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保障良好教學質量的兩個重要因素,適當豐富教學內容后,教學手段就顯得至關重要。研究表明,課堂氣氛越活躍,學生參與越積極,教學效果相應越好。因此,我們根據植物營養學的課程特點,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聽課,在一堂課程結束后,布置下節課將要講到的問題,讓學生回去查閱資料,在下節課對學生進行提問,既能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可以使學生更快、更牢地掌握相關知識點。這既活躍教學氣氛,又使整個教學過程寓教于樂。植物營養學課程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舉例來說,在農業生產上對植物缺素癥狀的正確判斷,有利于指導施肥,矯正植物的缺素癥狀。對此,我們可以采用實例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農業科技,植物營養,農業技術
學術講座是是開拓學生知識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是大學校園內主干課程之外一個重要的傳授知識和培養人才的途徑。學術講座所涉及的一般是一些前沿性的研究和進展,也有一些基礎性的理論,還包括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這有助于及時掌握科研動態,更新、充實教學內容。邀請國內外專家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學術交流和探討,能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學科前沿,并在學術交流和學術碰撞中拓展視野。
植物營養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和設計是否科學,決定了該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通過上述改革措施的探索與實施,在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結合農業生產實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能,培養其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由于理論課時較少,學習內容較多,植物營養學課堂教學的方式不得不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利用幻燈片為學生講授知識。面對豐富的學習內容,很多學生忙于照抄幻燈片上的內容,對知識缺乏充分的思考,無法對老師講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消化吸收,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探索的精神,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植物營養的教學內容仍然局限于課本內容上,都是課本上現有的知識和概念,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不高,而講課中少有提及學科前沿及發展動態的內容,使得學生對植物營養學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知識面狹窄。
增加理論學習的學時數,可以使教師在授課內容中著重突出難重點部分;學生對老師課堂授課內容較容易消化和吸收,正確掌握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部分,有針對性地進一步深入學習。而教學學習是對理論知識的深化和實踐,是整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開拓創新的重任,為學生在踏入相關工作第一線時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