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農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據了主要的地位,隨著現代化經濟的發展,中國在各個領域的科學技術都有所突破,在農業上部分農作物可采用全自動的收割機,農業的噴灑也更加科學化,但是,盡管農業科技有所進步,對于農作物的病蟲害并沒有得到緩解,病蟲害始終是影響農業發展的不利因素,本文將重在探討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農業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地形復雜多樣,氣候南北差異較大,因此我國具有良好的農作物生長條件,且農作物種類繁多,因此我國屬于農業大國,在農作物成長的過程中最不利的因素即為病蟲害,然而對于病蟲害的防治仍存在許多問題,接下來的內容將重在闡述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解決建議。
一、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1.防止意識不高
農業是我國發展經濟的基礎產業,農作物的種植是農民經濟的主要來源,在我國,農民占據了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口,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產業,在我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種植了多種多樣的農作物,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有特色,但是,在農作物種植發展的過程中,病蟲害作為阻礙其發展的關鍵性原因,仍未得到改善,其主要原因在于種植農作物的主體人員防范意識不高,不能夠真正理解防止病蟲害的意義所在。種植農作物的主體大多數是農民,而這些農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如何防范病蟲害,只是依據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經驗進行病蟲害的防治,除此之外,他們對于病蟲害的治理意識不高,對一些蟲害沒有做到真正的了解,從而沒有進行高效的防治。在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背景之下,農民沒有學習到治理病蟲害的先進技術,大多數的病蟲害防治只是利用農藥噴灑,以殺死病蟲為主,但是這種情況下又會使周邊的土地和水資源受到污染,從而污染環境,生產出來的農作物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傷害。
2.病蟲害多而雜
除了上文所說的,防治病蟲害的人員意識不高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病蟲自身,病蟲是相對來說繁衍生長較快的動物,這些病蟲的適應能力較強,即使進行了農藥噴灑之后,只要留有一絲生機便能得到生還,又能重新繁殖。在農作物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多個時期,病蟲也會因為時節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種類,農作物生長的整個過程都伴隨著病蟲害,這些病蟲會根據環境的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進化,其自身的繁衍能力、存活能力等都會因外在因素而改變,如果農民使用同一種農藥進行殺蟲,久而久之這些病蟲的抵抗力就會增強,再次使用農藥時效用就會降低。在農作物生長的不同階段,不同時節,病蟲的種類不一,多種多樣的病蟲都會出現,這樣增加了防治病蟲害的難度。
3.防治時期錯誤,技術差
由于種植農作物的大多數都是農民,這些農民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如何防治病蟲害,對病蟲害的種類和技術了解較少,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按照摸索出來的經驗或者是先輩傳承下來的技術進行治理,因此在病蟲害的防治時間上缺乏正確的認識,防治的技術傳統落后。農民的學歷一般來說不高,這些人沒有學習過如何防治病蟲害,也沒有真正的了解過農作物的生長時間,生長時期會遇到哪些病蟲害等,在防治病蟲害時常常掌握不好消滅病蟲的最佳時期,從而使得病蟲繁衍生息,錯過最佳防治時間之后,病蟲的抗治理能力增強,增加了防治的難度,除了防治病蟲害的時間不對之外還有技術方面的,現代化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也有所進步,在農業方面的技術也隨之進步,但是種植農作物的農民大多都是學歷不高的人,他們對于新的科學技術并不能掌握,依舊按照以往的落后方式處理病蟲害,因此要提高防止病蟲害的能力,必須提升農民的技術。
二、治理建議
1.傳統與現代技術結合,提升防治技術
在我國傳統的種植業耕作中流傳下來了不少關于提升種植農作物質量的技術,我國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一直都是小農經濟,對于農業技術的研究,前人也有所獲,因此提升防治病蟲害的技術要注重對傳統技術的研究,在農作物種植之前進行松土,實行少耕深松,耕松結合的方法,提高土壤質量,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在源頭上減少病蟲害,此外還可以將農作物的枝干等留在土壤中提升土壤肥力,減少過冬病蟲,加強對傳統技術的研究的同時也要注重現代技術,科學合理的進行滅蟲,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提高防治技術。
2.提升農藥質量
對于病蟲害的治理,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使用農藥,直接將病蟲殺死,但是在使用農藥時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因此要提高農藥的質量。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有些農藥需要調配一個合理的比例,放多少水加多少滅蟲劑都需要人為的進行調配,調配的不成功就會降低滅蟲效果,因此要減少這里的農藥使用,或者盡可能的將這些農藥變成直接使用的,另外,農藥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大,因而要加大科技力度研發無污染農藥。
3.加強防治技術推廣
防治病蟲害最關鍵的在于防治的技術,通過分析防止病蟲害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難發現最重要的是病蟲害的技術,由于農民自身的局限性,文化程度不高,對新型技術不夠了解,大部分的滅蟲殺蟲只依賴于農藥,因此提升農民的防治技術迫在眉睫。在鄉鎮設立技術學習機構,進行病蟲害防治技術宣傳,加強防治技術的推廣,積極宣傳生物防治等無污染技術。
三、結語
病蟲害的存在極大的影響了農作物的質量,我國在防止病蟲害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提升防治技術,刻不容緩,加強對防治技術的宣傳,設立專門的學習機構,促進病蟲害治理技術的提升,提高農作物質量。在病蟲草的防治方面,預防永遠都是主流,要將病害的預防工作當作重點來進行,采用高效的綜合防止措施,運用信息化的好心技術,對于水稻病害問題進行預估,而一旦發生了病害的問題,也不要過度的驚慌,要進行合理的控制措施,確保我國農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穎, 金松林, 張自陽, et al. 基于領域本體的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分類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 2016, 44(9):145-148.
[2]王立平. 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 現代農業科技, 2010, No.539(21):228-228.
[3]羅紅霞, 闞應波, 王玲玲, et al. 基于高光譜遙感技術的農作物病蟲害應用研究現狀[J]. 廣東農業科學, 2012, 39(18):76-80.
推薦閱讀:《北方農業學報》是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主辦的農業綜合性期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收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