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母豬繁殖關系到豬場養殖下一代的順利進行,是豬場經濟效益的保證。本篇畜牧獸醫論文分析母豬繁殖障礙主要因素包括生殖器疾病、營養因素、傳染病等,并對這些因素提出了防治措施,建立飼養標準,合理限制飼料,掌握母豬初配期,通過生產數據和疾病的記錄觀察,來有效保證母豬繁殖的順利進行。
推薦期刊:《現代畜牧獸醫》(原《遼寧畜牧獸醫》)雜志創刊于1972年,由遼寧省畜牧獸醫學會與遼寧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主辦,屬綜合性畜牧獸醫專業技術刊物。本著 “求變、求質、求發展”“打造畜牧獸醫行業時尚雜志”的辦刊理念,為更好地服務于廣大畜牧獸醫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及各規模養殖場、戶。突出可讀性、實用性,是從業人員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新版雜志內容更豐富、品質更卓越、裝幀更精美、品位更時尚。
引起母豬繁殖障礙因素比較復雜,可以分為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其中傳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寄生蟲性疾病等;非傳染性因素包括飼養管理,生殖器官病理及內分泌因素,遺傳因素等。其中以傳染性因素所造成的危害最大。
1.母豬繁殖障礙主要因素
母豬內分泌異常母豬在分娩時產道損傷、感染、胎衣不下或胎衣碎片殘留,子宮收縮無力惡露滯留。難產時助產手術不潔,人工授精時消毒不徹底或精液內含有炎性分泌物,或母豬患有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炎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母豬生殖系統發生炎癥,由于這些疾病因素,往往引起大批母豬繁殖障礙。
1.1生殖器官病理及內分泌因素
生殖器官幼稚和畸形,卵巢機能障礙,子宮內膜炎和子宮積膿,卵泡囊腫持久黃體,內分泌機能紊亂都能引起母豬繁殖障礙,從而表現為相應的不發情,發情延遲,甚至流產征狀。
1.2營養因素
營養缺乏和比例失調均會引起母豬繁殖性能下降。飼料的改變能夠引起母豬下丘腦釋放GnRH發生變化,造成母豬卵巢機能異常。妊娠期母豬高能量攝入會減少哺乳期的能量攝入,影響乳腺發育,導致繁殖性能降低。母豬哺乳期長或初產母豬斷奶后機體脂肪儲備不足往往會出現推遲發情甚至不發情。母豬斷奶至發情間隔隨著哺乳期延長而縮短。哺乳期長短不影響母豬斷奶后排卵率,但斷奶太早會導致母豬受胎率以及胚胎成活率下降。而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則容易引起早期胚胎死亡。因此,要嚴格生產管理,保證飼料品質安全及營養水平滿足不同階段母豬飼養需要,尤其是妊娠期和哺乳期,同時合理控制斷奶日齡。
1.3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癥
該病主要侵害繁殖母豬和仔豬,而肥育豬發病溫和。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的傳染源,本病主要經過呼吸道感染也可通過垂直傳播,感染母豬有明顯的排毒現象,病豬鼻分泌物、糞便、尿均含有病毒,耐過豬可長期帶毒并不斷向體外排毒。豬場衛生條件差,氣候惡劣,飼養密度過大,可促進本病的流行。母豬發病主要的特征有發熱,厭食,流產,死產,產木乃伊胎兒,弱仔,仔豬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疾病和高死亡率,有的母豬出現肢體麻痹性神經癥狀,少數豬耳朵發紫,皮下有一過性血斑。主要的病變見于肺彌漫性間質性肺炎并伴有細胞浸潤和卡他性肺炎區。
1.4豬布氏桿菌病
豬布氏桿菌的主要宿主是豬,病畜和隱性帶菌豬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是經消化道,即通過污染的飼料與飲水而感染,同時眼結膜,交媾也可感染。主要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發炎,引起流產,不育和各種組織的局部病灶。豬布氏桿菌侵入豬體后,在幾日內到達侵入門戶附近的淋巴結內,由此再進入血液中發生菌血癥。布氏桿菌進入絨毛膜上皮并在內增殖,產生胎盤炎,而且可以在絨毛膜與子宮黏膜之間擴散,產生子宮內膜炎。母豬的臨床癥狀是流產,多發生在妊娠第4-12 周,有的妊娠2-3周流產,有的接近妊娠期滿發生早產。
2.防治措施
2.1飼養標準
母豬的科學飼養方式應該是“母豬妊娠期營養水平相對低一點,泌乳期營養水平相對高點”,即母豬在泌乳期間應讓其進行最大的體況儲備,使母豬斷奶時失重不會過多。對體況較瘦的經產哺乳母豬應加強飼養管理,增加營養。瘦肉型品種及二元母豬哺乳8頭仔豬,日飼量4~5 kg;哺乳10~12頭仔豬,母豬日飼量5~6 kg,使整個哺乳期的母豬失重控制在15 kg以內。懷孕后期和哺乳期可選擇的哺乳母豬料為母豬專用濃縮料20%、玉米60%、麥麩20%,配制后粗蛋白質含量15%,日喂3~4次。
2.2合理限飼
由于有些豬場母豬哺乳飼養水平很高,采用28 d早期斷奶,母豬哺乳期體重降低很少,膘情偏肥,往往影響母豬發情配種,采用限制采食量方法或在母豬日糧中加入5%~10%青飼料,增加母豬的運動量和日光照射,使母豬不過于肥胖。但也可采用饑餓刺激措施,母豬斷奶后1~2 d不喂食或日飼量減少,供足飲水。母豬在饑餓刺激下很快發情,在配種后立即恢復正常飼養(空懷期、懷孕前期:母豬專用濃縮料15%、玉米55%、麥麩 30%,配制后粗蛋白質含量14%)。
3.掌握母豬初配期
根據母豬適配年齡(8~10月齡),初配期不宜早于8月齡,體重不低于100 kg。一般1個發情周期為21 d,故從初情期起一般經過3個發情期至第4個發情期才將后備母豬投入配種繁殖。
3.結語
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是現代豬病中的一個重要部份,原因復雜,涉及學科多。定期分析生產數據與這類疾病的發病情況是豬場計劃工作與質量管理的一部分。
畜牧論題拓展:多殺性巴氏桿菌是兩端鈍圓、中央凸的短桿菌,革蘭氏陰性菌。分類上屬巴氏桿菌科,巴氏桿菌屬。病羊組織涂片、血液涂片經瑞氏染色或美藍染色,可見菌體兩級濃染,呈兩極著色。病菌通常存在于病羊的血液、內臟器官、淋巴結及病變局部組織和一些外表健康動物的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體內。多殺性巴氏桿菌抵擋力不強,對單調、熱和陽光敏感,用通常消毒劑在數分鐘內可將其殺死。本菌對鏈霉素、青霉素、四環素、氯霉素以及磺胺類藥物敏感。