農村部關于《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中將甜高梁列為主要發展的優質飼草料[4],2017年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制定的《山西省雜糧產業振興規劃》(2017-2020)也將甜高梁列為重點發展作物[5]。因此,在山西地區加強甜高梁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甜高梁種質資源的多樣性是其種質創制、品系選育的重要基因來源,是培育高產、優質雜交種的重要物質基礎[2,6]。加強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不僅有助于了解甜高梁種質資源的遺傳背景及親緣關系,也可為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7]。目前,對甜高梁資源多樣性研究主要通過形態學標記和分子標記。A.H.Assar等[8]利用SSR分子標記對來源于蘇丹、印度及美國的96份種質資源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結果表明,利用分子標記的研究結果與地理來源和表型性狀相符;Ali等[9]對72份甜高粱材料SSR分析得到的聚類結果與己知家譜和遺傳背景信息相吻合;趙香娜等[6,10]對206份國內外甜高粱種質資源分析結果表明,甜高梁遺傳多樣性豐富,且隨著生育期的變長其生物產量和含糖錘度有所提高。
總體上看,目前甜高梁種質資源評價和育種研究基礎還相對薄弱,多數研究集中于國內外核心種質材料,而對自主創制品系材料的形態類型、特征優勢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通過對15份甜高梁種質資源的7個農藝性狀進行遺傳變異、相關性、主成分及聚類分析,以期為甜高梁種質資源利用和遺傳育種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時間、地點
試驗于2018年在山西省晉中市修文鎮(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梁研究所東白試驗基地)試驗田進行。甜高粱全生育期月平均氣溫19.96C,月平均降雨量20.13 mm,光照充足,土壤為壤土,肥力中等,前茬為玉米。
1.2試驗材料
供試15份甜高梁種質資源名稱及來源,見表l。
1.3試驗方法
1.3.1試驗設計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每次重復為1個小區,小區面積為4 m2(5 mx 0.8 m)。2018年4月27日采用人工條播方式種植,株行距為0.2 mx0.4 m,播前施農家肥45m3mm2、復合肥(N、P、K含量分別為28%、15%、8%)600 kg/hm2,整個生育期不再追肥。全生育期間除草2次、灌溉1次,其他管理同常規大田。
1.3.2測定項目收獲時,每小區隨機選取10株統計測定株高、莖粗、穗柄長、穗長、穗粒重、千粒重,用手持式錘度儀測量含糖錘度。
1.3.3統計分析采用Excel 2007計算15份甜高粱種質資源7個主要農藝性狀的均值、變異系數等,運用SPSS 20軟件進行相關性、主成分及聚類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甜高粱農藝性狀遺傳變異分析
表2表明,不同甜高梁材料其農藝性狀間存在差異。7個農藝性狀的變異系數從大到小依次為:錘度>株高>粒重>穗柄長>穗粒重>穗長>莖粗。其中,錘度和株高變異系數最大,分別為31.22%和24.32%;其次為千粒重、穗柄長、穗粒重、穗長,變異系數分別為21.23%、20.31%、18.59%、14.29%;變異系數最小的為莖粗,僅為7.73%。以上結果表明,15份甜高梁種質材料在錘度和株高兩性狀上變異豐富,性狀選擇潛力較大。
2.2甜高粱農藝性狀相關性分析
由表3可知,甜高粱7個農藝性狀之間存在彼此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中,株高與穗柄長、錘度呈正相關,與莖粗、穗長、穗粒重、千粒重呈負相關,且與莖粗、穗長相關性水平達極顯著;莖粗與穗長、穗粒重呈正相關,與穗柄長、千粒重、錘度呈負相關,且與穗柄長、穗長相關性達極顯著;穗柄長與穗長、穗粒重、千粒重、錘度呈弱負相關;穗長與穗粒重、千粒重、錘度呈弱負相關;穗粒重與千粒重呈顯著正相關,與錘度呈弱負相關;千粒重與錘度呈弱正相關。可見不同性狀之間存在信息重疊,可以對這些性狀變量進行降維處理。
2.3甜高梁農藝性狀主成分分析
采用SPSS 20軟件對供試材料7個性狀進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結果(見表4)顯示,在所有主成分構成中特征值大于1的有3個,分別命名為MF1、MF2、MF3。其中,MF1的特征值為2.800,貢獻率為39.994%;MF2的特征值為1.823,貢獻率為26.039%;MF3的特征值為1.196,貢獻率為17.082%;前3個主成分累積貢獻率達83.115%。表明提取的3個主成分基本可以概括反映供試材料的7個農藝性狀因子信息。
推薦閱讀:農業經濟類論文發表sci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